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拟题技巧

时间:2022-09-22 02:28:53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拟题技巧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表现形式和目的,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课本里的课文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在命题上也准确精巧、独具特色,是学生习作仿效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来学习课文的命题技巧:

1.透过文题解读文本

作文应由审题入手,阅读也是如此。文题就像文章的眼睛,透过它便可以窥视文章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行文的脉搏。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会提出许多颇具针对性的问题,如课题中的“我”是谁?我的祖国在哪?我的心脏在哪?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是让谁把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为什么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题……一个个问号在学生的头脑里闪现,这些问题将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和探求欲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解读文本,目标更加明确,阅读更加主动、高效,在自读自悟中,一个个问题将迎刃而解。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透过文题来解读文本,可以顺藤摸瓜、深入浅出,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在文本里走一个来回,在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同时,感知文题在统领文本上的作用及文本与文题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避免在作文时出现“跑题”现象。

2.阅读文本关照文题

阅读文本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谋篇布局技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奠定基础。文本与文题又是不可分割的。教学中,要经常让文本与文题相互关照,有机融合,即由文题文本文题文本,周而复始,相得益彰。如学习《爱之链》一文,当读到乔依对老妇人说的“如果你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这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文题,让学生明白乔依是让老妇人把爱之链传下去;当读到老妇人在小餐馆用完餐丢下钱和纸条这一内容时,可以再次回应文题,让学生明白老妇人正在传递爱之链;当读完全文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为题等,通过这样反复关照,学生就会明白:课文生动地叙述了人间真爱在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的真情传递,是爱这根“链条”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以“爱之链”为题精当得体,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特点。

3.玩味文本评改文题

好的文题有着传神的魅力和画龙点睛的功效,对读者有很强的诱惑力,使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玩味文本语言,深层感悟文本内涵,在获得语言净化、认识提升和情感陶冶以后,再居高临下地对文题进行评价和尝试性的改换练习,为写作中的自主拟题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早》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对文题进行了这样的评改练习。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能说说以“早”为题妙在哪里吗?

生1:课文以“早”为题能够突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生2:梅花开得最早,鲁迅先生就像那梅花,他从小就立下了要“早”的志向,所以“早”字能够反映出鲁迅先生惜时如金的品格。

生3:“早”字不仅刻在了鲁迅的课桌上,也刻在了鲁迅的心里,以“早”字为题既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概括了鲁迅先生的精神。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感悟很深刻,以“早”字为题的确非常精妙,但是,文章的题目并不是惟一的,大家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作为课文的题目呢?

生:可以用“东风第一枝”,因为“东风第一枝”表面上是说梅花,实际上是指鲁迅,鲁迅先生的品格就像梅花一样冰清玉洁。

师:“东风第一枝”这个题目好!借物喻人,富有诗意。

(又有学生说“鲁迅与梅花”、“鲁迅先生与早”、“时时早事事早的鲁迅”、“访问三味书屋”等)

师:这些文题也各具特色,但不及“早”和“东风第一枝”这类文题新颖。

这样的评改练习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在文题和文本之间来回穿梭,提高他们的评价、综合和概括能力,提高语言的鉴赏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拟题技巧,为自主作文和自主拟题奠定基础。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能概括全文的内容,体现全文的思路,蕴涵全文的主旨,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之感,产生仔细阅读的兴趣。因此,加强自主拟题训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彰显学生的个性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骑岸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点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