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22 11:50:42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的口语教学和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开设大学英语口语课基础上将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与科学合理灵活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口语评价体系的构建,以促进口语教学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 评价体系 构建

1.大学英语口语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大纲》规定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基础阶段能就对教材内容进行阐述,能在日常对话中要运用英语,能就各种熟悉的话题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由此可见,对非英语专科本科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口语方面的课程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口语评价体系,从而使口语评价能够对口语教学产生良好的反拨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2.大学英语口语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上来看,目前全国大多高校大学英语课分为精读课和听说课,精读课以讲解课文句型结构等语法为重点,适当进行与所学话题相关的口语练习,但针对性不强,主要还是在于锻炼学生们的读写译能力;听说课虽然以听力的提高带动说,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语音室条件和授课实践等因素制约,加上口语在四六级考试中不做考察使得大部分学生只重视练习听力,因此这门课基本上成了“听力课”,口语得不到有效训练。

其次,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评价基本综合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但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为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就所学内容参与数次课堂口语活动而后教师根据学生表现为其打分,缺乏系统性,无法体现被评价者的进步性;而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期末的大规模口语考试进行,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许多高校为了使学生重视口语并认真复习准备,同时在大规模口语测试中节省时间,会提前告知学生口语测试的内容和范围,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集中复习甚至机械背诵,影响了考试的效度。而考试一旦结束,又把口语的练习忽略了。

第二,考试的形式问题单一,试题设计随意。英语口语考试大致有间接口试、直接口试和半直接口语三种形式,各有利弊。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的直接口试,有利于考官和考生面对面的交流,但考官的主观因素对考试结果影响过大,而且非英语专业考生众多、监考老师有限的现状使得组织一次大规模口语考试对监考老师成为一次极大的挑战,学生在等待口语考试的过程中既耗费时间又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结果每次考试都劳民伤财,学生和老师都有抱怨。

第三,考官评分标准不一,影响考试的信度。在高校期末口语测试中,考官通常由任课教师担任,但是,大多数考官在测试前并没有接受相关的正规培训,对评分标准及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加之监考任务繁重,很多老师疲于完成监考任务,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到口语测试的效度。

3.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口语评价体系

笔者围绕口语评价的现状及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校2009级和2010级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了大学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确实有待改革和完善。

3.1 改革课程设置,使口语教学模块化

高校亟需改变课程设置,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设置专门的口语课,突出口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口语培训。学校应根据本校定位和学生结构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对本校口语教学和测试的情况调查,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建议将口语教学模块化,提高口语教学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英语语音基础模块、英美文化熏陶模块、交际技能训练模块和口语展示方法模块,将这四大模块分布在大学英语四个学期的口语教学中,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系统化。

3.2 改革形成性评价方法,使评价多元化

改革后的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以口语合作小组形式展开互动与合作,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策略进行回顾,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解释并进一步提出建议,这样的反馈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最大,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3 灵活选择考试形式,丰富测试内容

针对现有的期末一次性口语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将直接口试和半直接口试即机助口语测试相结合,以缓解校内大规模直接口试的压力,根据考试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使考试安排更为合理,从而提高考试的效度。比如,在第一学期的以语音基础模块为主的口语教学中,就可以安排机助口语测试,而在第三学期以交际技能训练为主时,选择直接口试就更为合适。

口语考试常用的测试形式主要有:朗诵、复述故事、看图说话、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辩论。我们在设计口语考试时,也应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自由灵活地选用适当的口语测试形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试题丰富多样,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

3.4 合理安排考官培训,实现考官标准化

曾经就有专家指出“口试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考官的标准化”,考官的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对考试和评分的把握甚至考官在考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发挥及考试的结果,因此对考官进行合理的相关培训是保证口语测试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测试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尽量克服口语测试中的主观性,对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履行好考官的职责。除了在考前培训考官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学校可以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熟悉口语教学与测试的老师成立口语教学与测试团队,长期负责口语测试评分工作,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降低不同考官评分的偏差,最大程度地实现“考官标准化”。

4.结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和口语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改善我校目前口语教学与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向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薇.口语测试的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新西部

[4]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上一篇:谈英语单词的选择 下一篇:新探课堂导入艺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