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校享受知性旅行

时间:2022-09-21 05:20:33

相约名校享受知性旅行

一直很喜欢利群集团的电视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还有那看风景的心情。其实,多数国人的旅行观还停留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了家什么都不知道”的阶段,大包小包购物也多是为了馈赠亲朋或是孝敬领导,旅行之于他们,基本上是一个“累”字,基本没有体验多元文化魅力和亲密接触自然的意义。更不要说欧美和亚洲各国LV专卖店里操着中国各地口音吵吵嚷嚷拥挤不堪的中国大陆消费客了。

在我走过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里,每到一处,一定要看的是当地的大学。《四书》中《大学》篇的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谓大学之道,一直是以“止于至善”为校训,这是在我母校里常谈常新的话题。对于这样一个深邃的命题,我固然无法给出答案,但也每每借着旅行的机会,徜徉于校园,体味不同的意蕴。

香港大学

――“我有如游子归家”

港大是香港最早的大学,也是当今大中华区里的顶尖学府。来到港大的时候,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毛毛细雨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最具英式建筑特色的Main Building,它采用后文艺复兴主义的建筑形式,包括两层的巨型爱奥尼柱式及舍利安那式拱窗,以当时流行的红砖及花岗岩构造。中部的钟楼高踞于入口的车廊之上,几乎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标式建筑。后来《色戒》上演时,猛然发现“王佳芝”他们当年的岭南大学义演募款支持抗日那一幕,拍摄地点就是这座古色古香的Main Building。而现在,这座建筑已是港大学生拍摄毕业照的不二之选,很多香港的新娘也极为青睐将此地作为外景。在港大学生中间,据说一直流传着“猛鬼冰雕城”的传说。有趣的是,真的有不少学生号称在这里见到过鬼,而且绘声绘色,描述非常逼真。众多掌故之外,Main Building最为重要的身份是香港大学文学院所在地,众多大师级人物在这里传道授业、纵横捭阖。一个个木质大门上,随处都可以发现W.D. Ashcroft这样蜚声全球的名字,那里是他们的办公室。

港大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它的荷花池。香港地狭人稠,土地以港岛最为昂贵,所以香港的多数大学都建在九龙。独有港大坐落于香港的中心地带,临近中环商业区,寸土寸金,因而校园布局非常紧凑。但是即便如此,虽然几十年来港大校园历经无数次的规划和扩建,但无论校方或师生,都舍不得校园中的荷花池,死心塌地的守护它、保存它,就好像守护着大家当年的一段流金岁月。每每荷花开放之时,总能吸引远近人士,流连忘返。当年孙中山先生求学的香港西医书院即是港大医学院的前身,因而中山先生算是港大的首批校友。2003年,校方在这荷花池畔竖立起了一座中山先生的铜像,后书“我有如游子归家(I feel as though I have returned home)”,这是1923年先生访问港大,向400多名师生发表演讲时的感慨。铜像身边的石墙上,刻有知名学者饶宗颐教授墨宝:“扶林嶷嶷,上庠奕奕,我之有知,根基是植”。荷花池如今有了中山先生像的相伴,彷佛代千千万万港大游子倾诉着:人分飞,爱相随。

新加坡国立大学

――Bukit Timah的南洋记忆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学,国际排名稳居全球前30位。在华人占主流的新加坡,除了NUS的官方校名,本地华人都称它为“国大”。国大能够以新加坡弹丸之地跻身世界名校行列,除了其明显语言优势,主要在于巨额的资金投入和一流的管理理念,由此吸引着比肩欧美的强大师资阵容。国大现有三个校区,Kent Ridge为主校区,正在建设中的Dover大学城将是2010年首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奥运村,而Bukit Timah校区则是国大历史上最早的校园,目前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法学院和几个重要研究所的所在地,也是笔者求学的所在。

Bukit Timah校区坐落于Bukit Timah自然保护区和新加坡植物园之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新加坡最早的大学Raffles书院的校址,该校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包括李光耀在内的各国大半政商名流要人都曾在此求学。1940年日本入侵新加坡的危急时刻,当时还非常年轻的李光耀就曾在这里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号召同胞抵抗日寇。

Bukit Timah校区最吸引人的是那几栋兼具英伦与欧陆风情的建筑,皆是砖色房檐与白色楼栋,配以南洋特有的百页门窗以适应当地常年的高温湿热多雨气候。Oei Tiong Ham Building是20世纪有“世界华商首富”之称的黄仲涵先生捐赠的,此人富贾南洋,为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的岳父,将掌上明珠黄蕙兰小姐嫁于顾外长。门厅里的大理石碑上镌刻了众多捐资者的芳名,诉说着海外华侨兴资办学的热切情怀。如今,这里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所在地,以华人社会里最受尊敬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先生的名字命名,旨在培养亚洲未来的公共部门领导者。校区内的Eu Tong Sen Building与Manasseh Meyer Building亦是以捐资的华人富商余东旋和犹太裔商人Manasseh Meyer的名字命名,彰显着Bukit Timah校区厚重的历史积淀。而新近命名的Li Kashing Building则为了纪念李嘉诚先生捐资1亿新币(约5亿人民币)资助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慷慨善举。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10月举行的大楼命名典礼,两位华人世界久负盛名的李姓巨头再度聚首一堂,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旧容光焕发。他们一政一商,虽然人生轨迹迥异,但都秉持勤奋与坚韧的人生信条,创下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殊途同归。李嘉诚先生用八个疑问句与三百名学生共勉,给人以无尽的启迪,也叩问着每一个公务人员的内心:你们的影响力会是什么?你们是否因忠诚而贤满天下?是否因坚守公义而受人尊敬?是否因在促进和平与营造机遇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而为人所知?是否在点燃希望方面带来影响力?是否成为自由的捍卫者、是否沉默社群的声音?你们是否具有捍卫真实和公正观点的勇气,有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精神?你们是否志洁行廉,足以摒绝野心及不义之财的诱惑?

Bukit Timah校区的一大特色是8幢主体建筑围绕出两个天井式的空地,全部是绿草茵茵,并种有几株菩提树,每到夜幕降临,绿色灯光映照,分外美丽。有时还会在草地上播放电影,让各国学子享受别样的惬意时光。

哥伦比亚大学

――这里是真正的殿堂

2008年6月,我赴美参加学术会议,班机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甫一降落,旋即赶往座落在曼哈顿西部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是世界多少莘莘学子梦想的所在。创建于1754年的哥大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是著名的常春藤联校之一,稳居全球大学排行榜的前五名。19世纪以来,哥大培养出了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两位总统,艾森豪威尔总统也曾出任哥大校长,下届美国总统热门候选人奥巴马亦是该校毕业生。而蜚声华人世界的李政道、马寅初和胡适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杰作,告别《正大综艺》后的杨澜也选择来此求学。

与耶鲁、康奈尔这样的“大农村”不同,哥大唯一的校区就坐落在纽约中心曼哈顿。此地一直治安欠佳,严重时学校官方网站上甚至都警告学生不要晚间出门,并且不要携带过多现金。尽管如此,这里仍旧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络绎人群。走在哥大校园,就像行走于一座充满古典韵味的建筑殿堂。图书馆是校园的中心,是一座由十根巨柱支撑起的宫殿式建筑,并有一个和麻省理工学院招牌建筑类似的穹顶。正门前端坐的是Alma Mater女神,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母亲之神,这里寓意为母校。图书馆前的广场是哥大的中心,四周有美国开国元勋汉米尔顿等人的铜像,告诉人们这所高等学府在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哥大校园面积有限,但是漫步其间,就会发现一座很不起眼的建筑或许就培养出过一位世界级的大家,或是孕育过一段传遍全球的佳话。如果不是楼前草坪上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你很可能会忽略了这座四层小楼里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而这里的讲台上曾经有哲学大师杜威、内格尔扬名世界的滔滔宏论,也有胡适、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不远处另一座看似普通的古式建筑,则是大名鼎鼎的新闻学院,门前非常骄傲地镌刻着“1912年,约瑟夫・普利策创建”。不到百年间,这里走出的数以万计的媒介精英将母校的声名带到了各大西方主流媒体。每年,由哥大新闻学院颁布的普利策奖,早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的风向标。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将普利策的那段名言保留在新闻学院的大厅里:“我们的共和国将与媒体共存亡。拥有训练有素、是非分明、有勇气为正义献身的智能型报人的有能力、公正、具有民众精神的媒体,就能够维护那种公众品德,而缺乏它,人民大众的政府既虚伪又令人嘲笑。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一个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塑造共和国未来的力量掌握在未来的新闻记者手中。”

大学之旅,刚刚启程

2000年参加高考前,有一本名为《走向清华北大》的励志书在同学们中间传阅,吸引着众多向往的目光。那个时候,清华园、未名湖几乎就是心目中理想大学的代名词。而今,走的地方越多,对大学之道的领悟便愈发深切一层。很多的感触其实并不在于抽象的文字,而在你行走于校园中的那种体验,甚至一座建筑、一次演讲、一个学生中流传的掌故。旅行本来应该是种体验,不要为了别人而旅行,不要让一次疲惫又花钱的旅途下来,行囊中只有为亲友塞满的礼物和数码相机里站在景点前留影的你。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波士顿大学、罗马第二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泰国国立政法大学……我的旅行包慢慢填充着,知性的大学体验一直在继续。

上一篇:一个大学生的“卡奴”生活 下一篇:李才旺书画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