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基金会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23 01:35:07

央企基金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国资委的鼓励下,一些央企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央企基金会初具规模。那么,央企基金会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有何特点?未来趋势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刊对央企基金会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本文央企名录来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央企基金会的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来自企业基金会官方网站或公开的企业资料和官方报道。

一、央企基金会概况

(一)数量分析

成立基金会的央企占央企总数的10%左右。目前,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共有113家,截至2013年10月30日,共有12家央企成立了11家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中国人民总装备部三个单位共同筹建),约占央企总数的10%。

从中可以看出,央企基金会的数量还比较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央企虽然没有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但也与其他央企等企业共同成立了基金会。例如,2012年12月,由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粤电集团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等,共13家企业共同捐资设立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是筹集资金资助岭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加强对优秀文化艺术项目、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资助、扶持、收藏和展示,鼓励文化艺术创新,促进岭南文化艺术交流和产业发展,服务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2012年12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中国妇联共同发起设立了“水库移民妇女发展扶持基金”,该基金主要开展贫困助学、大病救助、技能培训、“妇女之家”以及“母亲健康快车”配置等五个方面的项目内容。项目主要涉及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两电站已经搬迁安置的移民区域。除以上提及的定向基金外,也有央企虽没有成立基金会,但其分公司有自己的基金会,如中国建筑总公司下属的中建二局有自己的基金会,为公司贫困职工提供紧急援助。

(二)基金性质分析

在11家基金会中,除了中国航天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外,其余基金会均为非公募基金会。

(三)行业性质分析

成立基金会的央企并没有显示出行业影响,12家央企分属各个行业。

(四)基金会活动领域分析

基金会项目与央企性质无关联。11家基金会中,中国航天基金会致力于服务我国航天事业,包括奖励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此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基于行业特点,该基金会致力于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推动海洋环境生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支持海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以及其他慈善公益事业。

除了上述两家基金会是基于行业特点确立其活动领域外,其他基金会的重点资助领域集中于教育、扶贫和赈灾等项目。此外,环保也是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例如,神华基金会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扶贫济困、救助灾害、环境保护、合作交流等。华润基金会的主要活动领域是赈灾济难、扶贫济困、支持教育。

由此可见,央企基金会的主要活动领域与企业的业务关联度较小,集中于“爱心捐赠”、“扶贫救灾”等。

(五)透明度披露状况

央企基金会透明度普遍较好。除东风公益基金会刚刚成立外,中远慈善基金会、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神华公益基金会、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华润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等基金会均公布其基金会年度报告,详细列出资金支出等信息。

此外,大部分央企基金会拥有自己网站,总体来看,央企基金会信息化水平较高。

(六)基金会章程严格完善

目前,11家央企基金会中,大部分基金会对外公布章程信息并且有严格完善的监督监管制度,体现了基金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的相关制度极具代表性。首先,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建立了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特别邀请两名专业人员担任监事,通过列席理事会会议,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提出质询和建议等方式,保障基金会运作的合法合规。其次在基金会内部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核决策机制。坚持所有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安排由理事会集体决策制度,不断完善理事会召集、审议、决策规则和流程。

(七)基金会人才概况

根据央企基金会公布的信息看,有些央企基金会并没有全职员工,而是由企业员工兼职基金会工作。人才是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基金会亦如此。从长远来看,没有专业的人才,将对基金会的专业能力提高及长远发展不利。此外,从近期看,缺乏专业的人才运营基金会,无疑将会影响基金会的运作效率,更会影响基金会项目的高效运作。

二、央企基金会概况分析及建议

(一)助力责任实践,优化资源整合

央企有了自己的基金会,不仅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央企应进一步加强基金会在优化管理、资源整合以及专业化运作等方面的力度,在积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稳步提升的情况下,通过搭建平台、寻求共识,形成合力、提升效率,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到基金会对于促进企业自身、行业自身、以及区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参与到统一的行动和实践中来,实现自身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生和共同发展。

对此,本刊对成立了基金会的数家央企进行了专访或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央企的基金会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东风汽车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郭涛所说,企业成立基金会后,履行社会责任的资金问题将会更有效率地解决,“(基金会)注册的资金就是作为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资金平台。以前资金渠道是一事一个批示,现在有一个规范的资金支撑平台”。因此,央企有了自己的基金会意味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资金问题不需要层层审批,大大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

此外,对于有志于成立企业基金会或参与企业基金会项目的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和服务意识,通过积极鼓励和有效引导,在优化环境和放宽准入的同时,加大企业基金会宣传和知识普及的力度,为企业建立基金会创造宽松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国家电网社会责任办公室林新生表示,国网基金会成立初衷是统一运作国家电网公益资源,统一塑造国家电网公益品牌的需要,也是国际一流企业开展公益事业的共同趋势。林新生说,国家电网开展公益事业长期存在实施主体众多、资源投入巨大而分散的局面,通过发起设立基金会,“有利于进行公益项目运作,有效发挥集团化规模运作优势”。此外,林新生还表示,国家电网各单位在所在区域已形成一些优势公益项目,如山东公司的“善小”公益活动项目,江苏公司的“国家电网春苗之家”,安徽公司的“安徽农电春蕾小学”项目等,这些项目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国内影响力较小,对国网整体品牌的支撑作用不大,“通过设立基金会,以基金会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出一些优势项目,更有利于项目运作的独立性、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而有利于在国内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二)项目选择体现核心优势、把握前瞻性与可持续性

企业实施公益项目或者履行社会责任,应该从战略层面来布局,掌握主动性、把握前瞻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基金会的关注领域不仅要与企业的核心优势相结合,同时更应该符合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发展愿景的要求。这样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同时保证更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诉求。

这就要求企业基金会在开展日常运营的同时,同时需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强基金会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的研究合作,开展项目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为项目的实践推动提供数据和智力支撑;其二,在符合自身核心优势和价值使命的基础上,集中关注社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可能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议题,如聚焦环境保护、关注特定人群等,做好项目选择的准备、做好前沿研究的准备;最后,还应做到项目选择的有目标、又步骤,可考核、可评估,保证项目执行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运作。

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就是致力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航天基金会就是央企利用自身优势服务我国航天事业。“企业基金会的关注领域会满足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其次要符合企业自身的专业优势。公益活动每个人参加都能贡献力量,如果企业的专业优势与公益项目相结合能产生影响,就能事半功倍。”麦肯锡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余进对本刊记者说。

(三)规范基金会管理,培养专业化人才

央企基金会往往挂在企业社会责任部等相关机构名下来运营,无论从资金来源来看,还是从人员构成来看,都来自央企自身。因此,央企基金会的独立性不高,而提高独立性,需要规范基金会管理框架。目前现状是基金会的运作和公司的运作往往分不开,不仅影响了基金会的运作效率,也使基金会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应该规范基金会的管理框架,建立具有话语权的理事会,增加基金会自身的专业性及运营的话语权。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与我国基金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企业基金会的人才培养和梯度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尤其是在基金会运作及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而这也成为央企基金会实现进一步发展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正如光华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杜绍基所说,“目前基金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才,非盈利组织基金会人才比较稀缺,特别是有经验的人才很稀缺。2005年的时候,还没有非公募基金会,现在有2000多家公益组织,如果每家基金会需要5个人才,那么就需要1万多个基金会人才,2000多个理事长,哪有那么多的人才。”因此,央企应有意识地培养此类人才,一方面为基金会成立打好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或公益活动提供人才支持。(本刊记者李长海对本文亦有贡献)

从公益领域跃升到社会创新领域

神华公益基金会的“三级跳”战略 赵钧

作为国家和社会创新的主体,企业通过建立基金会参与并主导开展公益项目,不仅是企业贴近社会现实,了解社会基础需求的路径,也是企业实现社会创新的重要路径。

神华公益基金会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7月1日出资2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成立初期,基金会便制定了五年内从慈善领域起步,通过自身的理论研究、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通过不断整合和优化优势资源向社会公共服务的领域延伸,进而实现从公益领域跃升到社会创新高度的“三级跳”战略。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

1.坚持制度先行,已制订各类规章、制度共21项,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工作人员均为专职,实行“零费用”管理,保证所有捐赠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同时杜绝关联方交易,对神华内部员工及家属不做任何形式捐助,并将此项规定写入章程。

2.通过综合开展《中国前言公益模式研究》、《慈善救助与政府一聊救助衔接研究》、《儿童医疗社会工作支持白血病儿童综合服务……501医院试点项目》等课题研究、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宽视野,逐步迈向社会创新的新高度奠定的理论基础。

5.通过多方考察调研,不断强化平台建设,精心选择了一批诚信度高、执行力和专业性强的项目合作方。先后与中国社工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专业社会组织合作,进一步释放社会各方的综合优势。

4.扎实推进以三大爱心品牌为代表的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品牌。建立符合社会需求以及基金会业务范围的项目库。对于暂不适合基金会开展的项目,均纳入基金会项目库滚动管理,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机制。

截至2012年,基金会捐资总额4.82亿元,受益地区涵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余县(区),受惠人数242.73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以打造世界一流非公募基金会为愿景,神华公益基金会正朝着国际化的创新组织日益迈进。

单一项目,多元目标――

华润慈善基金会的乡村建设实验 罗曙辉

作为央企基金会,华润集团自身拥有多元化的业务和资源优势,涉及金融、地产、物业、医药、燃气、水泥、纺织电子、电力、煤炭等领域,结合国家破解“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秉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理念,以员工、公司为单位筹款.建立义工发展机制,华润基金会开创了具有华润特色的“乡村建设实验”,因此也实现了扶贫、环保、教育等多方面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以“华润希望小镇”命名的乡村建设项目操作模式,需要的资源、资金都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确定,基金会也因此集结华润集团旗下相关于公司的专业力量,构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与竞争优势的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态,努力让乡村更像乡村,而不是更接近城市。

如驻地贵州遵义市土城镇的“希望小镇”,根据当地蔬菜产业优势,帮助筹建农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贷款融资、超市采购销售等产业帮扶,以及当地作为革命文化遗产与千年古镇建筑的优势,帮助当地规划乡村建设,发展旅游经济,实现农户、政府、华润三方共赢。

建成的广西百色、河北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海南万宁、湖南韶山、北京密云、福建古田、贵州遵义华润希望小镇,以及未来将江西等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建设更多的希望小镇,不仅结合了业务优势,也通过年度基金会报告、义工参与活动的方式,让三十万华润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成为了央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探索,是央企创新生意模式、打造良好社会形象的一种新探索

英特尔基金会:项目资助激发员工志愿精神 李长海

1989年,英特尔独家捐赠资助成立英特尔全球基金会,基金会集中关注教育、社区发展和社会创新等领域。英特尔基金会每年会做年度审视和评估,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在过去五年中,英特尔和英特尔基金会提供的慈善捐款总额达5270亿美元,平均占其年度税前净收入的1.1%。

英特尔基金会作为资助型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基金会主席、执行理事及下属的财务团队、项目团队等。理事会和基金会主席负责战略决策、日常运营和执行工作是由执行理事和团队负责。除此之外,在全球各地区设有顾问委员会,全球各地CSR部门人员担当顾问的角色,对基金会的发展思路提出观点和建议。

总的来说,英特尔基金会比较多的工作是项目资助,包括对公益机构或者公益从业者的资助,并涉及到能力建设。基金会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员工志愿者计划,对员工与公益组织开展的教育、社区发展和社会创新活动给予捐赠和项目经费支持,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与非营利机构合作。

英特尔志愿者爱心工程。自1995年全球启动,2005年在中国启动,2008年将资助范围从学校扩展到公益组织,员工志愿者为学校和公益组织每服务一小时,英特尔基金会为其服务对象提供5美元的捐赠,一年一家机构可以获得的最大捐赠额为10000美元。

英特尔志愿者种子基金。2010年全球启动,鼓励员工自发地组织、应对和解决社区需求和问题,由员工携手公益组织共同就某一项目提出经费申请,最高申请额为5000美元。到2013年,英特尔中国“美丽校园行动”、“英特尔生态农场”、“为残障人士播撒希望”、“连接和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等项目均入选该基金。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打造“全民公益”的社会化平台 刘阳

作为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要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2013年,基金会提出了打造社会化公益平台,推动全平台公益的生态建设。即,一是开放全产品,推动全平台公益事业;二是团结全行业,共建全平台公益生态;三是携手全社会,释放全平台公益力量。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基金会主要通过:

公益平台全覆盖。在腾讯这个巨大的网络帝国下,腾讯公益网络平台的建设力求网民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来完成自助捐赠。相比而言,基金会拥有其他基金会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QQ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而在腾讯公司的全平台产品导入下,会有越来越多的QQ用户转化成为公益捐款用户,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800万人次的捐赠通过腾讯公益网络捐款平台实现。

捐赠方式便利化。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基金会不断创新捐赠方式的便利化和友好性,人们在腾讯线上的公益捐赠随手拈来。以腾讯月捐为例,爱心用户只需要利用“财付通”这样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不需要再亲自前往银行,也不用参与线下的捐款,在网络中鼠标轻点即可完成捐款。最近,基金会还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进行了首次公益筹款的试水,微信支付筹款与支付功能捆绑,捐款人只要花费10秒左右时间就完成一次捐赠。

运作公开透明化。公开、透明是公益捐赠得以持续的根本基础。基金会在腾讯公益捐款平台上所有的用户捐款都是直接进入合作的公募基金会,同时对筹款合作公募基金会进行严格的善款信息公开和透明的要求,及时地反馈项目的进展,督促合作伙伴用好每1分钱。当一位用户选择腾讯月捐进行捐赠并支付成功的同时,在页面上会留下捐赠记录,用户会收到邮件通知,知悉该款项已捐往用户所选择的公益机构,用于哪个项目。

以基金会为核心的构筑平台的思维,转化为以网民为核心的聚焦公益的行动,共同推进网民公益时代的发展,腾讯基金会在打造全民公益社会化平台的努力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2012年,腾讯集团以全年慈善捐赠总额逾1.1950亿元而荣登《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排行总榜》并位列前茅,同时,腾讯公司已连续三届捧得中华慈善大奖。

光华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杜绍基:价值观是基金会的生命线 赵丽芳

编者按:对一个基金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坚持自己的使命?是透明度?还是募款?基金会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是什么?企业是否必须成立自己的基金会?基金会选择项目是大面撒网,还是“情有独钟”?近日,本刊采访了数位基金会专业人士,企业高管,向他们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对于一个基金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价值观要清晰,要专注于自己的使命。我们基金会的使命是帮助人在尊严中发展。所以我们进行的一切项目暂;是与人有关的”。在光华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杜绍基眼里,一个基金会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其使命和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基金会的生命线。

杜绍基说,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基金会在招募人才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应聘人员是否认同基金会的价值观,是否愿意为基金会的使命而工作。

而基金会如何实现自己的使命?或者说,为了贯彻自己的使命如何选择项目?对此,杜绍基说:“我们资源有限,不是什么项目都做。例如环保,疾病防治这些项目我们基金会不做。我们的使命是让人在尊严中发展,但尊严不是施舍的,是自己赢回来的。那么,如何赢得尊严?我们的做法就是培养人的能力。通过培训,提升人的能力,改变其谋生技能,让他可以创办自己的小企业,甚至给别人带来就业机会。这些都是赢得尊严的方法。所以,我们基金会挑选项目都是围绕创业这个使命”。而光华慈善基金会的主要服务人群是缺少创业学习机会的职业学校学生、司法服刑在教人员、社区待业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等。

事实上,光华慈善基金会的策略值得借鉴。毕竟,资源不是无限的,将自己的优势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做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起到了物尽其用、将资源最大化的作用。

集团总裁邬嘉华:更青睐社会企业 赵丽芳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行动有很多选择。基金会是很好的途径,但企业没有必要囿于基金会这个框架中。投资社会企业也是一种不错选择”。City’Super集团总裁邬嘉华显然对社会企业“情有独钟”。邬嘉华对本刊记者说,社会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盈利。社会企业有自己的顾客,有生产,可以持续地运营。相比基金会,社会企业少了很多中间环节。“现在香港有很多做得好的社会企业,不仅自己可以持续地盈利,同时更好地帮助了特定的需要资助的人群”。

目前在我国,企业成立基金会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一股湖流。有些尚未成立基金会的企业也在进行调研,着手成立。那么,是否每个企业都有必要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企业没有自己的基金会,如何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对此,邬嘉华表示,City’Super集团内部对于是否成立基金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基金会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真正的行动去参与公益活动。我知道很多香港企业,也没有自己的基金会,但是这些企业会通过捐赠资金、与NGO或者基金会合作来实施公益活动。我们认为,教育是很重要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所以,我们集团选择跟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凌海:着力包容性金融 王焕

“环境和教育当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我并不建议所有企业都把精力投入到这两个方面,以万事达卡为例,我们很看重包容性金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凌海说,他表示,基金会项目的选择,企业要有不同的方向,关键是企业更看重哪个,“比如盖茨基金更多致力于促进全球人类的健康、儿童疫苗计划等。而万事达更看重平等机会和包容性的提升。我们还有一些项目支持女性自身发展,并利用集团自身优势帮助女性获得经济独立。”

此外,凌海还表示,对于公益项目的效果也要进行评估,以便使项目更有效率地运行,“企业有KPI,公益事业运作也要有KPI。虽然是公益活动,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也需要看到回报,虽然不是金钱的回报。此外,有些项目的结果是可量化的,会影响很多人;有些是定性的,要看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很注重项目实际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是多少。因此,需要阶段性的考核标准,比如学员的反馈等。此外,我们一直与合作伙伴保持沟通,与企业代表一起对项目进行回访”。

凌海说,无论企业对基金会采取何种态度,实行何种措施,“总而言之,所有企业基金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基金会中心网程刚:基金会需要用数据说话 刘阳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开放已经从专业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基金会的透明度在欧美国家越来越吃得开。”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对本刊记者说。“对于基金会来讲,数据开放与透明度有直接的关系、它表达的是一种公平,传递着公平的信念。数据逐步公开,正在推动公益领域透明度的发展。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需要学会遵守数据开放的规则。公民具有知情权,因此基金会生存的基础就是公信力。”程刚在谈到基金会透明度时说道。

在基金会中心网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各类调查报告资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上市公司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像这样的关于中国基金会的调查数据,中心网的主页上有很多,包含中国近3000家各类基金会的数据,基金会中心网正在影响着行业规范走向成熟。当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且深入时,程刚和他的团队也开始深层次思考,中基透明指数(FTI)就是一项重大的探索行动。“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调查、不断地研究,用真实的数据来倡导中国的基金会在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文化倡导等方面逐渐走向正规。”程刚说。

访谈过程中,程刚多次提到透明度如同基金会的生命力。“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要通过数据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要如何做”。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自律,如何不断地主动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律,以自律推动行业发展。基金会应该形成自己的文化,切合实际地进行自身能力建设,用真实的数据说话。”在被问及对于企业基金会的发展,什么是最大的挑战这个问题时,程刚这样回答。

中国基金会正在慢慢走向成熟,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透明度的建设、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对话机制,中国的基金会很难适应慈善行业的发展。数据公开已经在英国、美国形成趋势,这就促使基金会今后要继续加强透明度的建设。

上一篇:一粒豆子的用途等 下一篇:企业应及早“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