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伦理看当下设计责任和使命

时间:2022-09-22 09:24:21

从设计伦理看当下设计责任和使命

一、 设计伦理解析

设计伦理就是要求设计中运用伦理学取得人、环境、资源的平衡和协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必须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的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发扬人性中美的、善的、真的方面。

设计作为造物活动最为关键的部分,它规定着造物价值的取向,就其价值而言,可以说设计是价值的缔造者。在设计缔造或预设的价值中,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为其实用价值,二为其审美价值,三为其伦理价值。首先,所谓伦理价值,是指伦理层面上的价值,即最高价值,这种最高价值实际上是设计的目的本身,即为人的生存、生活服务,使人的生活达到至幸福的境地之目的,此为“至善”。通过设计这一手段使人生活得幸福,这应是设计的终极价值;其次,设计的伦理价值,除终极价值“至善”外,它还适当地包含着手段善和内在善,即包含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内。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构成了设计“至善”的低层台阶,是其基础,并互为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若设计之物根据其目的而较好地实现其实用功能和价值,它即是善的,反之则是恶的。这里,实用之“手段之善”成为“至善”的基础和条件之一。一件设计品缺少起码的实用价值,首先是非道德的、反伦理的,反之则是合道德的、伦理的。审美价值以其“自身善”作为“至善”的基础,它是最终“幸福”目的的一种局部形式体现。

二、 设计艺术的设计伦理的趋势

人类过多的依赖、自豪于人类自己依照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伟大的造物世界的同时,殊不知其已被逐渐的“物化”,走向了人类自己创造的另一个极端。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些社会现实,如:资源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消费商业文化的问题,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所呈现的“物化”现象等等。而对这种现状,设计艺术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设计的伦理性思考,使设计艺术具有实际的思想引导。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需要具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厚的修养外,更多的是增强设计师的一种社会的责任感,从设计伦理而言,对整个设计的核心“人”的综合关系的平衡。

而设计的伦理性作为设计艺术新的研究课题,对设计艺术的实践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就理论的实践性指导作用,“理查·布卡南与维克特·马格林在1995年出版的《发现设计》文集的导论中开宗明义的说明要讨论的课题,乃是日常生活的设计”,这个微妙的分别已使我们知道我们已开始离开对设计学纯粹的概念层次去理解设计,而返回到设计的实践去行动反对概念理论的分析。虽然其并没有明确地提出研究设计的实践层次,但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对于设计研究不仅仅对概念理论的分析,更要注重其设计实践的意味的思想主题。以上几点所考虑的核心便是为什么设计艺术要注重设计的理论性思考,启示了设计艺术重视设计的伦理性思考的发展方向。

三、当下设计伦理的责任使命

设计的伦理性已逐渐深化到设计的领域内,逐步实现设计的各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即设计要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计的伦理性的要求实现了设计的重新塑造,实现了设计向新的趋势发展,设计被赋予更深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内涵,设计从关注设计本身出发,设计与环境走向了设计的交流性阶段,实现了设计的情感交流、文化认同和人文关怀三个层次的发展,伴随着更深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的不断深化,注重设计本身的思考,以设计为中心,关注设计本身的功能、装饰、材料等等。从设计物出发,建构设计的单层次内涵,注重设计与环境因素的设计阶段,实现了更广的层次的设计内涵的建构,设计要关注环境,与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共融的空间氛围。设计与环境,即设计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等)和社会环境(文化、宗教、民族生活习惯等)的相互影响与作用。设计与环境,既注重整个大的区域环境的作用,更注重小的区域环境以及民族性区域环境的作用,实现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

最早提出相互设计伦理性的是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 巴巴纳克,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巴巴纳克明确地提出了设计的三个主要问题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少数富裕国家服务。在这里,他特别强调设计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2.设计不但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地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设计为人民服务,即设计行为的目的指向是广大人民,其设计行为必然为善行,道德应该成为其设计之物的客观属性。如果其设计仅为个人利益服务,而且这种个人利益和目的与大众的利益和目的的相违背,其设计行为即为非道德而成为一种“恶行”。当然,以个人为目的的设计行为并非全是恶行,当个人目的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时,其行为即为善行。具体而言 ,设计责任的承担者主要是设计师,其职责必然性地决定了他所奉行的准则是利他而不是利己的。所谓利他即不是以个人意志而是以普遍意志来从事设计,设计师实际上是一个代言者,带大众之言。在这个意义上,设计师的行动和选择不仅是理性的,而具有康德所谓“绝对律令”的意味。康德在伦理学说上的所谓“绝对律令”,指一种个人行动的道德原理:“你只应根据你创意的,而你同时也愿意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来行事。”设计者在决定自己的设计时,必须将自己的私人利益放在一边,而根据那些被所有道德行动者采纳为自身行事准则但也是合理的那些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即他的设计行为和取向应以大众的利益需求为基础,并且与自己的意志、选择相融合,即自己的意志与选择是符合大众的利益需求的。只有这种符合才能成为支配自己设计行为的“绝对律令”:“如果拥有一项最高的实践原理与绝对命令存在,它必然是这样一项原理:因为某个东西为目的自身,它对每个人必然都是目的,从这个观念构成意志的一项客观原理,因而能称作实践法则。这项原理的根据是“理性存有者作为目的自身而存在。”从当今设计的发展来看,设计的伦理性要求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设计的伦理性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的建构,进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交流同时又被分为两个层次:政治阶级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从这三个层次上来观察,基本上包括了设计的伦理性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对于设计的伦理性不乏精粹的论断,其思想精髓对现代设计仍具有意义。从墨子的思想来看,墨子对技艺的要求突出一个“俭”字,一个“用”字,除此之外,其它的不加提倡:“不同珍奇、好玩无用之物,富室不加雕饰。”他要求均贫富,不耽于逸乐,施政提倡相利,教化崇尚相爱,批评税敛沉重,致使民心离散;在市场强行买物,致使商贾绝迹,珍奇好玩之物充斥,使民用的货物殚竭,等等,提倡一种人与人平等的地位。反映到设计上,体现设计的平等性,即设计为广大普通的民众服务。从墨子的思想中明显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平等兼爱的思想,消除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阶级性思想,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体现为和谐性。从《考工记》来看,设计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的交流。《考工记》中制轮的标准,体现为设计物要适应自然,“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制轮根据不同的地形以不同的制轮方法,“行泽”择削薄边缘,“行山”则是轮子牙厚要上下相等。从这些问题上来看,巴巴纳克的观点明确了设计的伦理在设计中的积极作用。

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的不断积累,设计艺术承载着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转化形式,设计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个合乎时代性的设计理论的指导,使设计艺术更合乎人的设计,增强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计伦理性作为设计艺术在新世纪所思考的新的艺术设计的方向,设计伦理性所赋予设计艺术和谐性的“人”的关系,恰恰满足了现代设计艺术处理综合设计关系的问题,使设计艺术有了时代性的设计理论的指导。设计伦理对本文而言,我们并不过于困究于纯粹设计伦理思想理论的思考和分析,更多的侧重于整个时代性设计艺术的指导实践意义,重新回归到包豪斯所确立的、后来被称“国际主义”风格所偏离的设计原则:“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重新呼吁设计艺术的人文精神。现代设计需要从实在的角度出发,重新挖掘人文主义来诠释设计,给与设计艺术一个新的价值方向,重新建构和谐的秩序化的设计伦理关系,实现人类和谐性的发展。

上一篇:靳羽西 我的艺术行走在街上 下一篇:工作给我巨大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