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软腭错构瘤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3 01:14:21

小儿软腭错构瘤的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小儿软腭错构瘤诊治的探讨。方法 我院从2005至2013诊治12例患儿,对患儿症状,查体、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软腭新生物,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效果理想,病理检查为:错构瘤。结论 小儿软腭错构瘤易与鼻咽部肿物混淆,并且患儿打鼾明显,需及早手术治疗,以免影响患儿发育。

【关键词】 小儿 软腭 错构瘤

【中图分类号】 R739.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10-01

错构瘤是指机体某一器官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因而导致的类瘤样畸形。错构瘤不是真性肿瘤,该瘤生长缓慢,随机体的发育生长而增大,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即可停止,和机体之间是协调的,极少恶变。常见于肺、肾脏、乳腺,小儿软腭错构瘤临床上较少见,头颈部错构瘤误诊率较高[1],并且容易考虑肿物来源于鼻咽部[2]、鼻腔[3],如软腭血管瘤,后鼻孔息肉,脑膜脑膨出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从2005至2013诊治的12例患儿,出生后1天内至2岁之间均可见,最小者为出生16小时,最大者为1岁3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婴儿5例,幼儿5例,男7例,女5例,无明显性别差异。

1.2 诊断方法

患儿症状为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呼吸困难,小儿科检查发现,其中以鼻塞、打鼾、张口呼吸为主的11例,其中伴有Ⅰ度呼吸困难3例,Ⅱ度呼吸困难的2例,未见Ⅲ度呼吸困难,产科医师发现一例[4],并小儿科和我科会诊后急诊手术,小儿科体检时发现1例。

查体见口咽部有一新生物,似来源于鼻咽部,新生物表面光滑,表面呈橘皮样,有根蒂,触之可活动,质韧,无出血,最小者如花生样,最大者如蚕豆样,有时新生物可拖入后鼻孔,不易发现,可以压舌板按压舌体或舌根,待患儿恶心后即可发现。小儿鼻内镜检查中、下鼻道、鼻咽顶及咽鼓管圆枕周未见新生物。辅助检查为CT,其中2例新生儿及3例婴儿考虑到年龄较小,并且家属未同意行CT检查,余均行CT检查,检查前行“水合氯醛”灌肠后小儿睡眠状态,采用鼻口咽部冠状位+轴位,CT可见:软腭末端见赘生肿物,边缘光滑,轮廓清晰,有蒂似与软腭相连,堵塞部分或大部分口咽腔,肿块密度不均匀,大部分呈脂肪密度,CT值位于-30 HU至-80 HU之间[5]。

1.3 治疗为手术,方法

一般不需插管麻醉,但需备麻醉插管,以防出现呼吸困难或出血时抢救备用,有两例幼儿插管全麻,余均未插管。于手术灯加鼻内镜下充分暴露视野,9例采用直角压舌板按压舌根后暴露口咽部,有3例幼儿采用开口器暴露,术中以弯止血钳钳夹住新生物后提起,可发现根部于软腭背侧或一侧腭咽弓上部,以直角止血钳尽量钳夹根部,完整切除新生物根部,用“4号”丝线两根,一般采取结扎处理两次,第一次不松止血钳结扎,第二次打第一结时再缓慢松动止血钳后扎紧,也可缝扎一次,再结扎一次,线头不需留长,术后不需拆线,术后三天内均未见结扎线松动脱落,无出血,术后患儿伤口均恢复良好,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2 结果

新生儿、婴儿及幼儿无诱因出现打鼾,张口呼吸时需考虑此病的可能,新生物好发部位常位于软腭的一侧腭咽弓上端,右侧腭咽弓6例,左侧腭咽弓3例,软腭背侧3例,新生物的形态、颜色及质地有助于诊断。可行鼻内镜检查及鼻口咽部CT辅助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术后软腭活动正常,未见软腭功能损伤,未出现开放性鼻音,未见后鼻孔狭窄或闭锁,最长回访患儿为5年,未见复发。

手术并发症有2例,均为喂奶时出现从鼻孔溢奶,变换喂养姿势可减轻,术后1周缓解,2周基本消失。

切除肿物最大者为2.8cm×2.0cm×1.5cm。切开后见内容物呈淡粉红色,类似疏松结缔组织。病理:肿物切面淡黄,组织被覆鳞状上皮,皮肤附属器增生,上皮下见纤维脂肪组织增生,血管不规则扩张充血[5]。病理检查结果为错构瘤。

错构瘤成分复杂,多数是正常组织不正常发育形成的类瘤样畸形,少数属于间叶性肿瘤.脂肪和钙化是多数错构瘤的特征表现[6]。

3 讨论

错构瘤属于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器官,较少见于头面部,软腭错构瘤由于生长部位特殊,影响患儿睡眠,较早出现症状,发现较早,全身其他部位的错构瘤症状出现较晚,多数成年后发现。错构瘤涉及部位或器官较广泛,婴儿以纤维性错构瘤、脂肪纤维性错构瘤和肝间叶错构瘤等常见,软腭错构瘤以脂肪纤维性错构瘤为主[7]。

仔细检查新生物为诊断此病很重要的依据:首先观察新生物的形状,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表面呈橘皮样,色红,触之可活动,有根蒂,似来源于鼻咽部,无出血,部分患儿检查时以止血钳钳夹住新生物向外牵拉,可见根部来源软腭。个别患儿检查时暂未发现时,稍用力按压舌根,造成患儿恶心,可发现新生物。辅助检查一般采用CT,主要用于排除后鼻孔息肉,脑膜脑膨出,血管瘤。检查前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患儿处于睡眠状态。

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由于生长部位特殊,引起患儿打鼾、张口呼吸,继而影响患儿发育,如影响颌面部发育,造成腺样体面容,长期缺氧造成脑部发育迟缓等。一经发现此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时的注意点:首先尽量牵拉住新生物,暴露根部,根部建议应用直角止血钳钳夹,利于挂线结扎,也利于缝合结扎。钳夹根部后,根据情况,如觉根部较大,以防线头脱落,可缝合结扎,均采用两次结扎,术中一般不出血,术中要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建议患儿采用垫肩低头位,保持口咽部的畅通,可用吸氧鼻管放于鼻孔。

目前小儿软腭错构瘤发病率较低,确诊后要及早手术,术后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头颈部错构瘤的诊治(附13例报告)《中国临床医学》2009年2期周蔚、吴海涛、王纾宜、李采、陈琦.

[2]鼻咽部错构瘤1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年12期林晓昕、吴昌竹、何宁.

[3]鼻腔错构瘤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年2期曹现宝、马涛、薛希均、范建辉、宋锐

[4]新生儿咽侧壁先天性错构瘤1例的急救护理 《西南国防医药》 2010年1期冯应琼、宋洋、冯柱波、高微、施明丽、杨萍.

[5]软腭错构瘤1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12期.王东.

[6]错构瘤的病理与影像《医学综述》2011年6期 邢刚.

[7]儿童错构瘤的病理诊断 2006 - 第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肿瘤治疗相关的病理指标检测学术研讨会 何乐健.

上一篇:急性硬膜外血肿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比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