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21 10:42:01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的应对策略

摘要:江苏省学测在2016年正式拉开帷幕,中职学测能有效引导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规范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基层学校,不仅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更需要在学测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从学测体系的构建、学校应对策略及建议等层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57-04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以下简称学测)于2016年在2014级中职学生中正式进行。中职学测能有效引导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对全省的中职教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作为基层学校,不仅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更需要在学测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将从学测体系的构建及学校应对策略及建议层面进行探讨。

一、江苏省中职学测体系的构建及意义

(一)各类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学业水平测试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3年起,江苏省在南京、常州、南通三市开展了第一次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试点,测试成绩客观反映了学校教学、学生管理水平和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随后,试点项目范围扩大,关于中职学测的制度、课程标准、考纲等一系列的文件相继出台,学测的体系慢慢构建,逐步完善。

1.《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强调了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性、有效性、公正性基本原则,明确了测试的内容、形式及时间,规定了测试的组织和成绩的核算。此文件是学业水平测试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苏教职〔2015〕7号)明确提出成立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学测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学业水平测试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功能,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此文件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实施性方案。

3.2015年8月5日,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荐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基础课程及各专业学业水平测试研究组成员的通知》,明确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基础课程及各专业学业水平测试47个研究组,由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各有关市教研机构协助管理,并按要求组织日常研究活动,进行考纲的编写,题库的建立。

4.《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苏教职〔2016〕16号)是2016年省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文件中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专业基础课程,并且下发了相应的考试大纲。

5.《省教育厅关于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苏教职z2016{25号)第8点明确: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测试等内容的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建构定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实施。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监测和评价功能。

(二)学业水平测试,构建了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体系

在中职的学历教育中,长期以来因为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很难在省级层面上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现有的学测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测试等3个大块的内容构建学测实施方案,较为全面的涵盖了中职教学的各个层面,实现了专业检测的全覆盖。中职学测成绩能够反映出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测体系的构建也可以引导中职学校贯彻国家课程计划,执行教学标准,全面落实教育方针。

(三)实现了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学测

本次学测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承担,从考务的组织报名、证书上传审核认定、试卷命}、考务组织均由省考试院统一进行。考务的组织标准基本等同高考和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参与,能够让检测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的特点,而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学测也可以提高学测的公信力及社会认可度,提高在社会的影响力。

(四)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与中职学测相融通的规则

此次学测,不同专业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技能测试。主要途径有:与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相结合,认定相应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鉴定成绩;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按技能大赛的级别及成绩评定等级;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目前 “双证书”在各中职学校得到大力推广,中职学生必须取得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将职业资格证书与中职学测中专业技能检测融合起来,开启了以证代考的新模式。在公共基础课中,用中职学生普遍参加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osta)代替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也能避免重复的检测考试。从考试组织层面看,也建立了权威、高效、低成本的检测制度。

二、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策略

作为基层学校,在中职学测全面开展之际,如何抓住契机,提升教学质量,从领导层面到任课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推进学测工作。

(一)成立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学校二级管理结构,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管理机构可分为3个层面,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校长及教学分管校长组成,主要是对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的校内政策制定和应对策略决策;管理层以教学管理处为中心,牵头各系部教学主任,针对学测的具体事务进行统筹;执行层是指公共基础教研组语、数、外、德育及系部中的专业团队,其主要任务是考纲的研读、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和考核数据的搜集反馈。

(二)配合学测,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有关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文件和教学大纲,做到吃透精神、有的放矢。学校的管理层专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首先,统一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数,将原有分至4学期的课时调整为5个学期(如表1、表2);其次,调整相应的专业课程,在保证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兼顾学测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完成,做到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的权威性和唯一性。

(三)加强过程管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明确组织机构、测试考核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等,明确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到公共基础教研组和专业团队、到各任课老师;其次,制定激励方案,做到层层动员,确保优质师资承担学业水平测试课程的教学;最后,组织各教研组和专业团队研究考纲、研究资源库,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教师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每一个小节的知识点及重点所在,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学测前,各专业系和公共基础组组织各学科模拟测试,并且做好数据的跟踪反馈。总之,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统一职业学校基本的学业要求,保证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基本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促使职业教育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四)重视考务工作,确保证书认证转换

本次学测考务工作都是在省教育考试院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学校紧跟考试院的组织节奏,从学测群的加入到报名系统的研究,从组织每一位考生报名到确保每一位考生证书上传,从机考考场的建立到组织全体考生模拟网上测试,学校均有序进行,逐步推进。

三、对于学测工作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基础课程的测试考核工作

1.在各专业大类中,应该按照专业方向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确立考核的专业课程。因为19个专业大类,分为322个方向,专业课程选考科目的确立应源于省颁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然而目前存在着专业课程与专业方向不对接的现象。比如美容与美体,美发与形象设计是一个专业大类,两个专业方向,但是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美发与造型》课,美容美体的专业并未开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未体现。

2.在专业大类中,专业方向的确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汽车营销、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等专业,与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同考《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因为前两个专业方向更倾向于营销类,所以两门汽修专业基础n对于此类学生来说难度偏高。

3.不同的专业大类选考同样的专业科目,存在专业不同,选择内容相同的问题。比如数字媒体、平面设计、家具设计与制作、动漫游戏均不在同一专业大类却都考《素描》。而4个专业可能对素描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同。

在后期专业基础课的选考中,建议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逐步完善专业基础课程的选择,完善考纲,让学生能够考出本专业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二)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形式

目前的学测采用了证书与学测成绩转换的形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考试中,还可以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和形式。比如语文、英语的考核可以融入口语,德育的考核不能仅仅是选择题,专业基础课的考核也不能停留在选择题,类似于素描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也不是很适合全选择题型的考试。在研究层面,应考虑学测的多形式、多元化评价。省、市、校可以分清不同的职责,共同参与多元评价,构建评价机制。比如可以考虑不同的专业课程分为操作和理论的结合考试,理论由省级层面统一测试,操作层面由市级部门组织到校进行测试,由学校组织具体的实施。这样,评价的形式多样,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也有第三方的参与监督。

(三)学测时间应结合教学实际,分学年进行

学测工作定在第五学期的期中,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基本上在第四学期结束。学测在第五学期,带来的后果就是前面的课程要调整教学进度,由于各个学校课时调整的不一致,会导致市级层面教研活动的不同步,也会导致调整后专业课的节奏打乱。而专业课的学测放在此时间节点,也与实际教学时间点有些差异。有些专业课在第一学期就已经结束,却要等到第五学期考试,为了应试复习,会导致原有的专业课课时数减少,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将会受到影响。如果能在第四学期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检测,每学年的结束进行专业课的学测,会减少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学业水平测试完善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测试等内容的实施方案,建构了定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了素质教育实施。我们期待着在逐步推进、全面实施中不断完善学测的方案,让学测真正发挥好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监测和评价功能。

上一篇:三株鸡源大肠杆菌iss基因的检测 下一篇:浅议农业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