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22 05:37:22

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

摘 要:目前,随着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的恶化,相对于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涉及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从科学界延伸到社会界,大力寻找最佳的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国家重点实施的侧重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是从地质环境保护着手,降低地质环境灾害,树立降低地质灾害思想意识。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灾害多而且分布广泛,灾害中严重的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破坏了建筑及公共设施,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危害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34-02

在我国社会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以及各种资源开发等工程活动力度不断扩大,为我国的地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地质灾害的频率不断的上升,对此,该文就针对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特征、地质危害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1 地质灾害的相应预防措施

1.1 地质灾害工程的实践措施

(1)避让的措施,其一是搬迁避让的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防治的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者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该采用搬迁避让的措施;其二是雨天的避让措施,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要作出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把受灾害的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2)工程防范的措施,地质灾害工程预防措施是预防地质灾害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工程预防的措施应该适应方式和条件,绝大部分工程切坡导致的小型土质发生滑坡的现象,应该选用削方减载护坡、前缘支挡或者后缘的地表排水等工程的措施,是相对适应的,针对中型的滑坡,应对地质灾害区进行仔细的勘察和监测。

(3)生物防范措施,生物防范具有的特点是投资小、应用范围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措施主要指的是种植护坡、植树造林以及合理的耕牧。按照调查地区地质灾害中存在的特点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地面塌陷区、泥石流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的产生和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改进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已经长时间可以实行防治作用等一系列特点,并需要一定长期才可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1.2 充分的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设计,一定要按照滑坡、崩塌以及不稳定性的斜坡的运动模式、成因机制以及防范措施的目标制定。

(1)要按照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和预防措施明确预防措施的工程量和强度;

(2)要按照导致地质灾害原因确定主要的预防措施的方法。

1.3 地质灾害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范工程中相关的规范资料研究分析,我国预防地质灾害工程主要的种类有:支挡工程、排水截水工程、护坡工程、加固工程、压脚工程以及减载工程等,针对地质灾害防范工程采取的措施如表1。

2 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的内涵

地质灾害主要指的是由于人为的生产活动和自然灾害造成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破坏,并且是人类发展和生存资源和环境发生重大破坏的地质灾害现象。相关条例中规定,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山体崩塌、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灾害。人类起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人类在产生到现在就一直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从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洞穴不断的学会挖土建筑房屋,直到今日,人类已经可以将建筑高楼大厦、巨塔以及高坝等。在这样过程当中,因为地质地基处理的需求,不断的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技术是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是基于工程安全、工程地基改良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缺乏降低地质灾害的思想观念、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总而言之可以说是缺乏一定的地质灾害保护的概念。

从岩土工程施工观点为根本出发点,从中会出现大量尚未牢固的工程边坡和工程地基,从而造成了岩土层更大的灾害。例如:水电站,矿山等当面的灾害。

3 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危害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地质灾害,被称之为第二类环境问题,并属于人为的地质环境灾害;(2)由自然环境因素造成地质环境问题,还可以称之为第一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环境问题;而这些灾害不以人的历史所所转移。在这些灾害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善待,造成了如今很多的灾害,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挖掘能源造成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公路、铁路、水坝、航运、通信以及堤坝等工程受到破坏,并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球生态环境变化多样,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加上人口资源众多的农业生产大国,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承载能力弱、经济条件落后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形成了地质灾害分布广、强度大、种类多、频率高、经济损失严重以及影响面宽等格局。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种类。其中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在我国国土的一半,西北和西南地区最严重。

3.1 地面的塌陷

(1)地面变形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①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②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

(2)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①是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②是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

3.2 滑坡

造成滑坡的原因是:地震、融雪、降雨、地表水浸泡、冲刷、蓄水排水、乱砍乱伐以及大量堆填造成的。滑坡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人工切坡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者是软弱面,分散式或者是整体式的顺坡向下滑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滑坡发生的规律:在岩土工程地质构造地带中,例如地震带和断裂带;地带一般情况是多发地区和易发地区,江河湖泊等地带、地形高并且差的峡谷地带,山区公路、铁路、工程施工建筑物边坡等;土层分布区、易滑坡地区以及暴雨多发地带等异常的强降雨的地区等。

3.3 泥石流

造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弃渣、弃土、弃石;不合理的乱砍乱伐。泥石流主要是一种高浓度液体和固体的混合沙砾。并且降水产生在上坡或者是沟谷中的形成的大量的砂石、泥沙等固体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的洪荒流。

3.4 崩塌

造成崩塌主要产生的原因是:挖掘矿产中的资源、工程道路施工进行边坡挖掘、渠道渗漏以及水库蓄水、强烈的振动以及废弃土堆积。陡坡上被直立的岩土体,由于跟部是空的,局部移动滑落和折断压碎,失去一定的稳定性,脱离母体向下的翻滚、倾倒、堆积在沟谷或者是坡脚的地质中产生的现象被称之为崩塌。

4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形成在不断增加。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其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技术,从而确保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力求将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使其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

[2] 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3] 成绪光.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2(3).

[4] 彭少辉,侯新春.浅谈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Z1).

[5] 李迎新.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9(4).

上一篇:输电线路故障监测终端备用电池的监测原理简析 下一篇: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体系优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