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排涝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时间:2022-09-22 11:58:33

城区排涝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摘 要: 简述了近年来江阴城区排涝改造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积水性质作相应分析总结,深入思考积水成因及改造依据,并对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给今后优化排涝改造提供方向。

关键词: 排涝改造;分析;总结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进程加快,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2011年汛期尤其是7月13号的强降雨,给江阴城区的排涝设施带来了严峻考验。当日降雨量超过220毫米,局部变电站积水导致大范围停电,立交隧道积水汽车抛锚受淹,居民小区积水底层车库进水,给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针对存在的问题,近两年我市从主到次对城区范围的排涝设施进行多轮系统改造,基本解决了主要区域的积水受淹情况。本文主要针对排涝改造设计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前期设计和后期养护上提出建议,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有效的完善优化排涝系统。

一 排涝改造情况分析

城区积水受淹可以初步分为两类情况。一是路面、场地等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口、雨水支管等存在问题,导致相应汇水面积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无法及时有效的汇入雨水管渠系统,造成积水并逐渐加深甚至倒灌。二是雨水输送主管堵塞不通、下游排口受阻,使管渠积蓄的雨水无处排放,根据水力坡降不断往上游壅水,水压使雨水从低洼处的井盖孔内喷出甚至将井盖掀开。上述两种情况也可能同时存在,需区分主要直接原因,做相应的针对性改造。

1 雨水收集系统的改造

雨水收集系统的存在问题较为普遍,产生的积水范围相对较小,但分布范围广数量较大,改造较为繁琐。积水原因能比较直观的区分清楚,单独改造量小,一般能直接有效的解决问题。

部分边沟式、立篦式单篦雨水口,材质为水泥或花岗岩,开孔小篦条粗,泄水能力不足。强降雨的地表径流挟带落叶往往遮挡住雨水篦孔,造成汇集的雨水在低洼处积蓄,水压及主管内水流产生的负压加剧雨水篦孔的堵塞。改造雨水篦为边沟式双篦,采用球墨铸铁的整体式井圈及篦子,防止丢失,开启方便。

局部雨水支管埋设较浅,靠近人行行道树部分树根生长堵塞管道及雨水口。改造新建雨水支管,雨水口移位避让行道树。

临街小餐饮店、夜市摊点及生活垃圾箱附近的雨水口,常由于倾倒泔水或垃圾冲洗废水流入,造成油污沉积堵塞支管。改造将无法疏通的雨水口重建,有条件的废水就近接入污水系统,并加强日常巡查和清通。

部分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暗井中,常造成雨水口支管堵塞无法疏通,主管检查井距离过大维护困难。改造将原有暗井井筒加高至路面,设置井座井盖。

有些道路分隔绿化带较宽,机动车道的雨水通过侧分带过水孔泄入非机动车道边的雨水口。过水孔常由于道路清扫、绿化等原因堵塞,造成机动车道范围内的大面积积水。改造在机动车道侧的侧分带边增设雨水口,与非机动车道的雨水主管或雨水口连通,降低了过水孔维护清通的难度。

其他市政管线、设施的施工影响,比如路灯、公交站台等造成局部雨水收集系统的破损堵塞,以及由于雨水篦设置不合理,造成积水的情况改造中多采用恢复、移位、新增雨水口的措施。

上述雨水收集系统的各种问题大部分是通过日常维护清通过程中发现的,是排涝系统运行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问题。

2 雨水主管系统的改造

雨水主管系统产生的问题更为严重,积水受淹的影响范围大,改造工程量大。积水原因复杂,需要进行改造方案比选。

贯庄小区占地24ha,小区雨水由南北两侧汇入中间的东西向道路后往东排入龙泾河。由于地块建设开发,将下游局部河道改为管涵,排水瓶颈造成暴雨时上游小区排水不畅形成积水。贯庄小区西围墙外有已建河道,方案考虑到尽量减少施工的影响,并结合管涵和已有临近河道的现状,采用分流区域雨水量,另辟排水通道将雨水引入小区西侧的现状河道内。改造对已有区域排水系统保持不变,在小区西围墙外绿化带内布置南北向雨水主管,往中间汇入已有河道内,小区西侧的雨水起始管分别穿围墙与主管沟通。改造后雨水能直接就近排河,施工难度及开挖量也相对较小,不涉及市政道路及管线。

高新区砂山路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高差超过2.4米。雨水由北往南排放入河,两路主管管径均为DN1200,基本能满足道路两侧约0.6平方公里汇水范围的雨水排放。在雨的影响下,河道水位上升,砂山路出水口完全淹没在水面下,对雨水主管排水的顶托作用使上游壅水,形成压力排水。在水力坡降线超出地面标高的时候,尤其是中间的洼地,雨水漫出检查井和雨水口。砂山路南段雨水管道埋深近6米,交叉的市政管线较多,采用开挖或顶管均受条件限制,且出水口周边无泵站用地,无法通过提升强排加快管道排水能力。改造在砂山路的最低点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盖板沟,通过支路以单独的雨水系统直排河道。在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的前提下,尽量避让已建管线,主要给雨水溢出部分以排放通道,是目前条件下缓解积水的有效措施。

文化中路雨水主管标高错接,上游深下游浅,排水不畅导致强降雨时花园片区低洼处尤其是花园六村积水受淹。文化中路雨水主管紧靠菜场,埋深接近3米,开挖改造的施工难度影响都较大。雨水排出的黄山港是长江与太湖的调水通道,常年水位较高,水位顶托也是上游排水受阻的原因之一。改造在主管出水口处新建小型地下式排涝泵站,并对上游主管疏通清理,通过水泵的抽吸提升,加快主管内的排水速度,有效缓解积水受淹情况。施工建设都在沿河绿化带内,不涉及居民社区及菜场等路段,同时解决了排放水体高水位对上游排水系统的不利影响。

雨水主管系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建设开发的忽视、短视造成,是本身存在、逐渐暴露的排水隐患。改造涉及道路、管线甚至周边建筑,很多情况无法及时彻底解决。改造在可行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选取最优最有效措施。

二 排涝改造思考

目前的排涝改造都是在出现积水受淹,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之后采取的被动的工程补救措施。如何在付出代价、接受教训之前发现问题和隐患,积极进行整改应该是排涝改造工程的方向。国外及国内部分大城市已将排水管道的定期检查作为一项正常的管理工作,规定3-5年对排水管道进行一次检查,尤其是针对老龄管、主干道路以及易发生灾害的区域,根据管道的损害情况,列出近期、中期和远期改造计划,对地下排水管线的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城市排水管网数量庞大,普查检测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区分片进行。检测费用较高,甚至可能超过日常的疏通养护,但从长远来看改造的整体成本是降低的。

近年来降雨呈次数减少雨量集中的特点,给防汛排涝带来新的考验。已建排水管网系统如何应对未知降雨模式的变化,预先做相应调整是排涝改造的新要求。利用普查检测掌握的现场资料建立排水管道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动态的测量更新维护,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可以在不同规模的降雨强度下模拟管道系统的动态水流,进行排水区域分析,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以科学的数据分析指导排涝改造。利用GIS优化排水系统是发展的目标。

三 建议

排涝设施的完善与否体现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排涝改造应该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积极主动利用建设管理的新技术,实现排水系统的数据化、模型化。把普查检测列入日常管道维护保养,逐步建立排水管网信息系统,从实测成果及分析数据反馈排涝改造,优化方案,最终服务于城市发展。

上一篇: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下一篇:谈不同地区间城乡规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