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艺成功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孤岛煤柱

时间:2022-09-22 04:38:30

综放工艺成功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孤岛煤柱

[摘 要]阐述开采的18层煤,曾发生过多次冲击地压,由中国矿大评定为冲击地压危险煤层。西二区18层三分段下块采用综放工艺成功回收西二区18层三分段与四分段之间的阶段煤柱,为今后开采受冲击地压威协的综放工作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孤岛煤柱 综放工艺 冲击地压 卸压措施

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78-01

一、工作面概况:

1、范围:左部切眼,右部至停采线,上部至回风道,下部至溜子道。工作面平均走向长694米,倾斜平均长45米。上、下巷及切眼沿18层煤底板布置。

2、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较复杂,工作面内有7条正断层通过,其中F3、 F4断层落差为5-6米,其余断层落差为1.5~3米,其中F3断层对工作面影响较大。

(2)赋存:从本区实见点观测结果看,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煤质好,中硬。煤层倾角10?~14?,走向东西。煤层直接顶有2米厚细砂岩,老顶为180米灰白色中砂岩,底板为灰白色细砂岩,煤层平均厚度14米。

(3)邻区及邻层:

①邻区:本区回风道上部18层三分段于2001年3月回采完毕,溜子道下部18层四分段于2003年10月回采完毕,本区左部18层四分段里块于2004年2月回采完毕,右部未采。

②邻层:本区回风道上部15-3层三分段于1999年4月回采完毕,溜子道下部15-3层四分段于2001年12月回采完毕,切眼左部15-3层四分段里块于2003年9月回采完毕。本区上部15-3层三分段与四分段区段煤柱未采。本层煤与15-3号层煤层间距为20米左右。

二、冲击地压的发生及其解危卸压的措施和所取得的相关效果

(一)、回采期间发生冲击地压情况

工作面回采期间在溜子道共发生六次冲击地压,分别于2008年1月22日、2月1日、3月5日、3月6日、3月26日、5月5日。主要发生地点在邻层15-3三分段与四分段区段煤柱处,冲击现象有底板底鼓将皮带尾甩掉下帮并立起,发出响声,并伴随着煤尘飞扬,看不清人,棚卡子崩飞,矩形棚木梁压折,皮带架及丛梁压歪,巷道高度降到0.5米左右。

(二)、冲击地压防治方法、解危卸压的措施和所取得的相关效果

1、工作面防冲击地压的监测方法

采用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相结合,对冲击危险性和危险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A、电磁辐射法观测

移动监测:(1)观测仪器:使用移动KBD5电磁辐射仪。(2)观测范围:工作面及上、下两巷。防治区域的观测点为:工作面从上、下端头5米开始,每15米在硬帮设一个固定测点,上下巷从工作面硬帮往外5米开始,每15米在回风道下帮及溜子道上帮各设1个固定测点。当工作面开采与测点间距离小于5米时,上、下巷往外及时补加测点。(3)观测时间:每24小时观测一次,如有冲击现象为每小班观测一次。(4)观测顺序:Ⅰ:溜子道上帮,自外往里向工作面方向逐点观测。Ⅱ:工作面, 自下往上逐点观测。Ⅲ:回风道下帮,自工作面往外逐点观测。经观测结果初步确定为,强度值达到30MV时,或某一点、某区域连续处于高的观测值时,应立即向矿、区调度及主管领导汇报。确认有冲击危险时,立即向采区下达危险通知单,采区接到危险通知单后立即下令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采取解危措施。

连续监测:在上下巷距工作面往外100~200米间各设一台KBD7电磁辐射仪对该工作面进行连续监测。由通风区监测队负责安装移动KBD7电磁辐射仪,并且随着工作面推进保持超前工作面100~200米距离。由生产科对该区域采用电磁辐射法进行监测,当观测结果初步确定为,在该区域作业的其中任何一个场子中某一点、某区域连续处于高的观测值,确认有冲击危险时,打电话通知所有在该区域作业的场子撤出作业人员,采取解危措施。在有冲击区域作业的场子,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B、钻屑法检测

(1)通风防冲小组负责监测煤粉量Smax指标、钻孔效应检测,必须连续监测3天,用Φ42MM套钎子打钻,在两巷监测。当监测煤粉量超过危险指标2.6KG/米时,必须改为每天监测。若所测某地点钻粉率大于正常钻粉率1.5倍时,可判定该地点有冲击危险;不超过危险指标2.6KG/米时,改为10天监测一次。

(2)若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煤炮增多等异常现象时,则可判定所测地点存在冲击危险。

(3)采用电磁辐射法测出数据异常地点最迟16小时之内用钻屑法进行复查。

2、卸压措施

A、煤层高压注水

(1)注水区域在超前工作面煤壁100米范围的回风道下帮。

(2)注水孔自工作面煤壁超前10米处,均匀布置钻孔,间距10米,孔深根据工作面煤层厚度和倾斜长度而定,要求打至煤层顶板。

(3)钻孔用爬道钻施工,孔径55MM,倾角20-45度。

(4)封孔方法:采用药卷封孔,封孔长度为6-8米。

(5)注水方式及时间:采用3D2A高压碎煤泵和软管向钻孔内注水,泵压力不小于11MPa;注水时间根据煤体淋水、进水量的多少而定,24小时必须保证6小时以上,采取循环往复式注水方法,每次注水钻孔不得少于3个,并测量注水压力,注水量,作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B、煤层卸载爆破

(1)回风道:分上、下两组在回风道打短孔爆破卸压

第一组:

①钻孔距底板起1.0米打钻,钻孔间距5米。打向采空区煤柱一个卸压孔,另一个卸压孔打向回采帮,要求钻孔垂直巷道布置。

②打向采空区煤柱的卸压孔角度为16--20度,钻孔深度为6米,每孔揣药量为1.5公斤,用乳化炸药,瞬发雷管2发,封泥长度为3米,使用水炮泥3-5个,按孔内并联连线引爆。

③打向回采帮的卸压孔角度为8--10度,钻孔深度为10米,每孔揣药量为3公斤,用乳化炸药,瞬发雷管2发,封泥长度为3米,使用水炮泥3-5个,按孔内并联连线引爆。

第二组:

①钻孔距底板起1.5米打钻,钻孔间距5米。要求钻孔垂直巷道成对布置,打向采空区煤柱一个卸压孔,另一个卸压孔打向回采帮,要求钻孔垂直巷道布置。

②打向采空区煤柱的卸压孔角度为31~42度,钻孔深度为6米,每孔揣药量为1.5公斤,用乳化炸药,瞬发雷管2发,封泥长度为2米,使用水炮泥3~5个,按孔内并联连线引爆。

③打向回采帮的卸压孔角度为19~28度,钻孔深度为10米,每孔揣药量为3公斤,用乳化炸药,瞬发雷管2发,封泥长度为5米,使用水炮泥3~5个,按孔内并联连线引爆。

(2)溜子道:分上、下两组在溜子道打短孔爆破卸压

第一组:

①钻孔距底板起1.2米打钻,钻孔间距10米。打向回采帮的卸压孔要求钻孔垂直巷道布置。

②打向回采帮的卸压孔角度为15~19度,钻孔深度为8米,每孔揣药量为3公斤,用乳化炸药,瞬发雷管2发,封泥长度为3米,使用水炮泥3~5个,按孔内并联连线引爆。

第二组:

①钻孔距底板起1.8米打钻,钻孔间距10米。打向回采帮的卸压孔要求钻孔垂直巷道布置。

②打向回采帮的卸压孔角度为31~36度,钻孔深度为10米,每孔揣药量为3公斤,用乳化炸药,瞬发雷管2发,封泥长度为5米,使用水炮泥3~5个,按孔内并联连线引爆。

3、观测数据分析结果有冲击危险时的深孔卸载爆破

(1)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开采区域内有冲击危险时,打深孔放震动炮卸压。

(2)卸载爆破区域为测压点左右各5米打三个钻孔爆破卸压。

(3)钻孔用爬道钻施工 ,角度垂直硬帮煤壁20-40角,要求钻孔末端打至煤层里或煤层顶板上的岩层里,孔深在25―30米处。

(4)使用特制硝氨炸药和特制段法雷管进行爆破,封泥长度不小于6米。

(5)爆破参数:采用正向爆破,每孔装药量8千克,瞬发雷管3发,并联连线引爆。

结语:西二区18层三分段下块底板层综放面通过煤体软化注水、煤体短孔爆破、煤体深孔爆破及岩体深孔爆破等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本区的冲击地压彻底得到解除。为煤矿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开采受冲击地压威协的煤层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南山煤矿开拓科设计室技术员:孙德福,出生于1971年10月31日

上一篇:探讨造抚管采一条龙营林作业模式 下一篇:克拉霉素微囊制备工艺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