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语文教学丢了语言之根

时间:2022-09-22 06:27:15

别让语文教学丢了语言之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语文教学要将语言文字的历练作为本体性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广大教师也已意识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但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过程由于策略的失当常暴露出浮于表层、摒弃语言、越俎代庖的尴尬,本文在分析了种种走向歧途的品词析句策略后,提出咬定青山不放松,让品词析句有章可循的几种策略:在精巧引思中,品得语言真正奥妙;在精巧引练中,习得语言真正精髓;在精巧导法中,悟得语言魅力,在抓住语文教学语言这条根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走向歧途 品得奥妙 悟得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06-01

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引领学生潜入文字内部,感知品析语言,揣摩语言背后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将僵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丰富的生动画面。但实践中,由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失当,其品词析句的效益并不大,导致了语文教学高耗低效。

一 走向歧途:丢失语言,品词析句已无梯可攀

1.猴子水中捞月

《天鹅的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划出老天鹅奋力破冰的语句,学生在交流中认为老天鹅舍己为人,率先破冰,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各种赞美之词纷纷呈上。表面上的热闹遮蔽不了学生浮于语言表层的尴尬,学生没有真正从当时的环境入手,各种表述只是标签式的感悟,天鹅内心的世界学生并未能企及。

2.舍本而逐末

《泉城》第一自然段描述各种泉水的形态和声音,句式整饬、语言优美。有教师却引领学生探讨泉水声音如何、形态怎样,学生纵使说得天花乱坠,却掩盖不了教师抛弃语言形式,只顾言语内容的事实。本段落中作者采用眼见、耳听的多重视角描述泉水,并在每句后加以适当的想象。教师对技法运用无动于衷,学生习作水平停滞不前也就不足为奇了。

3.张冠李来戴

九寨沟景色幽美,《九寨沟》的语言更是精妙绝伦,但教师并没有放手让学生在语言的世界徜徉,而是直接出示了各种图片与视频,引发了学生的热烈响应,课堂表面上热闹非凡,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细细反思,这样的精彩并非来源于对语言文字的揣摩,直观形象的视频和图片直接替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阅读教学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

二 策略导航:咬定青山,品词析句有章可循

1.在精巧引思中,品得语言真正奥妙

当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其认知能力限制,其思维会停留于语言表达的表层或处于某种思维定势中,这样的阅读无法让学生真正体悟到文本语言的魅力,更无法洞察言语背后隐藏的深层涵义。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课堂主导角色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切入语言的内部进行探究赏析,将学生的思维伸向更广阔深远的语言海洋中。

《半截蜡烛》中伯纳德夫人说:“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和对人物细腻的考量。教学中,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伯纳德夫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从而让学生洞察“瞧”“这”是为了转移德国军官的注意力;“灯”是为了在蜡烛与灯之间进行对比,为换灯强化认知;“亮些”则无形之中渗透出换灯的理由。一切都显示了伯纳德夫人临危不乱的精神品质。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从多视角出发,精彩的文字就会与学生擦肩而过,造成阅读教学的损失。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语言中精选言语表现的立足点和增值点,引导学生切实体悟,才能提升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2.在精巧引练中,习得语言真正精髓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样的教学理念落脚于阅读教学其价值便在于阅读教学决不能以获取文本提供的知识为己任,而要将文本创作的思路,尤其是遣词造句的方法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性内容。学生在咬文嚼字的基础上,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平台,就像空有一身武艺而无处施展的高手一样。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促悟,以读促写,为言语练笔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在获取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的同时,提升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灰椋鸟》时,教师引领学生提炼出课文是采用大量叠词的方法展现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接着教师让学生想象灰椋鸟归林还会有怎样的队形或场景,并尝试运用叠词的方式趁热打铁进行随文练笔的尝试。这一案例中的教学,教师透过语言表达的外在,直透文本创作的思路和技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帮助学生厘清、提炼了语言表达的策略,并及时安排随文练笔现学现卖,这种梯度式的练笔为学生提供了言语实践的机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精巧导法中,悟得语言魅力

多媒体技术,包括电子白板技术的引入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提供了可供利用的平台。其生动形象的图片、鲜活逼真的视频、悦耳动听的音乐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感人的氛围,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策略运用不当,时机把握不准,还会弄巧成拙。教师一定要树立一种意识,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但决不可让多媒体技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感悟。

学生体悟语言、感知语言,最终习得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生本观念,让阅读教学的出发点都以儿童立场为本位,引发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让学生成为精彩课堂的主人,从而在加强言语构建中,播下言语之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显微镜使用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分析 下一篇:80后“江蚁族”的生存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