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

时间:2022-09-22 11:07:50

建筑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脚步的飞跃,高层建筑在大城市拔地而起,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结合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两个角度介绍并分析了关于基坑施工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 基坑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和土方开挖与回填,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检测等,称为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基坑工程之所以受到重视,并不仅仅是因为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基坑工程会涉及到公共安全,例如对周围的道路、管线、建筑物等的安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群众的安全生活。与其他结构工程相比较,基坑工程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除了全面认真的对基坑工程进行设计,工程的监测和施工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工程的安全状况,以及指导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能够及时的作出相关的应急措施,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破坏性后果。

2 浅基坑的开挖技术

浅基坑开挖之前,要先进行定位测量,抄平放线,确定需要开挖的长度,依据放线进行分层分块挖土。为了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性,要参照水文和土质状况,采取两侧或四周直立放坡开挖。在开挖基坑土体含较多的水分而不稳定,或周围场地的限制而需要较陡的边坡,或基坑较深,或直立开挖而土质差,则需要临时性的支撑加固。在挖土过程中,要求土壁平直,挖一层支撑一层。开挖较大宽度的基坑,部分地段不能够实施放坡,或者由于基坑尺寸的限制导致下部土方部分放坡不能较大,需要在下部的坡脚进行加固,例如用横隔板与短桩支撑或毛石、砌砖或用草袋、编织袋装土堆砌临时挡土墙,对坡脚进行保护。开挖相邻的基坑,需要遵循同时进行或者先深后浅的施工程序。挖土应当水平分层分段自上而下进行,挖土的同时检查坑底的坡度和宽度,不符合要求需进行及时的修整,然后根据设计标高,最后进行统一的清底修坡,检查坑底的标高和宽度。开挖基坑必须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基坑挖好后不可以立刻进行下一道工序,需要预留15~30 cm 进行人工挖土,直到开始下一道工序再挖至设计标高。若用机械开挖基坑,在基底标高以上需要预留一层人工挖掘的修整,从而避免了基底土的破坏。用推土机、铲运机是要保留15~20cm 的土层厚度,使用反铲、正铲或者拉铲挖土时需保留20~30 cm。在地下水位下面进行挖土,则要在基坑的周围挖好临时的集水井、排水沟,或者利用井点降水把水位降低在坑底下方50 cm,确保挖方的顺利进行。基础施工完成之前降水工作不可以停止。

雨季施工,需要分段开挖基坑,一段挖好后就进行浇筑垫层,同时在基坑的周围挖排水沟或土堤,防止基坑内流入地面雨水;且需要经常检查支撑和边坡情况,防止水浸泡坑壁出现塌方。基坑开挖时需要经常检查复测平面控制桩、基坑平面位置、水准点、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挖完基坑后需要验槽,且做好相关记录;若发现地基土质和设计要求、地质勘察报告不相符,需要及时的和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处理。

3 基坑的支护

建筑基坑在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当施工现场的放坡条件不充足时,放坡不能够确保安全的施工,设立临时支撑或者放坡已经不可以满足施工的需求,要确保基坑土壁的稳定,需要利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的支档。支护结构的选型一般有地下连续墙或排桩、逆作拱墙、水泥土墙或者是以上几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地下连续墙或排桩通常是由支撑、护墙以及防渗帷幕的部分组成。排桩能够根据工程状况为锚杆使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以及悬臂式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可和半逆作法、逆作法、内支撑等相结合使用,施工的噪音低、振动小,墙体的放射性好,刚度大,对周围的地基产生的扰动性小,能够形成承载力大的连续墙。

水泥桩墙是依靠墙体本身刚度和自重对坑壁进行保护,通常是不必设立支撑,采取措施后的特殊情况可以在局部地方作出支撑的加设。水泥土墙的类型有高压旋喷桩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类型,布置形式一般呈格构式。地基土的承载力在水泥土桩的施工范围内要小于150 千帕;基坑侧壁的基坑的最宜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基坑的深度不适宜超过6 m。

逆作拱墙:在合适的基坑平面内,围护墙可以采用拱墙。其形式有椭圆形、圆形闭合拱墙以及组合拱墙。基坑的最宜安全等级为三级;不宜在淤泥质土场采用;拱墙轴线的矢跨比最好大于1/8;基坑的深度需小于12 m;当基坑底面高于地下水位时序采取截水或降水措施。

4 基坑的土方开挖

在开挖基坑土方之前,需制定专项土方工程方案,同时需要通过专家的论证;对周围结构、地下水位以及支护结构都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监测。建筑基坑的工程的挖土方案通常有逆作法挖土、盆式挖土、中心岛式挖土、放坡式挖土。前三者具有支护结构,后者没有支护结构。开挖土方的方法、顺序和设计工况必须一致,且遵循“先进行开槽支撑后再进行开挖,开挖过程要分层进行,严禁超挖”的原则。避免基坑挖土后土体产生过大回弹变形。施工中最有效的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措施是降低有效应力在土体中的变化,降低暴露时间,同时避免水浸入地基土。所以说,在基坑的开挖后以及开挖过程中,需要确保正常的井点降水,且在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垫层和底板需要快速的进行。

必要时,加固基础结构的的下部土层。基坑的开挖在打桩完毕后进行,需合理的制定施工顺序、技术措施,避免桩位的倾斜和移位。若打桩完成后直接进行基坑的开挖,由于应力在开挖过程中释放,再加上高差挖土造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容易使土体产生相应的水平位移,从而使之前打设的基桩发生水平位移。

5 小节

为了全面的了解周围环境对基坑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本身的安全性,需要预测基坑的开挖与后续的施工工况的变形和受力的趋势和数值,保证相邻建筑物和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及时反馈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进行必要的应急措施,甚至修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等,同时作为工作经验的积累,为基坑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整体的施工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基坑工程实例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12-10

[2]刘国彬, 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第2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2版,2009-11

[3]林鸣, 徐伟.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06-6

上一篇:浅析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速铁路轨道精密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