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时间:2022-09-22 05:24:35

廉价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功的冈素是多方面的,廉价劳动力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的确,凭借廉价劳动力或者说低廉的工资成本,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及对外贸易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增K的“引擎”;同样,凭借低廉的工资成本,中国的资本积累不断加速,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廉价劳动力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一、劳动力价格低廉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是在消费方面,我们知道,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收入是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当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购买力较低,消费率就较低,这意味着消费品市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消费率偏低,会使快速增长的投资最终失去需求支撑,以至造成经济火衡。一般地,投资增加会带来生产能力增加,但如果最终消费没有相应提高,必然导致产能大量过剩、企业效益卜降、银行呆坏账增多等经济失衡现象。

二是在产业结构方面,一般地,在产业结构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工资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资水平及其在分配上的差异,及各种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的不同,使需求结构呈现山多样性,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在适应需求结构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升级。显然,工资水平低,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演进。

二是在收入差距方面,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差距一般以基尼系数为指标,基尼系数越人,居民收入差距就越大。由于低收入者一般是普通劳工,他们以低报:资作为其唯一收入来源,而高收入者特别是企业主却可以从持续的低―卜资中不断积累财富,形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局面。毫无疑问,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时,这就不仅是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演进,影响到工业化的进程,如果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话,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四是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竞争力方面,一般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落后,综合实力不强,因此,要谋求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廉价这一要素禀赋基础之上。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其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必须警惕一种现象,即如果一个国家是以劳力的超低价来刺激出口,那么出口越多,出口国的生产者得到的收益反而越少,这个山口国也就会越贫穷。这就是所谓“贫困化的贸易增长”理论所告诫我们的。

五是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与工资水平偏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工资水平偏低,会给社会保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压力。这主要体现在二个层面上:首先,厂资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形成对未来财政负担的压力:其次,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形成对个人保障的压力;另外,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形成全社会压力。六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方面,一般地,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主要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且一般工资水平达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十地迁移到城市中谋求新职业。但根据刘易斯的估计,外山农民的收入要比留在原地高出人约30%以上,农民才会迁移城市,而当工资水平较低时,处于消极保护自己权利和理性考虑,农民工会返回农村,这意味着城市化进程会受到影响。

上述这些影响,我们已从2004年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工不仅工资水平低,生活水平低:而且,他们还难以融入当地朴会,难以融入工业化进程之中,跟城里人仍然是“两张皮”的关系,被市场所分割。这止是中国劳动力廉价之危。

二、劳动力价格低廉产生的原冈

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或工资水平较低有其客观原因,首先,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水平很低,这种情况客观上使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其次,中国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等各种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需求,当传统行业卜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后,许多人再就业困难。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对城镇低收入家庭普遍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还实行了最低工资制。这种状况也使得工资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成为可能。另外,劳动力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投入低,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资本不足。这也使得卜资水平只能处于较低水平上。

除上述客观原冈外,中国工资水平较低还有着其他原冈。

首先,高积累政策是导致工资水平长期偏低的主要原闪。五十年代,出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考虑,政府实行优先发展重:卜业的战略。为了解决优先发展重丁业所需资金,一方面,在城市,政府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基本生活用品的低物价、低工资、低消费政策以加大积累;另一方面,在农村,国家通过建立城乡分割体制,严格控制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工业品利农业品的巨人“剪刀差”,以从巨大的农业人口获得的剩余来发展工业。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国工资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低工资政策仍然没有多人改变。

其次,劳动力市场不健全是导致工资水平偏低的义一个主要原冈。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受二元经济结构以及长期形成的制度性和社会性冈素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呈现山断裂和分割的状态。一方面,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看,市场在决定:工资水平方面的作用还受到限制,以至全社会不能形成均衡的工资:另一方面,在普通劳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里,劳动力供求双方权利和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不平等的劳动关系使得普通劳工的工资受到歧视和压制,以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三、解决现阶段我国工资水平偏低的几点建议

显然,改革目前的低工资制度,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当前的必然的选择。那么,我国的工资应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呢?

首先,应当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应由劳动力市场来确定。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劳动力价格真正得以体现。为此,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契合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满足各层次人员的需求,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止常合理流动。通过市场作用,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劳动力价格真止得到体现,并以此推动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就业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分配必须与生产相联系,适应生产的要求,反映生产的规模。这里,一方面,从宏观看,我国工资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另一方面,从微观看,企业资本通过低:厂资已快速积累起来,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分配上应相应地提高工资水平。况且,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商品范围还比较小,市场发育不全。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冈之一,就是低:工资制。因此,为促进我国市场的发育,应提高居民的下资水平。

另外,政府也应采取积极的―厂资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工资政策是指提高最低卜资标准,提高国有部门平均工资水平和管理者绩效薪酬来提高普通生产性劳工与管理劳动者的。工资水准。以达到:①通过提高普通劳工的工资水平米缩减贫富差距,降低基尼系数,从而降低社会治理成本。②通过实施积极工资政策,增加普通劳工收入,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③促进人力资本培养,为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宽广的人力资本积累基础。④改革传统劳动就业和工资制度,强化竞争机制与市场机制,为劳动者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