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对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22 07:40:54

听说读写对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作用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独特的人文性,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有着比其他学科的优越性,抓好听说读写环节,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

关键词:内涵分析;作用分析;开拓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45-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场听说读写的过程。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就是当中最为敏感的一项。创新是一种动力,有创新才会有收获,小学语文独特的人文性,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有着比其他学科的优越性。抓好听说读写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意义非凡。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思维内涵分析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包含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的特点,通过对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他包含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掌握语言的规律。

二、听说读写对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作用分析

1、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语文听力教学,一方面是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达到听懂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环境,其中,可以通过听前的联想和听后质疑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听前联想。即教师事先要把所要听的内容主题告诉学生,由学生针对主题进行讨论、联想和猜测,预知将要听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激活学生思维,并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听后质疑。即听完一篇材料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较深层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再由学生自主作答。无论是提出疑问或给出答案或进行评头论足的评价,都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老师既不要加以限制,也不要予以暗示,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害羞、怕错等心理障碍,对开口说话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时,就要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如组词成文。教师提供词汇,由学生将这些词组成文,说一句话。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复述课文,让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并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个性。创设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通过举办“文学角”、“兴趣小组”等,把学生带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造。

3、读,挖掘创新思维的因素。读,不仅仅是收集信息,吸收信息的过程,也是通过理解,加工获取新知的过程。因此,从阅读过程中挖掘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是有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这条途径可以有两种方式:读前预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标题,关键词、情景等环节对要阅读的内容进行预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读后质疑是启发学生透过表层意思挖掘深层内容的过程,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主动的思维,最终提出有质量的质疑。

4、写,表现创新思维的手段。写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表现创新思维的手段,这种表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表达:即看图作文,给出几幅图画不许作任何文字说明,让学生联想,编故事,写评论,作说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写,让学生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处理,用自己的思想再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扩写、续写,都给予学生广阔的拓展空间,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内容。应该说,学生的创新潜力是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大胆探索的观念,才能按照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出形成创新思维的环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听说读写在小学生创新思维上的开拓分析

1、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

2、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还有如《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没有必要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听说读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广大教师要这个过程中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如何通过游戏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下一篇:如何让课堂闪动智慧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