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采运的评价分析

时间:2022-09-22 04:55:16

林业生态采运的评价分析

【摘 要】人类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收获和利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过度地追求经济效益,把获取木材作为采伐的唯一目标,无计划、无保护性的采伐,对林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何把生态的理念植入森林采运,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地运用林业资源是我们林业采运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采运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采运系统的评价分析。

【关键词】林业生态;采运;评价分析

由于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采运作业系统的多变性,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体系。采运作业系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生态经济子系统,具有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交叉、影响的特性,应采取现代工程学和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较为系统、完备的生态采运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因此,开展以生态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态采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我国生态林采运现状

1.1 特定的生态林研究区域

通过作业试验,采用常规的土壤分析和植被调查方法,首先研究不同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和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生态的影响不同,择伐的影响比皆伐小,伐区配置形式以顺序块状排列较好,可减少森林的破碎度。

1.2 具有生态林集材设备和工艺的多年试验研究

研究得出,适合人工林资源条件、具有生态效益的轻型遥控人工林集材索道和JS_3-1.5型集材绞盘机2种新的轻便型集材设备适合生态林采运。此外,对集材手板车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可提高其作业安全性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1.3 实现了应用综合评价法的研究

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常用的8种人工林采运作业模式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评价,得出伐区最优作业模式为模式和次优作业模式为模式,为林业生产决策部门合理选择人工林伐区木材生产作业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林采运体系的构成

生态林采运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应以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思想,以森林永续利用和森林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森林生态采运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伐区规划设计、木材运输规划设计、贮木场规划设计、伐区剩余物利用规划设计等。森林生态采运的工艺过程。包括将立木加工成原木或成材的方法、技术等。森林生态采运的作业技术。包括生态型采伐技术、生态型集材技术、木材运输技术和贮木场技术。森林生态采运的经营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设备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市场化、效益化管理模式等。

2.1 构建生态林采运方法和技术体系

采运作业系统是一种生态经济子系统,可以借鉴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构建新型的生态采运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建立生态采运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模式,建立生态采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实现采伐运输作业的清洁化生产。

2.2 建立完善的规划设计

为减少采运对森林的负面影响,提高采伐运输作业的合理性,必须进行采运规划设计。采伐运输规划、计划、设计是确保采运活动合适、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实现采运目的的基础。采伐运输规划按实施年限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实施计划等四个层次。相应的规划要求反映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采伐限额测算、伐区调查设计、采伐施工设计等规定中。规划设计的程序具体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并确定采运目标,划分采伐区块,确定区块任务,安排采伐进度,确定采伐作业技术,规划计划资金费用,明确检查与监督方式,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提出对策,最后编制规划计划。

2.3 建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型森林采伐作业系统,并构思这一系统的模式

具体由如下四个子系统组成:采伐量控制系统。应根据森林资源消耗限额、采伐消耗限额和木材生产消耗限额这三个层次来控制。根据森林更新最佳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采伐方式,采伐后要及时更新造林。采伐作业更新组织管理系统。建立采伐申请、伐区拨交、凭证采伐、伐后验收的制度,伐区拨交后须经设计后采伐,择伐作业中采取挂号伐木,采伐后及时清理迹地,组织季节作业,采取采育双包、采育统筹等做法。

2.4 开展一系列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森林采运不只是采伐木材,而且必须考虑到森林生态,森林采运应尽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的负面影响;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往往存在着矛盾,但森林采运应力争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对立的统一;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允许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采运研究主要内容是研究森林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林地土壤、林地植被、林地水、林中光照、保留木、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等的影响。

2.5 实现低干扰的采伐

利用集约规划和谨慎控制采伐作业的实施方法,将采伐对森林以及土壤的影响减到最小,通常采取单株择伐作业,森林作业对环境的干扰影响到景观、生物多样性、植被、水质、土壤等。RIL 即指按照科学和工程的原则,结合教育和培训,改善采运作业中的劳动、设备和工艺方法。减少干扰采运要求伐前进行林分勘查,规划和建造运材道路、集材道和楞场,采用适当的伐木造材技术,将伐倒木沿集材道集材,采用保护土壤和植被的集材系统,进行伐后评估。

3 结束语

林业生态采运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理论上需要去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从实践上需要不断去实验、实践,以便完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实验,以便探索出比较完善的实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卢伟,等.采伐方式对森林采运安全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1,17(3):17-18.

[2]周新年,等.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业采运安全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8,34(3).

[3]赵秀海,于兴军.论森林生态采伐问题[J].吉林林学院学报,2000(2).

[4]郭建钢,周新年,刘小锋.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与森林可持续经营[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

上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下一篇:浅谈美术教师需要提升的几种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