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2-09-22 09:11:02

试论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以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民族旅游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一旦作为民族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文化被同化掉,民族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ake the national culture as a tourist attraction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cultural assimila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henomenon. As soon as the national tourist attraction national culture be assimilated, National Tourism survival will no longer exist. Therefore, how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thnic culture protection of the two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Key words: tourism; ethnic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旅游及旅游资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消遣的首选。经历了最初的山水观光旅游热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把兴趣与目光转向文化旅游,以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民族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但同时也给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如何妥善处理这对矛盾,既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事业,又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作为生活方式,那也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经济消费过程。外出旅行逗留时间的交通、游览、娱乐、饮食、住宿、购物等各个“生活”环节,都需要开销,而且花费的金钱要远大于居家的日常生活。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所谓旅游资源,就是令游人感兴趣、能够把游人吸引来的各种因素。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依据旅游者的需要,根据客源市场特点及其变化,确定和调整资源利用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经济的目标和需要,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在整体上要确立大众化的方向。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对利润的追逐和市场竞争的适应。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旅游对少数民族生产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由农业生产转变为提供旅游服务。在传统的民族社会里, 农业、畜牧业是人们从事的基本产业, 在比较后进的少数民族地区, 采摘、游牧也是人们经常劳作的方式。人们生产劳动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收获粮食,满足温饱的需要。这种“温饱文化”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仪式中表达得十分充分。哈尼族的“新米节”仪式就是通过吃新谷、喝新谷酒来预祝来年稻谷丰收, 越吃越多;傈僳族的,“阔时节”与苗族的“吃新节”也有类似的含义。佤族的“新米节”、瑶族的“达努节”、水族的“祭土地节”, 独龙族新年“卡尔江哇”等, 同样是为了祈祷粮食丰收。但随着旅游者的到来, 许多少数民族已不再从事, 或者说不单独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的目的也不只为了满足衣食之需, 他们开始转向为旅游者服务, 获得现金收入, 进而购买除粮食之外的生活用品, 甚至是奢侈品。总之, 旅游改变了少数民族的劳动场所、劳动方式、劳动目的, 以往以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悄悄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变得渐渐模糊而遥远。旅游与少数民族节庆仪式的日常化。民族节日不仅是民族生产、劳动、饮食、服饰、娱乐、社会、政治、历史、经济等文化事象的载体,而且是民族意识、民族性格、伦理道德、等民族深层次文化的形象表达。简言之, 节庆仪式既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旅游活动对民族节庆仪式的利用, 产生了两种结果, 一是节庆仪式的空间移位, 二是节庆仪式的时间移位。节庆仪式的日常化会导致人们对节日的情感淡漠, 对传统的想象枯萎, 促使传统节日的意义趋于扁平化。

促进旅游与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建议

首先,我们知道旅游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保护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得到保持,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开发;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使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 更有可能得到保护,并广为传播。政府引导唤起少数民族旅游意识, 建立社区参与的保护和开发机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接受咨询、组织旅游业知识培训来培养少数民族导游等形式, 唤起当地居民的文化旅游开发意识。主要是通过唤起文化旅游意识和旅游开发使当地居民产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从而转化为保护的自觉意识。社区参与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全过程,并通过参与来享受经济、社会等各项利益。应该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文化保护措施的制定, 同时, 优先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使当地居民与政府和开发商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通过社区参与, 能够避免急功近利的一些开发行为,增强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以经济杠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外在动力。2000 年7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组织了一次关于苗族服饰的短期田野调查,在苗族村寨里, 村民们拿出的手工缝制的纯麻制品以及甚至已用过的东西,有很多被高价收购,而被当地人视为时髦的、漂亮的掺有化纤原料的色彩艳丽的新衣服却无人问津。当地人大为震惊。这一事件对于促使他们重新认识本地传统文化价值的作用远远大于泛泛的说教。抽象的文化保护的意义在具体可见的利益中体现了出来。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工艺品。这无疑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资源和潜在的财富,若能充分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对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具有深刻意义。

最后,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要对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妄作评论,对它们多一些认同,使得它们能够保持下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要通过保护来促进旅游业和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发展。

上一篇:通风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下一篇:浅析地震科学发展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