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从实习中起步……

时间:2022-09-21 09:02:28

他们这样从实习中起步……

编者按:今年7月16日至8月17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学院二年级的七位同学在我刊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现摘编各位同学的实结,与读者朋友共飨。

张晓郁:

实习中最有收获的两次经历

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采访,我们很早就做了准备。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撰写采访提纲,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自发讨论过一次。但真的到实际采访中,我们还是犯了致命的错误:脱离了采访的中心,而仅仅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问,没有办法形成《今传媒》可以采用的稿件。但是采访对象、审读员郭老师认真的态度还是让我感动。三个小时,郭老师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年过七旬而且体弱多病,一定很难受,但他一直忍着,可见其认真态度和对我们的尊重。作为老者,他还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其中包括要把身体锻炼好。他对我们年轻一代真的是从心底里关心。

我深知,新闻行业实践性很强,记者要泼辣胆大,而我无论从性格还是能力仍需锻炼。从事记者工作的第一步――找工作(实习单位),对我就是一次考验。要有不怕被拒绝、不依靠别人的想法,才是迈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正如朱老师所说,这次实习我们可能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可以发表很多文章,把名字变铅字。实习学到的也许现在看不到,但能为日后打下基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细水长流,才能流得更久、更远。

张本树:

实习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个月其实是很短的时间,不知不觉中这次实习就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一个月中我知道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就像老师说的:实习仅仅是一个开始。

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实习可能并不代表什么,得到的也许是一种煎熬,为了找到实习单位会处处碰壁,进了单位又会遭到某些老师的冷眼相对,被抛入冷宫,每天可做的只是翻报消遣度日,在每天上下班的公交车中挤压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我很幸运,进入一个到处充满善意的实习单位。除了增长了许多的业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我仍然保持着对这个行业的热情和期待。

在我还没有接触到编辑这个行业以前,它在我心中是异常神秘的,总认为编辑退可当记者,进可当作家。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对编辑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以前我想当然地认为,做编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别人都把稿子写好了,自己只需要看看可不可以用,最多就是修改修改。但是当一篇稿子放在我面前,我才发现这种修改其实并不轻松,因为放在你面前的是一种责任,是作者对编辑的信任。它考验的是一个编辑的整体业务素质,试问:你自己都写不了一手好文章,你又凭什么去判断别人稿子的好坏,你又靠什么把别人稿子里的毛病挑出来改优。用林晓鸿老师的话说就是:“编辑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职业,一个好的编辑一定要有良好的人格修养,能够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地工作。”

这次实习,使我接触到了书本中接触不到的社会层面,虽然很浅但却使我受益良多。坦白地说,这次实习我更多地看到的是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不足,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仅仅是个开始,不管怎样我想我都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田伦:

亦师亦兄朱夫子

一副眼镜,一脸笑意,这是我对他一直的印象。他思虑严密,雄辩滔滔,争辩起来,丝毫不退让,俨然是一位亲和熟识的邻家大哥。用仅有的两位女同胞的话说那就是:可爱有余,严肃不足。

作为我们实习的辅导老师,朱夫子可谓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每一次讲座、每一次调研的背后都有他的辛勤汗水,他带着那副可爱的笑容默默地做着无数的工作,他看似严苛的细致,总是让你从中受教,得益匪浅。

朱老师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件事,做人只要大节无亏,小的细节方面不妨顺其自然、率性而为。对于一位师长的敬重,并不来自于他是否俨然端坐、不苟言笑。而来自于对他的学识的钦仰和人格的崇信。那份笃定亲和的笑容而非距离产生的敬畏,却让我们在了解中对他有更多的尊重、敬慕。

《今传媒》的诸位老师,或年长德高,或率意直为,或严谨睿智,但他们莫不怀着一颗热情而又善良的心。无论是推杯过案、思己及人的钱老师;笑颜以对、渊博犀利的朱老师,还是对我们关爱有加的薛老师,或是其他诸位不晓其名却对我们温言勉励的老师。他们总能让我感到深深的温暖,他们对于后辈是完全的、不遗余力的提携与帮助,那种浓郁的感情将一直激励并鼓舞着我。

冯龙刚:

实践是使理想现实化的动力

怀着对暑期还要安排实习的不满,开始了本以为无聊的实习,但是在实习过后,我感谢与庆幸学校安排了这次实习活动,而我没有因不情愿而错过这次实习。用个夸张的词来说,这次实习简直是让我拨云见日,我了解到了在以前的环境中根本就了解不到的东西,感触良多。

书到用时方恨少。实习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与我们编辑出版专业很对口的任务――校对稿件。校对的是下一期杂志的样稿,当时想着没有什么问题,看过两遍就应该把错的都能给改了,但在做的时候才发现好多东西自己都记得不太清楚,甚至连有的改稿符号都记不清了,当时幸亏是老师让我们把稿子拿回家校。十页的稿子,我校对两遍,用了整整两天,虽然最后合格地完成了任务,但是碰到在以前一眼就可以看出的问题,现在却要查资料的时候,不由得悔恨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你们就要做那最先感受到变化的人。”这是在听袁秋乡老师讲座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袁秋乡老师在陕西的传媒界是有资历的名人了,但是袁老师讲话,没有让我们感到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她讲话很简单很朴素,依然是那样有激情,很能引起我们年轻人的共鸣,特别是当她讲到人生原则与工作原则相抵触的时候,遇到根本性的问题的时候,讲得铿锵有力:“人,要有自己的底线,这也是自己做事的最低原则,做事绝对不能低于这个原则。”我想不管我以后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这些话会是我前进路上的指向标,对我一生都有益处。

叶慧娟:

我在实习中成长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宝贵的知识和经历,认识了与我以往所交往人群不一样的同事,感受了与我的校园生活不一样的作息时间的改变,这些知识和经历都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这些前辈甚至会指导我今后一生的学习道路,这些所有感受和收获都是我踏上职业道路的练兵场。

在此期间,我参与了《大众文摘》的审读工作,与老审读员的交流沟通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老审读员们认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我自愧不如。前后两周的初步审读和深入审读,使我对课本上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贴近实际的认识。刊物的风格要靠文章和版式来体现,要靠多种手段提升杂志品位。在审读过程中,期刊的市场定位、内容、格调、编校质量、图片、广告、目录、栏目设置、封面等都是重点考察对象。初步审读时,我还带有急躁毛糙的情绪,没有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当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时,当资深的老前辈侃侃而谈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学。所以在接下来的后续工作中,我认真查阅了《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以及《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8月9日的下午,我走访了位于西安市西七路的纸张批发市场,通过这次调查,我对纸的规格、尺寸、分类及用途等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实践工作中的生产生活用纸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商户打交道,我还学会了一些沟通的语言技巧和人际交往的经验。此外,我还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采集到的纸样做成了手工纸样板,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加深了我对纸的认识,我愉快而有效地完成了这项活动。

上一篇: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企业的危机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