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2 06:16:26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4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伊马替尼组78例,常规治疗组7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伊马替尼组总有效率51.28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12.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关键词】 伊马替尼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血液系统常见疾病,患者患病2~5年后,约70%患者呈急性变[1]。急变期后,发展迅速,长期无病生存情况均很差,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一旦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通常对常规化疗耐药,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2]。近年来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由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期转为部分或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期;Ph染色体阳性细胞比例增长幅度大于或等于3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学诊断标准》[3]。年龄大于18岁,总胆红素低于其正常值上限的1.5倍,血清肌酐小于20 mg/L,谷丙转氨酶低于其正常值上限的3倍,左室射血分数为大于40%,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大于50%。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48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40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34.6岁;平均病程33.9个月,中位慢性期为32.5个月;所有病例慢性期均经过羟基脲,干扰素治疗,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急淋变38例,急粒变110例。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14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伊马替尼组78例,常规治疗组7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急性变、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2 治疗方法 伊马替尼组给予伊马替尼治疗:Imatinib系胶囊,每粒100 mg(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国家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20169),患者600 mg/d.均餐后一次顿服,并同时饮一大杯水,服药时间3个月至19个月,同时停用其他化疗药物。

常规治疗组采用受联合化疗治疗急粒变患者给予HOAP、HA、TA、THA、DA、EA、EM等方案化疗,急淋变患者予VDCP、VDP、VMP、VTCP、COMP等方案化疗。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象和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苗或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停药。对有感染患者及时应用抗生素,对贫血严重者输注浓缩红细胞,当血小板(血小板)

1.3.3 临床疗效[4] 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标准:外周血白细胞100 g/L,骨髓分类正常,无髓外浸润的临床表现。血液学部分缓解(Partial hematologic remission,PHR)标准: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象3项中1项或2项未达CHR标准未缓解(No remission,NR)标准: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象3项均未达CHR标准。回到慢性期指标: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

1.3.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比较用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病例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总有效率(完全血液学缓解+血液学部分缓解/总例数)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例,%)

组别 例数 完全血液学缓解 血液学部分缓解 未缓解 总有效率(%)

伊马替尼组 78 28 12 38 51.28

常规治疗组 70 4 5 61 12.85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2.2 外周血影响 伊马替尼组78例患者WBC最早在用药后第3天开始下降,15~21时达低谷,有效者1个月左右上升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效者变化不一。BPC因治疗前水平相差悬殊,变化也各不相同,治疗开始时BPC从治疗后第3天开始下降,12~18 d时稳定在正常水平。8例因BPC急剧下降需要停药或减量。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形成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cABL癌基因移位到22号染色体上和BCR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上分为3个阶段: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慢性期的治疗首选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对于无合适供体及无移植指征患者的治疗以干扰索联合低剂量AraC为标准治疗方案;加速期和急变期的出现提示疾病的进展及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发生,以往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认识到融合基因蛋白能干扰细胞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导致细胞恶变,抑制该蛋白的特异功能,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就导致了信号转导抑制剂的出现。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IM)是一种Bcr/Abl融合基因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能有效而选择性抑制cML阳性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实现分子靶向治疗的目标[6]。

主要不良反应为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为wBc和血小板在短期内明显下降,早者在用药后3 d开始下降,13~26 d后达低谷,4~6周后开始上升并稳定,在用药第1个月内,各期患者要密切监测血象变化。

通过对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观察,伊马替尼组总有效率51.28%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12.85%。总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能够取得近期良好的临床效果,用药方便,毒性反应轻微,明显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98:211227.

[2] 沈志祥.2002血液病学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

[3] 楼方定.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4例近期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571573.

[4] 张之南.血液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27.

[5] 王志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分析.中国临床医学,2003,10(4):523524.

[6] 龙轶.格列卫联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百白血病2例.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117118.

上一篇:不合并骨折踝关节脱位1例报告 下一篇: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