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时间:2022-09-22 03:17:02

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纤方。两组均予以一般保肝及对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肝功能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ⅢPC)、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抗纤方;纤维化指标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慢性损伤共有的反应,是慢性肝炎的病理过程,是肝硬化甚至肝癌形成的必然过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估计为2.1%[1],减轻和阻断肝纤维化过程,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有效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近年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在去除病因,经过积极恰当治疗后可以逆转。阿德福韦酯片虽然起效较慢,但因其具有耐药突变率低、价格较低的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某些抗肝纤维化西药如干扰素、秋水仙碱、已酮可可碱等因疗效差且副作用大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医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临床总有效率、肝功能改变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12月门诊或住院病人,符合2000年西安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者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23~56(平均38)岁,病情程度:慢性轻度肝炎33例,慢性中度肝炎67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病情程度:慢性轻度11例,慢性中度34例。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病情程度:慢性轻度12例,慢性中度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和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在治疗中考虑到肝功能损害较严重者,口服中草药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或不能完成全程治疗,本组病例不包括慢性重度及重型肝炎,也排除合并其它病毒性肝炎以及其它肝脏疾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片10 mg口服抗病毒,每天1次,药物由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治疗组: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纤方治疗,抗纤组方为:茵陈16 g、鳖甲15 g、香附10 g、黄芪10 g、当归8 g、泽泻10 g、莪术8 g、茯苓10 g、生地15 g 赤芍20 g、青皮10 g、鸡骨草10 g,白芍10 g、龙丹6 g、柴胡10 g、草果仁10 g、槟榔30 g、枸杞子10 g、酸枣仁10 g、丹参10 g、黄柏6 g、知母8 g、黄芩10 g、甘草10 g。中药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2次,药饮来自我院中药房。两组均予以相同的一般保肝及对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为6个月。

3.观察内容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ⅢPC)、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含量变化和肝功能的变化。肝功能检测: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三个指标。观察治疗结束时两组的总有效率。

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3]拟定。显效为四项肝纤维化指标中有两项以上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50%或恢复正常,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改善;有效为四项肝纤维化指标中有任何两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25%,肝功能指标、症状、体征有改善;无效为未达以上有效指标者。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5.检测方法 胆红素检测采用钒酸盐法,血清酶检测采用速率法,试剂盒均由德国欧泰克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由深圳新产业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资料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

讨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共同途径。肝纤维化是指在病因作用下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时,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如该过程不能阻断,进一步发展则导致肝小叶结构改变,假小叶形成,即为肝硬化。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复杂,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肝星状细胞(HSC)及其活化形式——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是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来源。肝纤维化分三个阶段即炎症前阶段、炎症阶段、炎症后阶段,肝细胞损伤后释放各种因子,启动了HSC的活化,随着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加重了肝损害,在各种因子作用下,HSC向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转化,不断促使ECM分泌、沉积,促进肝纤维化向前发展[4]。在临床上,肝炎病毒感染后,发生肝纤维化的时间长短并不一致,短则数月,长可达数十年。有研究证明,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9.6%,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为25.0%~40.0%[5]。故早期干预、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是预防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性治疗。

目前在积极去除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药物也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近年来核甘(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有效的病毒抑制作用,阻断了肝组织病理损害的根本原因,减轻了肝纤维化程度[6]。阿德福韦酯因其价格相对较低而被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通过竞争脱氧腺甘三磷酸底物,使HBVDNA链的延长终止,从而抑制HBVDNA的复制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降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率[7],同时阿德福韦酯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8]。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其安全性好,耐受性高,有改善肝脏病理组织学疗效,降低HBVDNA水平,提高乙肝血清转换,明显改善肝功能。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多在脾虚气弱或肝肾隐性虚乏的前提下,受湿热疫毒之邪造成,其病机为正气不足,毒邪内侵,羁留肝脏,导致病毒性肝炎诸症。故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以久病成瘀理论为基础的,肝藏血,主疏泄,肝脏受邪,疏泄不利,必致气郁,气郁则血滞不行,日久成瘀。近年的中医治疗肝脏纤维化以活血化瘀为主,其在抗肝纤维化中有改善肝微循环、抑制肝脏炎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调节胶原合成与降解、抗氧化作用等,丹参、赤芍、川芎、地龙、丹皮、泽兰等对活血化瘀分别有不同作用[9]。尤红等人[10]用活血化瘀中药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进行观察,可不同程度减轻肝纤维化的发展,也可使已形成肝硬化者肝纤维化明显逆转。本抗纤方中鳖甲、丹参、莪术、赤芍、槟榔等有活血消坚化瘀功效,黄芪、香附、草果仁、酸枣仁、生地等有理气、开脾、补肾、消食等功效,故本方具有清肝解毒、开脾理气消食、活血消坚化瘀之功效。

本研究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纤方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利肝功能的恢复,更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微循环,控制肝纤维化,改善肝脏病理组织。

参考文献

[1]郑金莉,周岳进,肖 扬,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3):6364,70.

上一篇: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在住院老年患者结肠镜下治疗...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