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时间:2022-09-23 02:29:45

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审美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面对的语文课文,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蕴含了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感受及感悟,充满着美的艺术,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其审美艺术,通过个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

一、字斟句酌,捕捉审美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文本是意识的,也是审美的。作为审美客体的载体――语言,是第一要素。“语言是作品中无所不在、处处充溢的成分,能够形成基调性的深厚的缜密的语言情绪,增加文体中的审美信息量。”我们的语文课本涉及到古今中外,包含了人,物、事、景等诸多方面,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语句、感人至深的抒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文本语言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获得美感的陶冶。

在教学老舍的《草原》一文时,文中描写浓郁的草原情景:那一碧千里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无不体现出草原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草原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阅读这些文字,作者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与他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也仿佛把一幅美妙的草原风光图带到了我们眼前,令人流连忘返。这些形象的比喻、生动精致的语言描绘,都能让我们捕捉到审美信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感情朗读,品享审美意境

课本内容承载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字字句句发自心底,《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语言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结,反复朗读,指导学生学会朗读,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想作者所想,喜作者所喜,悲作者所悲,与作者一起垂泪,与作者一起愉悦,这样的教学境界自然是对学生情感最好的塑造。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百遍”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思考,反复品悟的过程。但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去反复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如何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利用好文本进行阅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诵读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以读激情,以读促思。让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建筑美、绘画美以及洋溢其中的诗情画意,从而提高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但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注意诵读的常规指导,如:断句、重读、快慢、高低等,还采取不同的诵读形式,有先听后读、先读后听读、跟读,仿读,角色读,齐读,师生交叉读,配乐读等外,更注意学生主体化的阅读。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有注意创新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读出个性,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使学生在读中求知、陶情、启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通过感情朗读,达到品享审美意境的目的。

三、展开想象,领悟审美内涵

想象是以知识和经验为跳板,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的形象或特征。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便是想象力。素质教育不是让学生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郭沫若说过:“不要让想象为诗人所独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想象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万有引力”的发现;没有想象就没有哈姆雷特、孙悟空那不衰的艺术形象;没有想象,就没有一切的发明创造;没有想象,人类文明社会的脚步将放慢乃至停止。

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如:孟浩然的《春晓》,省略了诗人夜间失眠的描写,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听着风雨之声,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神游窗外、心系物上的情况,也就能想象他一早便翻身而起去看看“花落知多少”的情景了。通过想象使学生对诗中所叙述的内容有了立体的感受,对诗人的思想才能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观点,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专题复习,让学生在体验与收获中学会解题 下一篇:物理教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