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教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2 01:51:50

高校评教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现有高校评教方法,大多不科学、不合理,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得到的评教数据不可靠、不客观,不能真实地、公平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若用这些数据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或与教师的各种利益直接挂钩,很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扰乱教学风气,影响教学质量,从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评教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之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评教;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44-03

目前一些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评教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评教一般包括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具体这两部分所占分值各校有所不同。学生评教通常是学生通过在网上操作或纸质调查问卷,内容常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学态度等,评定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种等级方式或具体分值形式给出。同行评教一般是教师同行采取随堂听课的形式,并包括检查教学有关材料的准备情况及教学态度、教风、教学效果等方面。这种评教方法看似全面、合理,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但具体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所得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故此种评教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可能使教学质量、教学风气下滑。以下是目前评教体系中常见的问题:

一 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1-3]

1 学生进行评教,一般是基于学校的压力进行评教,而非发自内心。这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学生带着情绪打开评教页面,具体内容根本看都不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勾选。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所得的学生评教数据,真实性有多大。

2 比上一种情况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班级的评教人数,班长在学校的高压之下,迫不得已一人代替全班学生去勾选。这种情况所得评教数据,严重失去了全面性的意义,更不可能是真实性的数据。

3 以貌取人。人是感情及视觉动物,不可能不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外貌形象较好及年轻的老师,可能更能博得同学的高评价,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代替了理性判断;有些老师甚至还发现,普通话好的老师也容易得到高分。

4 对学生打温情牌的老师更占优势。有些老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迎合学生的喜好,要求不严、随意给学生较高分数,易被忽略教学的不足,易得到高分。这种情况不仅辱没老师应有的尊严,还有种为有好的评价而向学生摇尾乞怜的嫌疑,严重影响教学应有的神圣风气。

5 现在大学生以考试通过为目的,并不在乎能学到多少知识,导致要求严格、认真的老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这样的好老师并不能得到好的评价。

6 不同年级的学生打分不同。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不了解情况且胆子小易给老师高分;而高年级,尤其毕业班的学生,往往给老师打低分,故不同年级间的学生评教也不具可比性。

7 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理论课、应用性课程等不同性质的学科,教学方法不同。偏基础理论的学科,公式、理论较多,导致课堂教学可能更枯燥,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评教可能会较低;而趣味性较高的课程,学生相比会更感兴趣,从而爱屋及乌,对相应的老师也印象较好。

8 限制其他事情进行以促进评教的开展。比如有些学校为提高评教率,在学期末,限定学生必须先评教才能进行下学期的选课或才能看期末成绩。这样在课程结束,甚至在结课2~3月的情况下,让学生再去对老师的讲课活动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评教数据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学生评教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观的、客观的等等,导致学生的评教结果可信度、客观性、全面性、公平公正性等大大降低。由此可知,用这种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得到的并不真实可靠的数据去当作真理,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与老师很多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可想而知会得到非常严重的后果。严格认真的老师可能会反思质疑是不是自己的认真做错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被逼无奈的老师,为得高分有些可能会动摇自己的一贯认真作风,随波逐流迎合学生的想法,使教学质量、教风、学风下滑;而有些老师,为捍卫良好的教学风气,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寒风凛冽,唯我独傲,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韧性的。

二 同行评教存在的问题[4]

1 形式各异

比如有些高校采用督导组的形式,督导组成员一般聘请退休老师,让督导组对所有老师进行评价。一些老教师基于年龄的限制,可能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有所差异,或教师的专业限制,导致难以对所评的每位老师给以合理的评价。

2 人情的影响

人是感情动物,人情存在于方方面面,故在同行互评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情的影响,导致同行互评也可能出现不公正现象。

3 成见的影响

评教人员的成见也是影响结果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比如有些人就J为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老师教学能力均较高,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老师教学水平肯定不行。存在这种偏见的评教人员,拿出的评教数据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4 视觉因素的影响

视觉因素的影响也会存在于同行评教中,无论男、女多少会受此影响。但与学生评教相比,此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但完全不受此方面的影响也是比较难做到的。

5 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行互评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同行互评环节中的课堂教学,可能涵盖学生课堂的出勤率、纪律、与学生的互动、PPT的精彩情况、讲课内容等多方面。但有些方面是教师所不能掌控的,比如出勤率,尤其是毕业班的出勤率,是任课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毕业班的学生大多忙于考研、上辅导班、找工作等。考前突击,平时上课很难找到人,导致毕业班的出勤率普遍较低,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同行互评时,不会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低的出勤率,直接给出低分,这让毕业班老师很是无语。

可见同行互评中也存在很多主观、客观因素,是老师所不能左右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未必会得到高分,致使老师很是无奈,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基于以上分析,现有评教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得到的评教数据不可靠、不客观、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不能真实地、公平公正地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把这种评教结果与老师的各种利益挂钩,容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打击老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在好好教学传授知识上,而是费劲心思去考虑如何迎合学生得到学生好的评价,从而扰乱教学风气,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这种简单的评教方式并未收到好的效果而是付出了以教学质量降低的惨重代价。

评教结果的具体付诸于现实应用,学校应慎重考虑。因为在现有评教体系下,所得评教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基于此,学校不能将流于形式、可信度并不高的评教结果采取一刀切,将其与老师的有关利益相联系。而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评教真正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改进建议

如何使评教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使之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5-6]。有关部门可全面考虑,避免一些主观、片面等局限性,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教体系,具体一些建议如下。

1 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讲明评教的重要性。评教数据关乎学校的发展、学生受教水平、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评教时,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并摒弃个人情感的影响,注重老师的教学,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等与教学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传授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探究性等。而忽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哗众取宠、个人喜好等行为。

学生评教时,每一位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评教权,而非班长一人代替全班去评教。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可以开放学校机房,而不是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随时、随意去评教。在规定的时间段,在学校机房内,全班同学在老师的监督下同时去评教;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2 横向可比性原则

采取横向可比性原则,如,将相同年级的评教结果进行比较,相近学科间的老师进行比较,这样可大大减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间的差异造成的评教结果不准确现象。

3 把评教作为一项独立的教学活动

把评教这种活动真正作为一项独立的重要的教学事情去执行,而非成为其他教学活动的辅助项目。这样师生思想上会重视,学生在做这件事时,心理上不会出现反感情绪,从而行动上也会认真对待。

4 同行互评

教师同行互评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完成,同时在评教时切实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减少主观思想的影响,一视同仁地对老师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并给出诚恳的有价值的建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保密,在非公开情况下使接受评教的老师能心情平和地接受建议,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使同行评教真正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而非流于形式,成为互相嘲笑、攻击、打击报复、制造矛盾的源泉。

5 教师的教学态度

评教体系中应适当增加教师本人在整个与教学有关的过程中的态度,如教学材料的准备、课堂教学的态度、学生管理的负责程度等,假如态度比较认真,即便课堂教学效果略差,也可适当增加评教分值。这种方式可鼓励一些年轻老师,虽教学经验各方面比老教师差,但若态度认真,提高评价分值可使这些老师得到鼓励,从而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而不是全盘否定,失去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一蹶不振,不思提高。这就有可能彻底打垮了一个有潜质者成为好老师的可能性。

6 适当增加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

老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反映出来。故可适当增加已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考察一个老师的教学是否对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有所帮助。某些老师的言传身教,可能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使其受益匪浅。因此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7 丰富评教形式

丰富评教的形式,扩充评教的内容,使评教不只局限于与教学有关的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有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课外活动形式,也可纳入到评教范畴。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指导学生、申请专利等,这些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某些能力,教师也付出了劳动和心血,也应在评教中占有一定比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有高校评教方法中所包括的学生及同行评教,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所得评教数据不可靠、不客观,故不能真实地、公平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若把这种评教结果用于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很容易起到反面作用,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扰乱教学风气,影教学质量。使评教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使之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对高校学生评教的反思[J]. 现代教育科学,2006(4):146-148.

[2]别敦荣,孟凡. 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 高等教育研究,2007(12):77-83.

[3]常亚平,陈亮,阎俊. 高校“学生评教” 误差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J]. 高教探索,2010(1):80-86.

[4]毛莉莉. 论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原则[D]. 上海:东华大学,2007.

[5]周继良. 破译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症结之新解――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视[J]. 教育科学,2010(6):30-38.

[6]王军. 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问题与对策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透明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浅谈汽车转向操纵性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