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22 03:58:49

幼儿园“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探索

【摘要】教师培养工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园本研修作为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十分注重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群体智慧的凝聚,注重教师展示平台的搭建,是幼儿园管理智慧与管理文化的有机融合,也是对园本研修方式的深入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五步六法”;园本研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4-0031-04

【作者简介】李明妃(1976-),女,江西九江人,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教师培养工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园本研修作为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我园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破旧立新,在革弊扬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它注重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群体智慧的凝聚,能够营造浓郁的研修氛围。它是管理智慧与管理文化有机的融合,也是我园教研管理的一大特色,将我园园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一、“五步六法”研修模式简介

园本研修是旨在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幼儿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园为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行动。“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指研修分五个步骤,这“五步”有机循环,不断推进,螺旋上升。同时,有“六法”做基础,保证每一步的顺利进行。

(一)“五步教研”基本环节

“五步教研”的具体过程如图一:

第一步:聆听――聚集全员、问题调研,诊断自我寻难点。

第二步:选题――洞察局势、确立主题,分清缓急细统筹。

第三步:共议――凝聚智慧、捕捉灵动,众人献计齐谋划。

第四步:优化――梳理提炼、达成共识,博采众长为我用。

第五步:更进――螺旋递进、不断更新,反复实践获新知。

(二)“六法”内容

1.草根调研法;

2.分类定点法;

3.多元研修法;

4.专家引领法;

5.实践反思法;

6.民主管理法。

二、“五步六法”研修模式实践与运用

我园倡导“五步六法”研修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聆听――草根调研法

1.倾听教师的声音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会有问题让教师产生困惑,甚至感到手足无措。为此,我们深入开展调研,通过与教师个别交流、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有哪些困惑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问卷如下:

2.倾听幼儿的声音

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在各类活动中我们也积极征询幼儿的意见与建议。例如:我们问孩子:

“你们最喜欢哪些活动?”小朋友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于是,

“六一”前夕,我们就游戏节进行了研讨,游戏节程序策划、材料准备、环境布置、环节协调、宣传等等工作如何开展。经过大家精心准备,幼儿园召开了首届游戏节。游戏有卡通动画人物秀、亲子游戏、趣味游戏、民间游戏等等。孩子们开心极了,徜徉在游戏的欢乐中。可见,倾听幼儿的声音价值不言而喻。

3.倾听家长的声音

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他们的声音很有参考价值。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和家长交流的环境,如家委会、家长学校、膳管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工作群等等,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倾听家长们的意见与建议。例如:每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都有家长反映幼儿园应多组织活动:踏青、参观等。于是,我们成立了“家庭联谊小社团”经常组织亲子活动,如采摘、种植、做客等,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二)选题――分类定点法

通过各种途径聆听教师、幼儿、家长的声音,这也给教研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教师调研,给了教师对话的平台,他们都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渴望学习与发展的热情涌动,反响十分热烈。集中反映的教学难点问题有近二十条:

1.教学中如何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2.如何将理论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贯彻转化为教学实践?

3.论文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4.家长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效?

问题多而广,先抓什么呢?我们采用分类定点法。我们将问题分成三类:集中型、散点式和个别性问题。集中型问题是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专题讨论。例如,大家都觉得家长问题难,于是幼儿园组织了《沟通无极限真诚换真心――家园意见分歧问题研讨》。散点式问题指少数老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教师兴趣、能力组成同盟小组进行诊断,例如:新教师觉得常规难抓,于是她们采用同盟互助的方式,自己交流,自己请老教师介绍等研讨解决。个别性问题是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自行诊断。

这样,找到问题,找准问题,切入点小,解决效果明显,积少成多,解决的问题多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明显提升了。

(三)共议――多元研修法

在研修过程中研讨的方法是多元的。以往针对教育教学的各类问题,教研组长主持大家交流。有时气氛冷场,讲话的总是那么几个老师。于是,采用多元研讨法,借鉴别人好的经验与方式,我园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收效明显,解决问题时大家参与率高了,活动氛围好了。

1.情景切入式

情景切入式研讨,即排练问题情景,针对情景,大家谈见解,表观点。如我园就“沟通无极限真诚换真心”问题进行研讨:首先,情景再现。教研组从最常见、最棘手的孩子在园被抓伤事件人手,再现了一段放学接送时的真实场景。由黄爱红等教师模拟孩子在园嬉戏时不小心被抓伤,刚好一位奶奶来园接孩子,由于心里不快而产生了不理解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之后,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各抒己见,在轻松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与沟通方式供大家学习、借鉴。

2.头脑风暴式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nn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我园就游戏价值组织的“快乐玩有效学”研讨活动,就采用头脑风暴式研讨。

3.现场研修式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园本研修的根本目的。现场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教育知识的储备、技能的运用、理念的呈现在鲜活的现场会上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或暴露。我们采用“优质课推荐”“一课三研”“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同伴的关注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历练与提高。

一位新教师在参加区公开教学活动后写道:

12月24日,我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终于顺利地在区里上了。我经历了多次的试教和教案的调整。这一次的历练,虽然有些辛苦,却让我收获颇丰。在最初试教时,我的语言繁琐,提问分散。通过对试教进行录音,反复倾听,揣摩执教中自己的每一句话。明确每个环节的中心提问,在一次次的试讲和试教过程中,慢慢体味,细细总结……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试讲,对每个问题中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做好应对措施……(杨增叶)

可见,研修中教师们的感触有多么深刻,他们的收获是巨大的,成长是迅速的,真正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4.分层培训式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分层培训注重教师个人需求,能够提高培训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同质教师联盟

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需求等,我们采用同质教师联盟形式,分别成立了青青芽、小荷尖尖、红石榴三个联盟小组(同质分组是动态变化的,可视情况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各小组达成一致协议,共同制定本组学习发展规划:

青青芽:学习幼教的基本理论。熟悉、了解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内容,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制定较适宜的活动目标并开展活动。积极总结经验,撰写教育笔记和案例。

小荷尖尖:熟悉幼教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在某一教学领域有一定优势,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积累、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等,争取在区以上获奖与发表。

红石榴: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承担与主持课题研究。教学业务不断创新,形成一定特色。充分发挥领航作用,带领指导其他组教师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向各类公开刊物投稿,争取发表与获奖。

各组根据自己的特点或需求安排、开展活动。如“青青芽”组觉得老师带班和教学有困惑就邀请我园高级教师举办《幼儿一日生活要求和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新教师如何备课》等讲座。“小荷尖尖”组想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便自行举办“好书推荐会”,等等。这样的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

同质教师联盟,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同一基础教师的共性问题,凸现教师的个性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提升。

(2)领雁教师择优

幼儿园教师群体当中,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如何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教师在集体中的价值呢?我园采用“领雁择优”的方法,让优质个体带动群体成长,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论坛,介绍教育经验;新教师基本功方面有特长,琴弹得好,葫芦丝吹得好,舞蹈好等,就给大家进行技能培训。

领雁教师择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群体资源,发挥教师所长;可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理论素养、课堂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使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对此,教师们深受其利,感触良多,一位老师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否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园本培训,我看到了许多老师身上的闪光点,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到了很多东西。另外,通过培训也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刘燕华)

(四)优化――专家引领法

专家引领是园本研修走向更高层次的必要条件。在研修中,遇到问题,在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的前提下,如果还有困惑,这时我们往往邀请专家来园诊断,对症下药。如:我园根据教师们提出的教学活动难组织的问题,我们特地邀请了宁波市教研员缪凤雅老师、省特级教师王秀华老师、宁波市名师――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胡剑红老师等来园做了课程与教学相关内容的讲座,为教师们答疑解惑。为了解决教师写作难、怕写作的问题,我们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郁恩广老师、区教科室舒家华老师、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周松杰老师等来园以《谈谈论文的规范操作――对一线教师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反思及建议》为题作专题讲座,教师们听后,茅塞顿开,拍手称好。

此外,我们还派教师到优秀园所从师观摩,跟特级教师接对学习等,寻找解决问题,带回优秀经验。

(五)更进――实践反思法

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新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新的理念是否会真正落实呢?这就需要实践与反思,

“实践+反思+成长”。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验证真理,才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也才能够继续探究、改进,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取得新的成长。

(六)后盾――“民主管理法”

幼儿园和教师是园本研修的主体。园本研修应坚持以园为本,只有管理者和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园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幼儿园的管理是园本研修有效进行的基础与保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园本研修成败的关键。哈佛大学梅奥教授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尊重人格、积极鼓励,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积极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修实践过程中,我园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运用了“民主管理法”,其方法如图二。“民主管理六法”中,尊重是基础,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大家才愿意真诚谏言,出谋划策。一旦发现教师有好的建议和方法,我们充分给予信任,为其搭建施展的平台,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教师承担了工作之后,我们大胆放手,相信其有潜力、能做好,笑眼旁观,避免事事插手。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我们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出主意、想办法,使他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取得成果之后,我们有意扩大亮点,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园进行交流展示、推广,让其有成就感,鼓励他们朝着美好愿景奋进,迈向新的高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成效与思考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注重调研,从幼儿园、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难点人手;选题切入点小、精、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注重想法付诸行动,到教育现场验证;注重实践中的更进与提升。如此螺旋式递进,促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找到并解决了我园的实质问题,提升了我园的教育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我园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步六法”是一种研修方法,更是一种管理方法,是凝聚教师智慧与灵动的人本化管理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学习和合作研究的有效途径。

我园“五步六法”研修模式的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园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我园2006年开始尝试实施“五步六法”研修模式以来,我园教师区级以上获奖人次突飞猛进,面更广了,数量也越来越多了,论文获奖等第也明显提高。这两年来都有教师在市级各类论文论文比赛中摘得桂冠,核心期刊上也开始刊登我园教师论文;在研究领域,我们市级立项课题有了零的突破。如图3:

可见,此研修模式对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常有研究与推广价值。在今后的研修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全园工作的首位,不断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支持教师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教师发展,把我园真正建设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从“字里行间”“图里图外”到“感受感化” 下一篇: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桎梏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