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毛女”嫁“黄世仁”

时间:2022-09-22 08:41:57

去年底,有一议题在网络上“蹿红”,余波至今尚存,那就是“白毛女”该不该嫁“黄世仁”,据某主流网站极短时间内阶段性统计,点击率3.7万,赞同的居多。真是不可思议。

这一议题诱发于《文艺报》资深文艺评论家熊元义的一次讲座。他在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演讲时说“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在年轻人中流行,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的权钱崇拜”,不料当即有女大学生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于是,90后女大学生主张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消息铺天盖地,甚至于异化为“90后女生思嫁黄世仁”。虽说赞同者居多,反对、抨击之声也不绝于耳,“对金钱膜拜到人魔不分,不思努力只想走捷径”……90后女生几乎成了“离经叛道”的代名词。

其实,言正词严起而责备的诸公太心急了,没听明白人家的话意就开始抨击,有点像唐・吉珂德选择风车作战,行侠之心可嘉,其行事不免可笑。

白毛女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是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残酷斗争的时代,按照那个年代的观念,黄世仁应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予以枪毙;白毛女反抗,应热烈讴歌,岂能论婚嫁?但细析90后女生的话语,她们早已“移步换形”――“白毛女”已置换成现代女青年,“黄世仁”也置换成现代有钱人。没听她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的前提么?现代谁还敢提“阶级斗争”?“剥削”两字也早已消失于无形――尽管还存在“血汗工厂”之类不协和音。没听女生“如果嫁给有钱人‘黄世仁’”的假设么?可见在90后女生的心目中,阶级斗争的内涵已被抽去,只不过在说现代女青年“可以嫁个有钱人”而已。离经叛道的责难,就成了空穴来风。

当今社会人们司空见惯的是,权力可以傍大款,美女争相嫁豪门,无良的官员大肆捞钱,有些企业家呢,拼命追求“利润最大化”,竭力把员工的收入挤压到“最低化”,连得总理也温言相劝:“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90后不过说“现代”“白毛女”可以嫁“现代”“有钱人”,又何必闻风而动,披挂上阵、英勇出击呢?

嫁给有钱人是否就“权钱崇拜”,未可一概而论。这且不说,我也不敢保证90后女生没有“权钱崇拜”。近闻女大学生又要嫁“富二代”了――或许有吧,而“权钱崇拜”究竟不是好事。可我想深究的是由此派生出另一议题――90后的“权钱崇拜”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娘胎里带来的?早生于90后的人们是否也该反躬自问一下,查查社会根源呢。

我不想作深层分析,我怕分析下去很有一些道貌岸然者会脸红。那就说些陈年旧事,轻松一下?1933年,日寇鲸吞,山海关失守,北平(今北京)危急,大中学生纷纷离校离京,于是责难四起,“贪生怕死”啊,“懦弱”啊,“敌人未到,闻风而逃”啦。这些评论者雄兵卷甲他们不问,国民他们不敢问,而在手无寸铁的学生面前逞能。对此,鲁迅感叹道“古时候,做女人大晦气,一举一动,都是错的,这个也骂,那个也骂。现在这晦气落到学生头上了”(《伪自由书・逃的辩护》)。三年后,鲁迅撰《难答的问题》,代孩子们问教育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大人先生:你们自己应该怎样(原文是“作何感想”)?鲁迅说,这是个难答的问题。

而今的90后女生,可叹的是既锁定了“学生”身份、又不幸身为“女人”,自然就双重“大晦气”了,无怪乎责难之声四起。依我看,90后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算忠厚。如果她们起而反问:“你们内心深处有没有‘权钱崇拜’啊?”如果再问“我们工作难找,收入无有,生活无着,不少人已沦为“蚁族”。这‘群众疾苦’ 熊先生们你们该不该也略施‘同情’啊?”

我想,恐怕这也是问题,而且是――难答的问题。■

上一篇:名气和名望 下一篇:人一死,责就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