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时间:2022-09-22 09:55:06

健康管理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究健康管理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7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管理, 观察两组患者12、24及48周内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健康管理;治疗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92

定性冠心病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比较稳定, 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的一类冠心病[1]。因其治疗时间长、用药种类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 患者预后不够理想, 并可引起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4]。本研究就健康管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预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改善预后, 现报道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7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诊断和管理指南》诊断标准[5],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5例, 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65.6±8.9)岁。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8例, 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7.5±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 扩张冠状动脉以增加冠脉血流量, 降压降脂降糖, 控制心率, 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按时服用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机能指标, 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②针对不同患者, 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 包括饮食搭配、作息规律、不同强度的运动、戒烟戒酒等;③发放冠心病知识相关资料, 定期开展讲座[6-8];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减轻其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 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⑤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定期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日常饮食及作息规律、危险因素的规避情况等, 给予相关指导, 监督其按时服药, 及时更正不良习惯及治疗误区等[9, 10]。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12、24及48周内相关指标(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次数及患者依从性。其中健康行为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作息规律、适当强度的运动、戒烟戒酒四项, 每项计1分, 共4分;CHD知识熟知度分熟知、了解、不知三个等级, 分别记3分, 2分, 1分;不良情绪控制分完全控制、基本控制、不能控制三级, 分别记3分, 2分, 1分;总分为2~10分, 分数越高越好。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11], 1~7题分别计0分或1分, 第8题计1.00分、0.75分、0.50分、0.25分、0分, 满分8分, 总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76.32%, 高于对照组的5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管理的概念由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首次提出, 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 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0]。老龄化及慢性病问题推动着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和发展。研究发现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健康理念,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12、24及48周内健康行为、CHD知识熟知度、不良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就健康管理对稳定型冠心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健康管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习惯, 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再次住院次数, 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强, 张明理, 贾鹏飞.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探索与展望.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7):230.

[2] 万龙, 万强, 吕振宗.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效果.生物技术世界, 2014(11):135.

[3] 任丽娟. 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0):130-131.

[4] 王春华.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110.

[5] 李艳芳.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心病及心血管病伴糖尿病指南解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2):221.

[6] 刘霞, 张文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6):105-106.

[7] 纵慧珍.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5):76-77.

[8] 王文华. 双心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8):158.

[9] 俞广芹.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163-164.

[10] 田莉萍, 陆婷. 健康管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5(16):2522-2523.

[11] 武云, 阿里旦・艾尔肯, 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 Morisky问卷测量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2):145-147.

[12] 李曼琴, 张爱莲. 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应用健康管理的临床探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7):222-224.

[13] 董军. 健康管理提升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研究. 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8):873-874.

[收稿日期:2017-03-09]

上一篇:家庭医师式服务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新活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