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9-22 10:45:09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些教师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对课文进行逐句的串讲。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处于最佳的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与学结合、主导与主体结合,变学生“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一、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主要要求学生做到:

1.准读。

也就是要读准字音。首先,在教学新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认真地预习,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其次,不能使之读破句。所谓读破句,就是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

2.变读。

文言文中有通假字现象,通假字应读通假字的音。

二、译

学习文言文,翻译至关重要,古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顺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文言文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愚公移山》中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即“顽固”。

2.改。

有些文言实词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高万仞”的“仞”可改为“丈”。

3.补。

文言文中通常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全。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5.删。

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可删去。

6.留。

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溢号等可直接录下,不必翻译。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这样,既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评

点评课文有以下两点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评点过程中,能深入领会作品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奥妙,在思考过程中,必须思考有序、步步推进,探索词、句、章的内在联系,这又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2.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评点法的主要特点是细和实,这正是读文言文的要求。在评点过程中,逐词逐句地思考,这就既掌握了文言文的方法,又培养了踏实的读书风尚。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学生会问:“为什么夜晚去游承天寺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教师稍加点拨文章背景学生便明白了,原来文章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可谓仕途不如意,但作者并不悲观,文章最后作者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官的悲凉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稍加点评,学生便能心领神会。

四、背

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高层级,也是最高境界,更是增加文化积淀的有效措施。学习文言文,若能琅琅上口,那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净化和熏陶,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那么,怎样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背诵呢?

1.化整为零法。

记忆心理学认为,记忆的单位越小越容易记忆,背诵篇幅较长、段落较多的文言文,可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层次,再把它分割开来,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逐段、逐层次地背诵。

2.口读手抄法。

让学生先读,然后抄,再往下读,读了再抄,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自然能够熟记而背出。

3.及时默写法。

背诵会的东西必须及时复习,回忆的方式最好是默写。会背就要会写,常用词语、难写字、易错字也要多写几遍,使之记得更牢固。

用以上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背诵中潜心涵泳、识知文字、体会词语、感悟作品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思想感情,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学生自然会爱学、乐学。

上一篇: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下一篇:汽车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