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思考

时间:2022-09-22 05:16:20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思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随着时展潮流,不断尝试创新: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高校体制改革深化。在这样的形势下,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正在发展变化的高校教育,因此,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集中模式――“一级管理,一级核算”的利弊 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规模较小的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在高校内只单独设立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除此之外,在各院系及其他部门不设立同级的财务管理机构。高校所有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工作都经由这唯一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学校财务部统一管理资金,统筹分配各院系的使用经费。集中模式让高校财务部独揽财务大权,直接保证了财务权力的集中,统一管理,清楚地掌握高校资金流动方向,提高高校资金利用率,保证了学校的发展有条不紊。但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剥夺了高校各院系的财务权,院系无法制定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及自由使用内部财务资金,大大限制了院系发展的自由和积极性。而现在,我国高校办学的自不断加大,各高校的学历教育虽然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但非学历教育一直不断扩展,成为了高校办学的辅助形式。因此,各院系单位寻求自我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对过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限制了院系发展的自,已经不能满足院系教育市场的开拓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的新发展。

(二)分级模式――“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的利弊 分级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规模较大的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集中领导的基础上,学校内部各院系部门即二级单位进行分级财务管理。在分级管理模式下,学校一级核算,统一编制财务计划,统一分拨院系经费,计算院系预算外创收分配比例,将收入刨收分成,一部分收归学校集体所有,一部分留归二级单位自行使用。分级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高校内二级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遵循了财权适当划分和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分级单位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了二级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分级管理将一部分经济权力放给了二级单位,如果不加强领导,容易造成松散管理,各单位各自为政,不利于高校的统一事业发展。而且,这种模式,财权较为集中,事权就较为分散,容易造成二级单位事权财权不一致,高校一级权力过多的介入,许多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分,二级单位管理的自主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注意点

(一)紧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教育也不断改革深化。过去,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社会事业,资金主要靠政府部门提供,现在高校资源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资金筹措渠道多样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资金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已经开始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因此,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也要以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导向,跟随时展变化,不断体现出市场观念,宏观调控高校发展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分配,紧跟时代潮流。

(二)创新模式要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着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而且,财务指标无疑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只有紧跟财务指标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高校财务计划,才能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我国高校大大小小数以千计,这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更多的却是他们的不同点。在遵循财务管理大方向的情况下,高校一定要认清局势,制定好未来的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财务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可“拿来主义”,直接套用,反而会严重阻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注意一定要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因校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要针对高校历史渊源,办学规模及未来发展战略等自身独有的特点,不断尝试,探索出适合本校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为高校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要有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近几年,很多高校开始扩大办学规模,学员增多,许多高校设施无法满足增长的需要,高校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来。随着大发展、大投入和大建设,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资金风险和矛盾日渐显现。高校在市场经济下,逐渐向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主体转变,这样,高校就承担着办学的责任和风险。所以,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高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较为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最大程度地调配和利用教育资源,认真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合理规避风险,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完全掌握资金的流动方向、使用率,以更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过去,高校是非盈利的组织,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而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下,高校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同样看重经济效益和办学成本。现阶段,人才培养成本指标已经成为高校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它直接关系着高校教育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只有正确地树立了成本核算观念,才能较为精确的计算出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横向比较,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调整实施政策,改变教学方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保证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较大幅度的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

树立了成本观念后,还要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高校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重心就是要建立战略化、人文化、一体化的财务制度,适度的集中与分权相结合,整合资源和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更好的实施发展战略。全面的预算管理,第一,要设立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集中管理整个高校的收支情况,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来源的界限,将整个学校的收入纳入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综合财务管理制度,全方位管理财务收支情况。近些年来,高校财务制度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在改革,这也要求着高校必须实行全面的财务预算制度。第二,高校的教育经费日益增加,如何更大程度地用好这一专用资金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一级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应的二级预算管理,一级管理可以适当的下放财权,让院系单位有一定的自主资金使用权,调动二级单位的自我发展积极性,以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各院系单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支配上级拨下的预算款,不过预算方案需报上级审核,通过后,可将专款在适当范围内自由使用。高校一级财务预算部门可根据二级单位上报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统一划拨,合理编制整个高校的财务预算计划,开源节流,实行“节约归部门,超支不补”的原则,对院系的资金的执行与使用进行控制和监督,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使用。

(二)动态协同的财务管理模式,集中与分权相结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静态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外界条件变化时做出的反应较小较慢,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要创新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就要由静态模式变为动态模式,在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的财务部门与外界社会部门协作,共享经济资源,联盟经济业务,形成市场开拓的经济业务链,实现内外信息相通,资源、信息动态相统一,提高高校财务对外界的反馈及时性。高校在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学校对未来的经济预期,设定一系列的财务指标,随着信息变化,不断做出反应,将现实状态与预期不断比较,不断调整,以更好地达到高效财务管理的目标。

动态管理不仅能保证学校能及时掌握外界信息,还能保证学校全面掌握分权管理下的各院系二级单位的财务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之后,集中管理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的更加紧密,一级财务机构能及时了解院系单位的资金动态,更好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权自理,学校既可宏观调控,又可微观分析,既可调动院系单位的管理积极性,又不随意放任财权,科学地将集中管理和分级自理相结合,形成“统而不僵,放而不乱”的财务管理格局。

(三)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 科技时代,信息传播迅速,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要创新,就要站在市场前沿,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动态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数字信息化平台。通过不断发展成熟的网络技术,搭建财务管理平台,适时地掌握控制高校财务的整个预算情况和各院系预算的执行情况。信息时代早已来临,高校需要通过这一方便快捷的方式,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来管理财务状况。

搭建信息化平台,能够保证校一级财务机构做好财务绩效监督工作,掌握财务收支情况,落实资金,保证高校从资金来源到资金流动都顺畅无阻,提高财务运转工作的速度。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平台,高校要将复杂多元的第一手信息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对初始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和核对,以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对核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领导根据得出的意见建议作出决定,调整财务计划,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反馈直接影响到财务计划决策的准确和及时性,在整个高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加强反馈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与高校财务建设和高校教育建设。

(四)建立财务绩效评价系统 高校要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还要特别注重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评价系统,通过较为明显的指标参数,引导高校财务进行良性健康发展。财务绩效评价可为学校财务管理指明发展方向,了解市场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奖惩措施提供依据。

虽然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校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高校的资金使用率仍然普遍较低,高校经费追踪机制不完善,资金流向不明确,在教育资源依然较为紧缺的环境下,有些高校只注重投入更多的资金,不注意是否把资金用到了刀刃上,不注意资金是否浪费过多,高投入、轻管理、低成效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可以评估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监督资金流向,避免资金被挪用占用以及浪费。高校可由专人成立评估小组,对高校建设项目、重大工程、固定资产及机器设备等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奖励和惩罚作用:鼓励高效利用资金的行为,惩罚资金浪费的行为,查处违法乱纪乱用挥霍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注重建设的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一心一意推行高校特色发展,达到高校发展的预期目标。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系统,可以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励高校财务又好又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给高校财务提供警示,发现问题,并小心处理,避免出现大的漏洞,保证高校财务健康发展。

时代不停发展,高校也不在深化改革,作为高校内最为重要的财务管理环节也要不停发展变化。在新形势下,高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创新路径,结合网络技术,创建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分权治理,下放财权给院系单位,调动各单位的管理积极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现在,高校财务管理正在从通用普遍性转化为高端专业型转变,现今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正在为高校建设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金琴:《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9期。

[2]邹秀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3期。

[3]黄蕾:《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3期。

[4]黄兰霞:《论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路径》,《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6期。

上一篇: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下一篇: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