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知识的获取

时间:2022-09-21 10:45:57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知识的获取

摘 要:自古以来,关于知识的来源及其获取的方法一直是学习理论主要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的学习天赋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探究学习理论的发展对如何获取知识提供的有益启示: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上,变知识传输为知识建构;在学习的结果上,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强化和巩固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 知识的获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29-01

所谓学习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它旨在阐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等等。学习理论指导着人类的学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不同的学习理论通过对知识的来源及其获取方式进行阐述,从而给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1 学习理论发展的轨迹探微

1.1 柏拉图的学习“天赋说”

柏拉图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解释学习的理念,初步的结论即学习者能否学习有赖于学习者是否具备某些先验知识或经验。柏拉图为了逃避“先验的知识从何而来”循环论证,他的回答是“知识是天赋的,当人们诞生之时,知识已经被安置在心灵之中”①。根据柏拉图的说法,如果一个人之前对某些事物一无所知,则他将无法学习新的事物②。

1.2 洛克的学习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不认为知识是天赋的,认为学习是一种简单观念不断成长为复杂观念的经验过程。婴儿带着全无内容的心灵—— 好像是空箱子或者空白的石板—— 来到这个世界③。在洛克看来,学习者要使学习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1.3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即试误、即强化

(1)学习即试误。桑代克通过猫跳出迷箱这一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是学习者在情境中经过不断尝试、不断舍弃和改正错误的结果④。

(2)学习即强化。斯金纳认为学习要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化物,并且适时安排强化,从而促使学习者能够保持或者改变某种学习状态,知识的习得就是不断强化的结果。

1.4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即建构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就是儿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建构和发展的过程。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等人不同,他认为“学习者总是隶属于社会团体”⑤,也就是说不学习者是受到社会中许多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2 学习理论的发展对知识获取的启示

如前所述,学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围绕着学习是如何发生,知识如何获取的这一问题展开,这也将对人的知识获取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1)在学习基础上,注重积累;从柏拉图的天赋说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上都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学习理论,客观主义的假设是:存在着有关世界的可靠知识。对于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这种知识。这些都说明了知识的获取需要在一定基础上才能实现,这种基础放在学习者身上可以说是先前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说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基础之后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学习者,要注意从各个方面不断地积累知识,由简单及复杂,从而获取更多的、更复杂的、更新的知识。

(2)在学习的过程上,变知识传输为知识建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倾向: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与这两种倾向相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上应该倡导主动学习和社会情境学习。

首先,学习者要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柏拉图的天赋说和洛克的先验论以及行为主义的观点都把学习描述为相当被动或机械的过程,所以传统的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建构主义弥补了先前理论的不足,它将知识以及知识的获得看做一种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而这种建构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的⑥。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建构,其直接目标是由建构主体自主建构起自己需要和自己选择的知识。因此,由传统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到认知主义中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联系,使得知识的获取方式更加科学。

其次,学习者要参与社会活动中去,进行情境学习。建构主义之前的学习理论都把学习者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建构主义则要求学习者到社会情境中去。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将学习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让学习者解决情境性问题和参与情境性活动,才能真正建构起对学习者更有意义、更能够迁移的灵活应用的知识,并促进知识向综合能力的转化。

(3)在学习的结果上,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强化和巩固学习的效果。学习者通过各种先天的基础和经验获取到知识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已经习得的知识成为当务之急。传统上学习者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这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是采取强化,对学习者已经习得的知识进行奖赏,这样会使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结合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应该提供不同的情境或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使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新的建构,这样也可以形成更多的、更新的知识。学习者获取的知识也就会由简单及复杂,以至无穷。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斯.学习的视界[M].尤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 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释

① (美)菲利普斯,著.学习的视界[M].尤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② (美)菲利普斯,著.学习的视界[M].尤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③ (美)菲利普斯,著.学习的视界[M].尤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

④ 田丰.西方现代学习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2006(1):122.

⑤ (美)菲利普斯,著.学习的视界[M].尤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0.

⑥ 徐瑞,刘慧珍.教育社会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7.

上一篇:浅析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下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