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及护理

时间:2022-09-22 08:16:3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及护理

【摘要】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200~240 ml/h。置辐射台上保暖,在换血的过程同时给予光疗。结果 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552±101.2)μmol/L,换血后为(250.3±75.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护理

The nursing of arteria-vein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LU Yan-yun,GUO Yu-lian,CHEN Man-er.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of arteria-vein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sever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 35 newborns with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treated with automated homochronous arteria-vein exchange transfusion. The velocity were 200~240 ml per hour, which was controled by infusion pump. During treatment, the newborns received phototherapy of white light. Results The serum total bilirubin (μmol/L) after treatment(250.3±75.4)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552±101.2) (P

【Key words】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Exchange transfusion;Nursi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症,胆红素过高,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1]。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现将我院新生儿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35例,取得良好效果,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换血指征 ①血清总胆红素≥342.5 μmol/L(20 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②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征象者;③早产儿适当放宽指征;④患儿家属同意者(签输血同意书及换血同意书)。

1.2 临床资料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5例,男23例,女12例。胎龄34~41周,体重2140~4020 g;早产儿8例,足月儿27例。换血日龄第2~13天,均为1次换血,换血全程2~4 h。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4~72 h。血清胆红素浓度均达到新换血标准[2]。9例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征象。引起黄疸病因: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5例,原因不明20例,无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氧缺乏症。

1.3 换血前准备 紫外线消毒治疗室半小时,用物准备:留置针3-4支,20 ml、10 ml、5 ml注射器数支,肝素氯化钠等渗盐水20 ml(生理盐水20 ml加肝素125u)。辐射抢救台一台,床边置多功能监护仪一个,输液泵二个,废血瓶一个(剪出输血管下端并接500 ml葡萄糖空瓶制成)。建立换血记录表,参照《实用新生儿学》 [3],按需要备药物。

1.4 方法 患儿仰卧于辐射抢救台上,固定好,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穿刺颞动脉或桡动脉行留置针,作为排血途径;穿刺头皮静脉、大隐静脉、手背或足背静脉行留置针,作为输血及输液途径。输血管及排血管均接输液泵(控制排血管的输液泵需低于患儿水平位),速度200-240 ml/h。在换血完成时输入10 ml/kg血,防止出现继发性贫血。在换血的过程同时给予光疗。换血全程约2~3 h。换血前后均在同一动脉抽血送检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培养、乙肝两对半。换血过程及换血后24 h内行心电监护,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肤色、黄疸程度和反应情况,继续光疗、白蛋白等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数字表达为均数±标准差(x±s)。

2 护理

2.1 换血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针对具体情况,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换血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预期达到的目的及换血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等,消除患儿家长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请家长签署换血同意书。

2.1.2 血源选择和配血量,15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均选用AB型血浆和O型洗涤红细胞,其余均选用与患儿同血型的贮存3 d内的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换血量为150~170 ml/kg。血液输入前需预温至36℃~37℃。

2.1.3 患儿准备,换血前患儿禁食6 h,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2.2 换血中的护理

2.2.1 选择粗直、易于固定的动静脉行留置针,动静脉相隔一定的距离(如留置头皮动脉,静脉最好留置在手或足,不要留置在头皮静脉)。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反应、面色、肤色、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防止低血糖及低血钙的发生。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填写换血记录单,准确记录换血时间、换出血量及输入血量、注射的药物。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漏,防止换血过程中出现空气及血凝块栓塞。

2.3 换血后的护理

2.3.1 注意保暖,术后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室温宜保持在24℃~26℃,调节好暖箱温度,30℃~32℃为宜,避免受凉,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

2.3.2 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每30 min-1 h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2 h测一次。同时详细记录尿量,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3 防止胆红素反跳继续给予光疗,使未完全换出而残留于血液中的部分未结合胆红素通过光疗的作用排出体外, 增加换血疗效。观察光疗期间的反应。

2.3.4 喂养:换血后禁食4~6 h,情况良好者,可试喂5% 葡萄糖,如无呕吐等异常则可进行正常牛奶喂养。

3 讨论

临床观察表明,游离胆红素对脑细胞有毒性作用,血游离胆红素越高,则其进人脑的游离胆红素越多,核黄疽的发生率越高[4] 换血疗法可迅速有效地防止核黄疽的发生。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等.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194,40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501.

[3]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51- 254.

[4] 金汉珍,黄德民,高建慧.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0-301.

上一篇: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经验及宣教与防范 下一篇:肺癌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