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腿”是怎么炼成的 解读关节炎患者畏寒畏湿的根源

时间:2022-09-23 01:55:58

“天气预报腿”是怎么炼成的 解读关节炎患者畏寒畏湿的根源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开始大幅度降低,在这个时节,许多人都开始或轻或重地受到关节疼痛的困扰。这种现象,往往就是在低温的刺激下,关节炎症状加重的表现。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关节炎患者已经达到了1亿人以上,其中常见的关节炎有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这之中,以骨性关节炎最为常见,也称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骨关节病。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除自然的生理退化之外,潮湿、寒冷等气候环境因素,是诱发和加剧骨性关节炎进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秋冬季往往是关节炎的高发季节。因此,除了中老年人群外,在临床上,常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会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例如,有些人在夏天长期不加节制地吹空调,还有有些爱美的年轻女性,在秋冬季节仍然穿着裙装,忽视膝关节的保暖,这些也都会使其成为骨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而大约41%的骨关节炎患者都病在膝关节。

每当刮风、下雨、下雪、寒潮等寒冷天气到来时,许多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所以有很多患者调侃说凭借自己状况作出的“天气预报”比电视里的还要准。那么,关节痛的症状与天气变化的这种密切联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和西医在这个问题上观点一致,都认为寒冷是引起关节痛的重要原因,但是各自依据的理论则是不同的:

西医 寒冷使血管收缩

西医认为,关节炎病人在寒冷环境中疼痛加剧的原因,主要在于血管的变化。气温下降、气压降低、湿度增高这三个条件下最易造成疼痛加重。而在阴冷的天气,恰恰就会出现上述的这三个条件。当人体受寒时,首先作用于皮肤冷觉感受器,然后通过神经反射传导到大脑中枢,继而使皮肤、肌肉和小血管发生收缩,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变慢,周围血管收缩和扩张时间都会延长,并且收缩、扩张得也并不充分。所以,气温突然下降时,就往往会感到关节痛加重。同时,寒冷还可使关节滑液的黏度增加。这样就使关节活动时的阻力增加了。这时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就会降低,局部症状也随之加重。

除了温度的影响,湿度的改变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它可使血管扩张,关节囊充血,故而这种变化在天气转变时也是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潮湿能使热的传导增快大约20倍,因此当人身上的衣服被雨雪打湿之后,身体热量向外发散就会快得多。由于寒冷对身体的入侵加快,因此人就容易受凉得病。若是关节炎病人,则关节疼痛就容易发作。有学者曾经观察到,若当目的平均气温与隔日的平均气温比较升高或降低3℃以上;连日气压变化升高或降低10毫巴以上,逐日相对湿度上下变化大于10%,关节痛病人发病就会明显增加。不过,在寒冬时节,由于空气湿度倒并不是很高,所以,虽然气温较低,关节炎患者反倒可能不如秋季时那么敏感。因此,关节炎患者在预料到,或听到有雨雪或阴冷天气时,一定要提高做好准备,及时添加衣物,以免使病情加重。

中医 六淫之邪皆致病

骨性关节炎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是属于骨痹类的疾病。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是由于风寒湿邪杂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的一类疾病。属于五体痹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这是最早的在我国医学经典著作中对骨痹的论述。

骨痹不都属于始发病证,故莫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张氏医通》和《类证治裁》均提到:“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寒痹、痛痹的疼痛症状都很剧烈,容易演变为肢躇筋缩、肢节废用的骨痹。其他如历节、痛风、鹤膝风等亦有类似情况。骨痹的外因并不只限于感受寒邪,六淫之邪皆可致病。至于感邪的诱因可以多种多样。或饮酒当风,或水湿侵渍,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不论是依据西医还是中医的观点,针对寒冷天气时候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保暖是首要的关键。应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对身体各个关节的保护,例如,膝关节疼痛者,最好能带上护膝以增加防护。秋冬季应该适当地多洗热水澡,或者用热水烫烫脚,以改善全身尤其是四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尽量减少负重活动,不要长时间蹲坐,避免让关节长期经受压力。骨性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减少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例如爬山、爬楼梯、蹲下站起等等,而游泳和骑脚踏车则是有益的锻炼方法。可以起到预防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的作用。

上一篇:节后颐养调形神 下一篇:张占梅 亚健康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