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还原性”试题赏析

时间:2022-09-23 12:36:24

“碳的还原性”试题赏析

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而在高温下,碳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其中木炭的还原性是各种化学测试中的热点.现结合典型中考例题加以解析,希望对加深“碳的还原性”的认识有所帮助.

一、性质推断题

例1 (河北省考题)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到突破口――“题眼”.在本题中D为红色单质,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可知红色单质D为Cu;A、B为两种黑色粉末,A、B是氧化铜与碳,A中含有金属元素,所以A是CuO,Cu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是碳,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CuO高温Cu+CO2,

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进而可知C是CO2,E是CaCO3.

答案:(1)CO2;(2)+2;

(3)C+2CuO高温Cu+CO2,置换反应;

(4)CO2+Ca(OH)2=CaCO3+H2O.

点评:物质推断题中的“题眼”可以是:特殊颜色、反应条件、化学常识等.本题就是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先确定D,然后利用“逆推法”进行解题.

二、实验创新题

例2 (湖北省荆州考题)某实验创新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片铜片,用砂纸除去其表面的氧化物使其表面呈光亮的紫红色;

②用酒精灯将上述铜片烧到红热后,立即伸入到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表面变成色;

③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经烘干处理过的木炭粉,再将经过②处理过的铜片部分埋入木炭粉中;

④按照图2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种仪器;

⑤加热大试管,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实验结束后,先移走导管,后停止加热;

⑥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取出铜片,洗净后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上述各空.

(2)②中用到的夹持仪器是(填名称).

(3)⑤中“先”、“后”颠倒,造成的后果是:.

(4)⑥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埋入木炭粉的部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既有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考查,更对该实验的创新进行了评价.铜片烧红后,应用坩埚钳夹持着烧红的铜片,伸入到氧气瓶中,此时铜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将黑色的氧化铜部分埋入木炭粉中,加热,只有埋入木炭粉的部分的氧化铜会与碳反应生成红色的铜,而露在外面的部分由于没有与木炭接触不会发生反应.实验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结束后,先移走导管,后停止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到大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答案:(1)黑;C+2CuO高温Cu+CO2;变浑浊;

(2)坩埚钳;

(3)石灰水倒流到大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4)由黑色变为红色.

点评:本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了创新,将黑色的氧化铜部分埋入木炭中,通过“埋入部分变红”与“不埋入部分仍为黑色”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加深对木炭还原性的感性认识.

三、定量分析题

例3 (浙江省金华市考题)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它产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装置反应前反应后A试管的质量36.2克,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克B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克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填编号)

(A) 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

(B) 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

(C) 氧化铜和炭粉没有完全反应

(D)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有同学认为用图4示装置C代替上面的装置A,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X,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该气体,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的说明问题.你认为在O2、N2和H2三种气体中,X应选择哪一种气体?.

解析:本题是一道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定量分析综合题,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等知识综合在一起.在(1)中,计算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的质量,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也可以通过化学式进行计算;在(2)中,根据反应前后实验数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是:36.2克+20.0克-54.8克=1.4克,而装置B中NaOH溶液反应前后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只有1.1克,数据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造成数据偏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或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等;在(3)中,O2能与热的碳和铜反应, H2会还原氧化铜,只有N2不与上述物质反应,所以应选N2.

答案:

(1)解:设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为 m.

2CuO+C高温2Cu+CO2

160128

16克m

16016克=128m

m=128×16克160=12.8克

答: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12.8克.

或根据化学式直接求解:

m(Cu)=16克×CuCuO=16克×6480

=12.8克

(2)小于;(A)、(B);

(3)N2(或氮气).

点评:定量分析是目前化学中考命题中的热点与难点,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要求我们学会分析相关数据,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夯实双基,提高能力.

上一篇:例谈源于课本的中考题对教学的点滴启示 下一篇:解读“运动和力”重点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