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低效教学行为探微

时间:2022-09-22 06:16:02

小学语文课堂低效教学行为探微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课堂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最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标,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笔者从近期聆听到的多节语文课来看,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机渗透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下面,笔者结合最近听到的几节语文课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现象进行简单剖析。

一、目标设立缺乏严谨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我们首先就要备好这节课,而要备好这节课,我们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再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情等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如此,方能为上好一节语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是关键。然而,从所聆听到的几节语文课来看,一些教师并没有根据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而是直接移植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但是,由于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城乡孩子的整体素质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中,我所能感觉到的就是教师教学理想与现实教学情况的明显差距。学习名师、优秀教师固然值得推荐,但是也不能照搬照抄,不考虑所执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而应该根据所执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应用,并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设计教学方案,方是上上之策。另外,还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忽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思维训练,本末倒置,导致教学重点偏离,教学任务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

二、教学形式走走过场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凸显自身的个性。这本来是一件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好事儿,但是一些教师在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乱了分寸。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放小鸟》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小鸟,听一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演一演鸟妈妈和鸟宝宝的对话,旨在帮助学生体悟文本内涵,理解文本中心思想,从常理来看,以上教学流程确实能够起到上述教学功效,关键是执教教师将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抛之脑后,将语文课演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美术课和表演课。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望月》一课时,要求学生说一说“光斑”的意思,被指名回答的同学一时语塞,涨红了脸,说不出一个字来。这时,执教教师一方面安慰回答问题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迅速提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光斑”的意思,本来此环节也无可厚非,但是,执教教师在学生讨论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这样的合作交流其意义何在?说白了,就仅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走秀”行为罢了。

三、媒体技术喧宾夺主

步入新课程以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应该说,多媒体以其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等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当今社会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优课评比中,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均在考察参赛者能力水平的项目之中。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产生了“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不是真真正正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因此,大凡遇到公开课、优课评比等活动,广大教师都会想方设法地将课件制作得漂漂亮亮,有的甚至觉得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够上层,还恳请课件制作专家来把关,如此大规模的课堂前期准备,花费掉了执教者很多的时间。而在课堂上,那些精彩的画面、灵动的音乐,确实是将学生的眼光吸引过来了,但是繁华落尽后,学生能从中收获多少?是否是教学场面的爆棚与学生心动的缺席并存呢?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识字2》时,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与识字的重要联系,然后又组织学生一起欣赏了与《识字2》中一组词语相关的情境展示,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学生个个兴奋不已,热情高涨。但是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如此热闹、繁华的场面下,我们的教学任务又怎么能及时完成?

总之,导致小学语文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带着清醒的头脑,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步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优质高效。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上一篇:浅议政治教育教学学生思维创新 下一篇:生物学中的“前科学概念”及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