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伦理与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发展

时间:2022-09-22 08:28:28

设计伦理与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发展

摘 要 现代设计的伦理性对于现代设计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设计的伦理性已逐渐深化到设计的领域内,逐步实现设计的各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即设计要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公共领域是二十世纪初以来英语国家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但是公共艺术本身存在着赋予伦理设计的义务,两个概念虽然发起于不同的时间段但是前者影响着后者的发展,后者的实践可以更好的丰富前者的知识体系,本文便是浅谈伦理设计与现代公共艺术的设计的发展的联系。

关键词 设计伦理;引导;新美学;现代公共艺术

1.从设计伦理的角度看待公共艺术

目前,诸多急待变化的公共艺术实践及其面临的批评与指责,使公共艺术存在的合法性深受质疑。批评界在针对当前某些艺术“公共性”的虚假命题的驳斥中,明确地指出公共艺术是一种“天生具有强迫性”的“意识形态的实践形式”。但是,本人认为,公共艺术当下呈现的混乱和无序状态不足以阻挡艺术回归公众生活的必然趋势。所谓“权力与民意” 的冲突与摩擦,只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历经的震荡过程。在如此的浑浊、混乱局势中我们把设计伦理作为评判公共艺术的标准或者作为指导公共艺术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这是为我国公共艺术理清头绪、找到方向所有益的研究工作。

2.设计伦理当影响公共艺术

伦理道德所明确的核心便是人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性的理论思考和总结,塑造了整个社会共同遵从的思想道德观念。设计艺术承载着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转化形式,设计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个合乎时代性的设计理论的指导,使设计艺术更合乎人的设计,增强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一点也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

公共艺术的发展自经历了初级阶段的人权确立,但今天对于人性以及社会学的深度探讨,公共空间中的构架如雕塑,景观小品等作品已经不是以艺术的美学表现。

2.1 设计伦理指引公共艺术实践

公共艺术换句话说也就是是人类社会学概念下产生的艺术,它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艺术,应该是一门关于社会学的艺术,这样的公共艺术与同属于文化体系的道德体系存在千丝万楼的联系。而设计伦理是设计道德的进一步深化,换言之道德建设了设计伦理的体系框架。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公共艺术更应是是道德观的体现。在一些古代道德观的发展中,如儒家“天人合一”,或者墨家的“节俭”在古代设计伦理思想中占据了主导的位置。如著名的汉代长信宫灯,明代家具等都是古代设计伦理的体现,然而现代设计伦理的形成对于中国来讲还是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公共艺术便是现代设计伦理的最好的实践艺术,它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雕塑,家具,环境设计,科学技术等等都囊括其中,我认为一个好的公共艺术形成应该是多人的团体作品,当然它应该具有一个统一派别的思想作为支持。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代设计伦理的以人为本的概念已经在个设计门类“绿色设计”、“ 生态设计”中得以体现。作为设计水平综合体现的公共艺术更是这个思想的集结体现。所以应该由设计伦理来指引公共艺术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去深化和丰富我国的涉及伦理体系,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

2.2 设计伦理影响现代公共艺术“美”的重新定义

2.2.1 “旧美”与“新美”的矛盾

有了设计伦理的思想作为指导,但是很多实际的矛盾是需要设计师自己去判断和追寻的,世界本身便是有很多矛盾存在的,我们的的周遭包括我们的本身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所以才有了哲学。对于现代的设计来讲很多在古典设计美学的‘美’和现代设计作品在某的时候往往是具有矛盾的,例如以前的一块纯实木椅子的设是美的,在如今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减少和匮乏,去提倡实木的美感,往往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合理发展。所以现代美应该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的比例,韵律,等单纯美感。

2.2.2 设计伦理的深化发展导致公共艺术的“美”的变化

为什么辩论美的意义?因为新的社会带来新的道德体系随即也带来一个新的设计伦理体系,现代公共艺术也需要一个更深化的伦理道德体系知识作为支撑点。在作者理解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点便是更深层次的美感定义,如果一个设计违背了外在的美学定义但是它可能更好的节约资源,更好的抑制一些人类的不当举动,那这个设计应该是美的,这种美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共鸣。在人类社会学中我们早过了有群居动物但独立人的个体的阶段现在的阶段应该是一个重新回归人的本位追求新的人类共同生活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应该是人作为个体存在,而精神共存的社会,这是人类未来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新的人类群居生活。所以现代设计的美的定义应该是基于伦理道德的观念之上更深层次的美。

2.2.3 现代公共艺术中“美”的体现

那什么样的“美”是现代公共艺术应该提倡的?

在公共艺术门类中的环境景观,单以其中景观小品为例子,现代景观跳过了基本设施的阶段但是在的发展也是门类众多良莠不齐,有例如将居民日常娱乐生活融入实际的使用,后者中孩子们可以将水注入可口可乐的杯子中实现娱乐的互动,它们都是在美感和功能基础上展开了一些互动的尝试。有一些表达思想的作品如某些垃圾桶便是威尼斯街头的艺术作品,它全身任意涂鸦是艺术家和民众思想的表达和交汇,这属于精神上的互动。也以垃圾桶为例,位于加拿大街头的防熊垃圾桶,因为熊经常在垃圾桶寻找食物,把垃圾桶翻的底朝天后扬长而去,但是这个垃圾桶可以将垃圾桶锁起来,而打开方法上面有各国文字说明,这样只有人能打开它使用了。垃圾分类典范的日本街头的精细垃圾分类,桶简洁大方依次排列在街头每个桶上都是不同的分类,除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外还分干与湿等等,条件甚至有些繁琐,但是日本民众就是在如此的垃圾桶设施的使用引导下将垃圾分类做的几乎完美。在这几类作品中加拿大和日本的垃圾桶似乎并不是最美的最具艺术性的但是从伦理设计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最好的实现了解决问题的设计,应该是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美的作品。

3.我国公共艺术面临的实际问题

对于设计伦理的强调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就能做到就显著我过的公共艺术设计面临真正的问题,对于公共艺术而言没有公众的交流就构不成公共艺术的空间。公共艺术的参与性诉诸公众感官应是全方位的。如视觉的,触觉的,嗅觉的等等,而我们身边的雕塑大部分只是满足了人们视觉层面的需求。一些城市的艺术家们开始把公众对艺术作品的参与作为公共艺术的内在因素来对待,即把公众参与作品的行为和身体作为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使作品超越了视觉审美的范围,大大调动了公众的参与性。从选择艺术家、决定作品安放的地点、制作的历程,直到完工后的呈现典礼,都可以让大众参与。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对创作过程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当然,这里面既存在创作过程根本就没有给公众参与机会的问题,也存在公众自身缺乏参与意识的问题。如何在防止决策者武断决定的同时,又能正确运用公共意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4.总结

有了设计伦理的作为我们看待城市公共艺术的一个角度的话那么它们不仅仅只是一些单体的、独立的建筑和雕塑,它也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连带的其他装置,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整体形象的复杂系统,相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体公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城市管理者们对城市形象和公共艺术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到那时,公众对艺术家的设计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公共艺术家应当具有更综合的科学系统知识和艺术理论知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使用各种元素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洪义. 公共艺术概论[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

[2] 翁剑青. 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中国城市艺术发展战略丛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平面造境 第7期 下一篇:中国花鸟画的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