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2-09-21 09:44:28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高效、自主的科学课堂进行概述。

一、转变教学思想

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不仅能够指导教师的行为,也有助于小学科学课程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要从行动上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将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科学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选择恰当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课堂主体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积极地、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热胀冷缩”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

惯,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模式,首先,借助水槽、乒乓球、热水、冷水等进行“瘪乒乓球复原”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实验展示中思考、假设,当乒乓球进到冷水、热水之后分别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营造和谐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环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科学课堂。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促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评价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确保科学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孙秀慧,张亚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学习效率[J].祖国:教育版,2013(2).

上一篇:引进活水,写出真话文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