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内科门诊应用粪便潜血筛检大肠癌和消腺瘤肉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10-14 04:02:35

化内科门诊应用粪便潜血筛检大肠癌和消腺瘤肉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消化科门诊应用粪便潜血筛检大肠癌和腺瘤肉的可行性。方法 115例大肠癌和腺瘤肉患者, 均有粪便潜血筛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 将结肠镜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研究粪便潜血筛检的诊断可行性。结果 115例患者, 粪便潜血筛查的阳性率40.00%, 结肠内镜检查阳性率67.83%。粪便潜血检查对大肠腺瘤肉的检查灵敏度为41.18%, 检查特异度为67.35%。粪便潜血检查对大肠癌的检查灵敏度为60.00%, 检查特异度为68.18%。结论 在消化科门诊中, 粪便潜血对大肠癌和腺瘤肉的筛检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 其结果仅具有参考价值, 不能作为诊断标准。

【关键词】 粪便潜血筛检;大肠癌;腺瘤肉;可行性

大肠癌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但目前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十分缺乏, 准确可靠的内镜检查又因为创伤等原因无法用于初筛, 因此大肠癌以及其癌前病变的初筛方法探讨十分具有临床意义[1-3]。本研究探究消化科门诊应用粪便潜血筛检大肠癌和腺瘤肉的可行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科门诊自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大肠癌和腺瘤肉患者115例, 其中男55例

(47.83%), 女60例(52.17%), 年龄20~85岁, 平均年龄(52.1± 10.8)岁;均有粪便潜血筛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 且将结肠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1. 2 方法 粪便潜血筛查是按照免疫学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OChemodia)法进行试验, 选择结肠镜检查前1个月内的OChemodia法检查结果, 多次检查结果的话, 若有1次为阳性, 均判断为阳性。结肠镜检查结果疑似病变的患者, 选择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标本, 送入病理科做检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粪便潜血筛查及结肠镜病理结果, 不同粪便潜血筛查结果的大肠腺瘤肉检查结果, 不同粪便潜血筛查结果的高度不典型增生及大肠癌检查结果。

2 结果

2. 1 115例患者粪便潜血筛查及结肠镜病理结果 本组115例

患者, 粪便潜血筛查的总阳性率40.00%, 结肠内镜检查总阳性率67.83%(78/115), 结肠内镜检查阳性结果包括:大肠癌5例, 高度不典型增生2例, 炎性肠病3例, 增生肉4例, 错构肉0例, 腺瘤肉17例, 炎症肉4例, 其他病变43例。见表1。

2. 2 115例患者不同粪便潜血筛查结果的大肠腺瘤肉检查结果 粪便潜血筛查大肠腺瘤肉阳性39例, 阳性率为33.9%, 阴性76例, 阴性率为66.1%。粪便潜血检查对大肠腺瘤肉的检查灵敏度为41.18%, 检查特异度为67.35%。见表2。

2. 3 115例患者不同粪便潜血筛查结果对大肠癌检查结果 粪便潜血筛查大肠癌检查阳性38例, 阳性率为33.0%, 阴性77例, 阴性率为67.0%。粪便潜血检查对大肠癌的检查灵敏度为60.00%, 检查特异度为68.18%。见表3

3 讨论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起病隐匿, 一般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患者一般发现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就诊[4-6]。目前对大肠癌的确诊十分依赖结肠镜检查, 但结肠镜检查却不适合用于大肠癌及腺瘤肉的筛检, 原因主要由于结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 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如果用于筛检, 检查结果很可能确诊患者并非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 会招致患者的不理解[7-9]。因此, 筛检仅能通过无创、简单的方法进行。粪便潜血是一种简便易行, 且无创的筛检方法, 以往常用于结肠癌的初筛和辅助诊断中, 被我国卫计委直肠癌诊疗规范纳入为结肠癌普查方法。而其对于大肠癌的筛查诊断价值目前报道尚少, 探究粪便潜血筛检在门诊大肠癌以及腺瘤肉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可对医师做出合理判断提供帮助[10-14]。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单独使用粪便潜血筛检检查腺瘤肉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1.18%和67.35%, 均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单独采用粪便潜血筛检腺瘤肉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需要结合进一步检查方便确认患者的病情。而对大肠癌筛检的灵敏度为60.00%, 检查特异度为68.18%, 显然具备了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就数据上来说, 仅凭借单独的粪便潜血筛查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结肠内镜检查, 尚显得不太可靠, 但临床潜血筛检阳性患者足以引起医师的重视, 可结合患者其他症状, 充分考虑是否有进一步检查的必要。

综上所述, 粪便潜血筛检用于腺瘤肉和大肠癌的检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可为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 但单独的粪便潜血检查结果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在目前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 粪便潜血作为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检测手段应引起重视, 多次粪便潜血筛检阳性, 且具有其他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体征时, 应做内镜等进一步检查的考虑, 以提高早期检出率,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韬, 张姝翌, 李国逊, 等. MNP-RT-PCR 技术在大肠癌和腺瘤肉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山东医药, 2014(13):55-57.

[2] 杨莹韵, 吴东, 李景南, 等. 消化科门诊应用粪便潜血筛检大肠肿瘤的研究.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2):128-130.

[3] 李其, 马新源, 俞玲玲, 等.大肠癌优化序贯筛查方案的应用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0(3):272-275.

[4] 尚雪松, 张麟.从粪便潜血假阴性1例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潜血的假性结果及应对措施.中国乡村医药, 2015(9): 3-4.

[5] 肖著军, 王新颖, 李丙生, 等.联合检测vimentin和SFRP2甲基化在大肠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1): 13-16, 20.

[6] 钟选芳, 甘爱华, 张晓慧, 等. 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 DNA 在大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探讨.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6):508-511.

[7] 杨海芸. 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8] 张伟. 消化科门诊粪便潜血筛检大肠肿瘤探究. 医学信息, 2016, 29(8):318-319.

[9] 肖志敏, 金权. 3112例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0):297.

[10] 刘阳成. 大肠癌筛查模式探索与实践.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11] 张曹. 大肠癌患者粪便与癌组织APC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 2014.

[12] 康剑霞. 早期大肠癌诊断进展.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5(3):336-337.

[13] 陈天江. 大肠息肉的诊断方法及内镜治疗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8):1013-1015.

[14] 朱明明, 徐锡涛, 聂芳, 等. 免疫法与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在结肠癌筛查中价值的荟萃分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0, 19(7):592-596.

[收稿日期:2016-10-17]

上一篇: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肾下盏结石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