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时代的教育

时间:2022-09-22 12:55:53

独生子女时代的教育

我儿是独生子,儿媳是独生女,他们的孩子也是独苗。我的同事和同学们,以及我儿子儿媳的同事和同学们,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推而广之,中国当下的家庭结构,基本是独生单传式的,即一对夫妇一个孩,一个孩子就有十二只手将其捧为掌上明珠。所以,我称当今时代为独生子女时代。

教育是有时代性的,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其特点的不同应在于,针对教育对象状况的不同,所采取的教育方针也不同。其实,哪朝哪代的教育目的,都是培育那个朝代所需要的人才和适应国家建设需求的国民素质。因此,强调教育的时代性,就是强调那个时代教育的特性 。教育史证明,不管时代特性怎样不同,成功的教育,都是因材施教的,即针对受教育者的特点和时代所需求人才的特点实施教育,这便是宏观上的因材施教方针了。

独生子女时代的教育,面对的现实大致是这样的:不仅受教育者基本是独生子女,连中小学和幼儿园,甚至大学的教师队伍,基本上也是以独生子女为骨干的。那么,独生子女时代的教育便呈现出这样一个鲜明特点――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

十二只手捧出来的掌上明珠式独生子女,其最鲜明的特点:一是独,二是特,三是缺乏集体观念和独立生活、独立生存能力。如果教育不当,独狠了,特过了,个个被娇宠成小皇帝一样,谁都得围着他转,由他说了算,在集体里只习惯别人给予无微不至的服务,而不懂得替别人着想,不理解必要的被管理被约束。不仅独生子女这样,那些独养的宠物狗也是如此,三只以上凑到一起就咬个不停,仗着主人的宠爱,各不相让,拉都拉不开,咬不赢的,便回身一个劲“怂恿”主人,很像受不得一点委屈的独生子女们。学生是这样的特点,如果教师也是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施教方针却还如早先时代那样,一味强调培养个性,发扬特性,动口与动手的教育之战岂不将连绵不断?

独生子女时代的教育,若失去了权威,一味鼓励个性和特性,势必培养不出和谐社会建设所需人才。这个说法,并不等于封建社会科举教育培养为皇帝服务的驯服工具论,也不同于“”时期培养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破坏型“人才”的造反有理说,而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培养和谐社会建设所需的有集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独到见解、独立能力、独创精神的建设型国民。

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太缺乏替别人着想和为社会服务的集体观念了,所以社会道德和集体观念方面的教育就不能忽视。当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多是父母及爷爷奶奶们榜样的力量惯出来的,好以我为中心――习惯以我为中心的老师,面对习惯以我为中心的学生,就容易动怒、动粗甚至动武。被动了怒(或粗或武)的小皇帝老老实实的少,即使当场不反抗,回家一告状,太上皇或皇太后岂有不兴师问罪的。问罪的和不服的一接触,便会发生纠纷,纠纷的了断结果,又会有连带的恶果作用于学生或老师,就不细说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国家在教育方针上宏观掌控,让全社会成员都从自己做起,参与教育。独生子女出身的学生家长,别一味按自己的意愿干预学校的教育,独生子女出身的教师多注意克服内心潜伏的绝对权威观念,从爱心出发,以自身榜样的力量实施自己管理教育的职责。独生子女的学生,在习惯于集体生活的纪律性前提下,去发扬个性。

因材施教从来就是高难度的,独生子女时代的因材施教难度就更高。相对传授知识方面的因材施教而言,道德品质方面的因材施教既更重要,也更难。我亲见的例子就不少,比如,有些学生,在家庭、学校和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智商和知识水平是很高的,可在其他方面,诸如生存能力、待人处世能力等等,却差得一塌糊涂,成了家庭、亲友以及单位的心病,他们自己却仍在怨声载道责怒别人对不住他,唯他完美无缺。这就期望独生子女出身的教师们、学生们和家长们一道,多些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参与教育。

我妻子便是教师,她深知独生子女学生的毛病,也深感独生子女教师的缺点,说学生时她恨学生,说老师时,她骂老师,说到自己的独生子女时,她却深深感叹说:“咱可不能护着孩子,如果一个孩子老师说两句受不了,同学说两句也受不了,参加工作了单位谁说两句也受不了,结了婚老婆说两句再受不了,那还怎么活着?”所以,我这位姊妹五个她为老大的教师妻子,从小对儿子管教很严,文化学习上特别鼓励他发挥个性,而意志品质和生存能力方面,却从不溺爱,甚至容忍我动手狠狠打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让儿子自己徒步上学,从来不接不送。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或受了老师批评,从不偏袒他而去责怪他人。学习方面所体现的个性才智,却热情呵护并大加鼓励。比如文学才能培养方面,作文时的一些有创造性的句式和描写,常被老师扣分,我们却给以肯定,并加以扶持。儿子已取得了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身为少校军官,虽没成大材,起码没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所以好的校园教育成果,是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做保障的。

上一篇:人造的自然不自然 下一篇:让预习插上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