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上皮瘤

时间:2022-09-22 12:36:43

基底细胞上皮瘤

基底细胞上皮瘤,又称基底细胞癌、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分化较低。其特点是生长缓慢,具有局部破坏性,但极少转移,为好发于老年人的皮肤肿瘤。

病因

本病原因不明。多见于皮色较浅的人群,好发于颜面、头皮等暴露部位以及长期户外工作者,均说明日晒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其他如大剂量x线照射、烧伤、瘢痕、无机砷等与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曝光部位,如颜面、头皮,皮损常单发,但亦有多发者。临床上分型如下。

结节溃疡型 较多见,好发于颜面,尤其颊部、鼻旁、前额等处。皮损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小结节,质硬,缓慢增大,中央凹陷,表面出现糜烂或溃疡。溃疡基底呈颗粒状或肉芽状增长,表面覆以浆液性分泌物,边缘继续扩展,参差不齐并向内卷起,为本病特点,称之为侵蚀性溃疡。皮损可呈侵袭性扩大,或向深部生长。

色素型 与结节溃疡型相似,其不同之处,仅在于色素型皮损呈褐色或深褐色,有时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

浅表型 常发生于躯干部,尤其背部和胸部,皮损为一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片,可向周围缓慢扩大,边界清楚,常绕以线状珍珠状边缘。皮损表面可见浅表性溃疡和结痂,愈后遗有光滑萎缩性瘢痕。

纤维上皮瘤型 好发于背下部,为一个或数个高起性结节,触之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类似纤维瘤。

硬皮病样型 罕见,常单发于头面部。为扁平或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到硬化性斑块,缺乏卷曲边缘,亦无溃疡及结痂,酷似局限性硬皮病,皮损进展缓慢。

组织病理

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组织病理的共同特点:①瘤细胞团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②瘤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但不同之处为瘤细胞较大,卵圆形或长形,胞质相对较少,细胞境界不清,无细胞间桥,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境界清楚。③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及染色均很一致,无间变。④瘤细胞团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围绕瘤团排列成平行束,其中有许多幼稚型成纤维细胞,并可见黏蛋白变性。由于黏蛋白在标本固定与脱水过程中发生收缩,因而瘤细胞团周围出现裂隙,常为本病组织病理的典型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不同,本病尚有以下病理分型:①实体型:②色素型;③硬皮病样型;④表浅型:⑤角化型:⑥囊肿型:⑦腺样型;⑧纤维上皮瘤型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不难诊断。但应与鳞状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日光角化病及脂溢性角化病等鉴别。

治疗

应根据年龄、皮损大小和部位综合考虑。理想的疗法是手术切除或切除后植皮,建议应用Mohs外科切除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用光动力疗法、放射疗法、电烧灼法,激光等治疗。

上一篇:脂溢性角化病 下一篇: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