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9-22 04:14:26

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摘要】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生活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必须要打破教学与生活的壁垒,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把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策略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探究创新、走进生活的过程。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与学生在阅读课上所学的课文中人和事有一定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些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平日学生观察得少,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指导全过程要贴近学生,指导学生有意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才能有效强化口语训练,使学生感到可说的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口语交际内容“春天在哪里”一课,在进行口语训练时,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去观察,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天的美好,寻找春天的脚步。查阅春天的相关资料:如让学生根据自身衣服的增减,取暖设备的变化,河流上冰雪的融化,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在口语训练课上学生们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娓娓道来,教师在交流对话中进行适时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春天的含义,有意观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方式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白底黑字的汉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与春的图景。这个画面演示的整个过程就是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中沉醉,心灵与“春天”碰撞,自然也就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会印象深刻,自己还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想象,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情操。

3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适应、享受以及创造生活的基本能力。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都要用到语文知识。教师应努力发掘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把生活变成学习和应用语文最全面的教材。比如可以安排学生以黑板报或文稿的形式把生活中的故事写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针对部分学生铺张浪费的情况,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辨利害,倡导节约;进行社会生活专项调查,开拓更广的学习空间;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开展广告、标语错别字纠正的文字环境活动,都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父母讲解一些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为他们读报纸,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语文服务,像为家长讲解各种生活器具的说明书等;有的学生的父母是做服装生意的,学生可以尝试一下服装广告的设计;有的学生的父母是做水果销售的,则可以尝试一些有关水果介绍的文章的写作。上述这些训练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4作文教学生活化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每一位文学家的优秀作品都是他们深入生活才完成的。作文是教师与学生都倍感头疼的教学内容。我们要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重新认识写作,以生活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乐于写作,学会写作。

1)让学生认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写作中经常反映没有内容可写,认为写作就是要写一些大事,那些生活琐事根本上不了台面。这是学生写作中一个误区,使得学生往往没有内容可写。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这座大厦的基石。写作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学生认清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知道写作究竟要写什么,自然会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2)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注意观察细节,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要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写作基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原始反映,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总结,将大量的生活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材料,在写作时以便提取与内容相关的资料。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能够优化教学过程,让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袁亚琴.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06).

[2]付先梅.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09,(05).

[3]冯建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4]蒋宗尧.大夏书系・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上一篇: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