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

时间:2022-09-21 08:30:40

12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指起病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以基本个性改变、特征性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及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儿童期常见的精神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也给家庭带来情感和经济负担。我们分析了近两年来入住我院的12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科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2例,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病例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5-15岁,中位年龄10岁,小学生45例,中学生71例,高中阶段6例(六年级至初三阶段居多)。

2 临床表现

2.1 感知综合障碍 61.5%的患儿具有各种形式的幻觉,如看到鬼怪和动物,不完整的人形和动物,凭空听见议论、嘲笑、指责或命令他的声音,有的患儿认为自己变丑了,不停照镜子。

2.2 情感障碍 80.3%的患儿表现比较典型而突出,如不与人接触,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对亲人冷淡,常无故傻笑或哭泣。患儿常在夜晚降临或临睡前出现无特定对象的、莫名其妙的紧张性恐惧。

2.3 思维和言语障碍 53.3%的患儿具有思维障碍,以妄想为主,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对父母仇视,有思维被洞悉感,认为自己想的别人都知道,或夸大自己的才能,空谈政治、哲学等。言语障碍有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或缄默不语。

2.4运动障碍 31.1%的患儿交替出现紧张和运动性抑制,前者如刻板动作、冲动和模仿言语,起步乱跑、以头撞墙、在身上乱抓、尖声大叫;后者如呆立木僵状,大小便失控和不思饮食等,少数患儿有强迫动作和仪式行为。

2.5自知力缺损 95.1%的患儿自知力缺损,不认为自己有病而拒绝治疗。

2.6社会功能受损 63.9%的患儿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发呆发愣,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乃至不能上学,严重者不愿料理个人卫生。

3 护理干预的措施

3.1 心理护理 因患儿年龄小,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心理活动正处在发展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表达能力差,依赖性强,具有明显的紧张、害怕、恐惧心理。因此对患儿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多加关心,使其有在院如家的感觉,减轻其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对患儿说话要注意说得具体生动形象,让其能理解接受。在患儿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儿歌比赛、猜谜语、智力游戏等,鼓励患儿参加,对其中表现好的予以奖励,从而提高患儿对住院的兴趣,提高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患儿康复【2】。

3.2分组护理 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病情轻重和文化程度等,实行分组,可以将患儿分为大组(高中生)、中组(小学四年级到初中生)、小组(小学一到三年级)三组。每组由固定护士执行任务,组织开展活动,按每日活动计划进行,户外活动包括晨练、散步、球类活动;室内活动如画画、打乒乓球、做操、看电视、听音乐、玩玩具、书刊画报及学校课本阅读。在组织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病情、性格特点、爱好特长,不能强求一致,要求过高。特别注意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对作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也可以排练歌舞演出比赛等。激发患儿在集体活动中对生活产生兴趣,转移他们对病症的注意,消除患儿对病态的体验,密切和周围人的关系,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康复。

3.3生活护理 了解患儿在家时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建议提供多样的饮食。对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给予照顾,如喂食或协助其大小便,长期卧床者要帮其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对睡眠有障碍者要特别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护理操作时注意“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指导患者晚餐不能过饱,控制其饮水量,睡前温热水泡脚以促进其睡眠。

3.4安全护理 对具有攻击性、违抗性的患儿,针对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诱导和劝解,指导患儿多读有益的书刊和收看有益的电视,对其讲述攻击性或违抗的危害性,细致观察记录患儿的行为,对其微小的进步予以表扬。勤查潜在的危险物品和病房的安全设施,。指导家属做好安全陪伴,对攻击强,容易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患者,应转至封闭病房治疗。对于低龄患儿,更应注意防烫伤、防坠床、防跌倒、防走失。

3.5药物副反应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熟悉各种药物的副反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同时对患儿要加强解释和安慰,解除其焦虑情绪。

3.6康复期护理 对患儿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使其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及服药的依从性。还要对其家属进行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对患儿进行家庭护理;如何让患儿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可能的复发征兆等,为患儿出院后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和条件。

3.7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在病情缓解、自知力恢复后,及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儿树立重返社会、学校的信心和能力;做好出院指导,指导家长注重培养患儿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更好地预防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 78.

[2] 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因和技巧[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11): 873~874.

上一篇: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对...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