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采编思路创新分析

时间:2022-09-21 09:37:12

会议新闻采编思路创新分析

摘要:我们的新闻节目需要改变以往的三多现象,要通过改进报道的方式方法来让观众变得爱看新闻节目,同时对于播音员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生硬的播报新闻,而是需要采用和蔼可亲的方式来播报,这样方能让观众所接受所认同。

关键词:新闻采编;播稿;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77-01

我们现在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三多现象,这样的现象让大家都不满意,而且我们不少新闻工作者却还劳累过度。现在是观众只要看到三多的新闻就直接换台,看到了本地的政治新闻就不感兴趣,本地的有关会议精神难以有效地通过电视媒体进行贯彻。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就发现我们只有想办法拓宽新闻的表达方式,多从群众的角度来报道新闻,邀请的专家也能够多从民生的角度来评论新闻,这样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看到这样的新闻感觉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才会愿意收看。我们的宣传工作要能够有针对性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方能更好的体现出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心声。

1 我们需要多从群众的角度来多报道一些新闻

我们对原先的会议报道进行部分的改善来迎合群众的欣赏角度,并非是要将所有的会议报道全部给取消,而是要更加花费心血的将会议报道给做好、做活。我们需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仔细的探究与摸索,不断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这样方能有效的改进我们的报道。我们发现,群众并不是不喜欢我们新闻节目,而是对于他们而言感觉离自己的日常生活较远,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都去选择看电视剧或者看综艺节目。我们改进报道就可以考虑从这里开始,不但要将会议中那些新的时事与政策说明白讲清楚,还要多从这些会议的新闻中找寻一些能够吸引群众的线索并多多整合与加工。我们报道的基础是这些新闻,其中的主要内容是透露出会议的各种消息与政策和广告,我们报道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能够及时的了解与掌握相关的政策以及动态。我们要想让群众喜爱看电视新闻报道就需要积极的改变以往的报道方式,尽量多报道一些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同时还可以多考虑将这些会议以及有关领导的活动情况的焦点相互融合。这样的报道相信是别具一格,能够吸引广大电视观众的眼球。

2 加强新闻的可看性

多报道一些符合党的政策的新闻,同时也要注意让观众爱看。我们对原有的新闻报道做出一定的改动,并不是说要将会议以及领导的指示以及工作的内容压缩,而是从另一个层次来对有关的信息作出更加详尽的报道与宣传。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为了党的宣传工作,所以我们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不要还是搞老一套,要能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 我们对于新闻播报的要求也要进行变革

现在不少电视台(例如中央电视台改版后)已经将新闻播音人员的身份确定为主持人,而并不是以往那种简简单单的念念稿子就完事。现在我们对于新闻的播报人员的要求并不是以往的那种按照稿子进行字正腔圆的发音读稿,而是要让这些播音人员能够像主持人一样,要在节目中能够展现出一定的放松、与观众有共同语言的感觉,让播音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能够将个人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明星效应,让电视台与观众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也更为的顺畅。这就要求在播音的时候,用语的语气要把握好,不再是以往那种死板的、严谨的发音。这些逻辑重音的把握以及播音速度的确定可以在播音员已经能够正确的解读并理解好的情况之下,可以考虑放手让播音员对新闻的播报不再采用以往的模式,也可以考虑允许播音员能够将富有一定个人色彩与标志的习惯保存下,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吐字和说话表达时附带的面部表情,这些都可以让播音员保留。这种模式曾经在许多读报类的节目中获取了极大地成功,而我们电视台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如此多的网络、报纸等媒体的竞争,只有这样方能够换取一份观众的认同与赞许。

我们也需要考虑好因为播音人员已经承担起了部分主持人的工作,已经消弱了以往我们所认为的播音的特点。现在有不少电视台对于新闻的播音员不会再向以往的那种要求,而是放宽了许多,让大家感觉就像是与一个好友在聊天,其播讲的语言速度较为平和,给不少人的感觉就是在家里的庭院中与好友拉家常一般。语言的表达不再是以往的那么的机械严谨,感觉很亲切,让大家都能够有效地接受下来。因为这样的做法,播音员已经让大家不会再像以往那样感到神秘和遥不可及,不会再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人。播音员改变了做法,为了能够与电视机前面的观众相互共同交流来播报新闻。语言语调更加的柔和,不像以往说话那么的生硬。观众对于播音员的认同度也就更高。播音人员慢慢向主持人过度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已经难以逆转,让大家感觉播音员是为大家服务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的通知[G].

[2]张颂主编,李德付编著.主持人外部语言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1).

[3]张颂主编,李德付编著.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1).

[4]吴郁,李金荣,王雪纯等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1).

上一篇:从暗黑系动漫分析日本青少年社会问题 下一篇: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