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目标 促进有效学习

时间:2022-09-21 05:55:42

巧用目标 促进有效学习

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有“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课堂上给学生的活动与探究的时间不少,但缺少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情况的了解;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看是热热闹闹的课堂,其课堂的学习效率是低下了。基于这样的学习现状和崔允教授提出了“基于课标”的教学,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目标导学”的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什么是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是“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以落实课时学习目标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学习效果的基本手段,激励、指导学生达成学习要求。目标导学的目的是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施学习和完成学习目标。

二、怎样做目标导学

一般情况下,目标导学式的课堂模式由三个程序组成,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指导的作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以苏教版必修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标导学”模式。

(一)目标导学――教师设标创境,学生明标启思

为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在上《糖类》的前一天,设计了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案。学案分两大块,第一块为知识储备的检测,包括“例举生活中属于糖类的物质”、“糖类与甜味的关系”以及“检验淀粉的方法”。第二块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供“糖类与碳水化合物关系”、“糖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等思考题,通过预习获取新知。最后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列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为:

(1)知道糖类的组成;

(2)了解糖类的主要化学性质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3)认识糖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仔细阅读并对照学习目标,找出自己较薄弱的部分,完成后再上交。在这一程序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疑点、生长点。依据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对学习目标“熟悉程度”的评估,发现对“糖类的组成”是很熟悉的,就不再是课堂的学习目标了。

(二)活动建构――教师纠正指导,学生探究互助

在课堂的第一环节,约五分钟的时间,学生交流学案上的疑点和错误之处。对于学生普遍错误的地方,即“甜的物质都是糖类”,提供“糖精”的结构简式,引导学生从糖类组成和来源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深化一些重要的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习很主动、投入。

课堂的第二环节为核心环节,通过交流与讨论,完成了“常见糖类的物理性质”与“有关水解、氧化反应类型”的学习。通过活动探究落实了“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主要性质和应用”等内容。接着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并用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得出了淀粉水解产物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再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秸秆、高粱等植物,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还得出淀粉、纤维素的应用。

(三)当堂达标――教师测标反馈,学生达标巩固

在经过思考、讨论和探究后,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根据班级的学习目标,学生独立完成了有关糖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葡萄糖氧化性和淀粉水解的检测题。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和检测题完成情况,反思课堂上知识的落实。发现问题,能补救的就及时补救,如检测题“用一种试剂区别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部分学生有疑问,课堂上就进行了实验验证。然后请学生总结交流课堂的收获,教师再一次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后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分知识点提供课后巩固练习,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选择,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三、关于在课堂中采用目标导学的一些收获

(一)关于学习目标的确定

首先要研读课标、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在具体操作时,先进行课前检测和提供课标的学习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原有知识储备;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定准适合本班的学习目标。如学生相关基础不扎实,就降低目标要求,从落实基础入手,使学生能接上原有的认知起点,慢慢引入最近发展区。

(二)关于活动建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被动学习的效果较差,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化学实验就是很好的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操作过程中有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和用眼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在平时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把时间还给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手下解决,从而共享同伴互助后的成果。

(三)关于当堂达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对照学习目标所描述的要求设计检测题,评判学生的学习目标掌握情况。纸笔测验是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它规范统一、易于操作。但我们在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落实情况时,不能一刀切,都采用纸笔测试,因为它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难以评价学习过程。所以适当的时候要采取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彻底落实好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永.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祖浩.化学必修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教学指导意见(化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下一篇:如何有效把握文学作品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