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迎合”谈何“引导”

时间:2022-09-22 08:11:26

今年四五月份一批“青年导演”的影片集中上映应该是一种巧合。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是各电影公司为了应对香港电影越来越式微的一种策略,即将目光由香港导演转向大陆青年导演。但是电影市场的好坏终究应该是由内容决定的,而不是由什么类型、什么年龄的导演决定的。

五部片子里我比较看好宁浩的《黄金大劫案》,虽然没有看过,但宁浩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知名度比《匹夫》的导演要高得多。“疯狂”系列带来的效应,还有黄渤、范伟、陶虹混搭的演员组合,它的关注度应该高于《匹夫》。《匹夫》中黄晓明的知名度高一些,但它讲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我担心当代青年不会感兴趣。前两年郭富城主演的《白银帝国》讲的大概也是这一时期山西富商的故事,拍得也不错,但市场反应不是很好。

张杨是很不错的导演,他的《爱情麻辣烫》《洗澡》《向日葵》都很不错。但是现在的华语片都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儿》《爱》《我愿意》这样的类型,都是讲青年爱情故事的。而张杨这次的《飞跃老人院》讲的是老年题材。虽然这么多老明星荟萃让我们很敬佩导演和演员,但估计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观众或者懂电影的观众才会知道这些老明星,而这些人在观众中的比例不会很大。那些年轻、时尚的观众不会对一个老人院感兴趣。管虎的《杀生》可能比《匹夫》的受众面更广一点。因为它是黑色幽默类型,演员阵容也不错,黄渤、苏有朋、任达华、梁静。管虎之前拍的《斗牛》就是黄渤主演的,用喜剧样式包装一部抗战题材电影。管虎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还有王小帅的《我11》。他去年拍的《日照重庆》,说是已经很商业了,但一上市,还是如此。第一天首映的时候在上海一家影院,那家影院正好开张就把他们请来了。结果很多人都说“这是什么电影”,但又都不好意思走。这次不知道王小帅是不是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们很敬佩这些坚持艺术、有艺术特点的导演,但是了解观众熟悉市场也很重要。

电影是导演个性化的体现,但是你的动机又是非常大众化的,就是需要大家来看。所以寻找到个性与大众的平衡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电影没有得到大众认可,一定是存在问题的。导演如果非常自我的话,可能会认为是观众水平太低,“等观众水平提高后我的电影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他这样认为,就会永远拍这样的电影。但如果导演希望能够有人来看自己的电影,即使仅仅为了投资能够得到回报,就不要单单想要去引导观众,而是要主动迎合。没有迎合谈何引导,只有迎合了才会有观众来看你的电影,才会慢慢喜欢上你的风格,理解导演的表达,才会继续排队来看你的电影。就像张艺谋,他拍过很多类型的电影,但总是有观众来看他的片子。这是因为国内的观众都看到了他的艺术轨迹,认可了他的品牌,形成了观众基础。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尝试多种类型,大片、小片、纪录片、文艺片,总是有观众来看。

上一篇:青年导演集结的偶然和必然 下一篇:戛纳电视节中国展台受瞩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