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新风口

时间:2022-09-21 04:36:05

一个月暴涨48200%!对,你没有看错,的确是482倍,这是一只名叫瓷爵士(831441.OC)的新三板股票4月的涨幅。

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陶瓷餐具销售及陶瓷餐具修复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于2014年12月11日挂牌新三板协议转让。482倍并不是瓷爵士疯狂的极致――4月1日,瓷爵士股价由前一交易日的0.01元涨至7.01元,单日涨幅高达70000%。

一夜天堂,一夜地狱。

4月2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832168.OC)股价从开盘价52元最低砸落至1.01元,以4.86元收盘,暴跌90.98%;翌日,中科招商股价开盘即又回升至50元上下,当日收盘报收于41.94元,涨幅762.96%!

这就是“任性”的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由于没有类似于主板的涨跌停板限制,交易规则也迥异于主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大悲大喜――单日涨幅超过千倍或跌幅近99%的案例都并不少见。

相比之下,创业板上市公司暴风科技(300431.SZ)的35个涨停、较发行价250倍的涨幅简直弱爆了。

即使按照代表新三板市场整体情况的三板成指(899001),2015年以来的涨幅也超过70%,最高涨幅超过100%;从投资者入市情况看,截至2015年3月末,开通挂牌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较2014年底增长63%;从挂牌公司情况看,2015年以来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数量逾800家,总量近2400家,总市值突破万亿元;从市场活跃度来看,新三板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已经突破10亿元,完爆2013年年成交金额!在财富效应的引领下,新三板定增市场同样火爆,仅4月挂牌企业就完成115次定向增发,有的企业还没等到路演,定增额度便被一抢而光。

一个新的投资风口正在快速形成!伴随着新三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的热情也被迅速点燃。

中信证券表示,随着新三板制度构建的逐步完善,制度性溢价所带来的套利空间快速收窄;随着市场关注度的显著提升,未曾被资金肆虐的部分估值洼地正被快速填平。

正如流传于网络被誉为2015年最浪漫的诗《新三板挂牌》中所写道的:“亲爱的,我们去新三板吧!/我带着你,你带着公司/传统产业也好/互联网+也罢/横穿 挂牌/暴走 做市/让我们来一场/说赚就赚的旅行!”

下一个Amazon(亚马逊),下一个Genentech(基因泰克),下一个BAT(百度、阿里、腾讯)或许正在新三板诞生。

十年磨一剑

新三板被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聚集了大量成长性较高的高科技企业。新三板挂牌门槛低、成本低、审核效率高,是成长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转让、定向融资的有效选择,也是拟IPO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有力跳板。

近年来,在诸多利好的推动下,使得新三板市场站在了新的“风口”上,社会关注度及资金参与度不断攀升。

历时十年,新三板才从无人关注的角落走向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

新三板起源于2006年,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两网”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2012年,在中关村基础上又新增了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三个试点区。随着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以及2014年引入做市商制度,新三板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在国务院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新三板承载的市场功能也开始显现。

从“两网”到三板,再到新三板,名称的变迁涵盖了中国场外股份交易市场的漫长发展历程。

“两网”即1990年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成立的STAQ法人股流通市场以及1993年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成立的NET法人股市场,两者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

此外,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截至1997年,全国出现100多个地方性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期间有相当数量的个人违反规定入市交易,法人股交易实际上已经部分个人化。而国家无法对这些场外市场予以有效监管,给金融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997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关闭非法股票交易市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将非上市公司股票和股权证交易都视为“场外非法股票交易”而命令禁止。随后,包括STAQ、NET系统在内的各地交易系统陆续都在1999年底前全部关闭。

2001年6月,为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经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启动代办股份转让工作。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定申银万国等六家证券公司代办原“两网”系统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业务,由此确立了中国由证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场外交易制度,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于2001年7月正式开通,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随后挂牌。

为解决退市公司的转让问题,2002年8月起,沪深主板退市公司(包括退市的B股)被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由此,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成立,被称为三板,与新三板相对,亦被称为老三板。

老三板由于挂牌公司资质较差,升板到主板上市的难度较大,自成立之后一直乏人问津。2006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因其与老三板标的明显不同而被称为“新三板”。

新三板设立以来,由于其制度的设计原因,始终存在流通性不强、融资能力弱、参与人数少、关注度小等问题。截至2011年底,新三板市场仅有91家挂牌公司。随着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推出,场外市场建设的呼声渐高。

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批扩大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同时,《非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细则的正式突破了股东200人的上限限制。

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构建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的重要里程碑;同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随后,证监会先后了《关于修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审核指引》等七项配套规则。

2014年,监管部门继续不断地给予新三板政策暖流,陆续出台了政府补贴制度、做市商制度、定向增发等制度,从引入企业挂牌上市、促进交易量和流动性、提高融资效率的角度完善市场,对新三板市场各方参与者均构成利好。

尤其是引入做市商交易后,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股票交易分为协议转让方式和做市商交易。其中,协议转让是由买卖双方在场外自由对接达成协议后,再通过报价系统成交;而做市商交易是由券商作为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

在政策的扶持下,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挂牌企业数量增加1233家,比2013年增长355%,超过了之前八年所积累的数量,累计达到1580家(2006年新三板成立时,挂牌企业数量仅6家)。

2015年3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新三板两大指数,即三板成指与三板做市(899002),分别包含样本股票332只、105只。

兴业证券认为,新三板首批指数的推出,是新三板扩容以来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进入“指数时代”的新三板市场不再是一个零散的市场,而将作为一个整体受到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若以前的新三板因为缺乏一个量化衡量的标准而受到诟病,那么指数的推出可以向潜在投资者展示新三板成长的力量。

截至2015年5月12日,短短起步一年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已有近2400家,待挂牌家数为72家,申报中家数为882家。机构预计,到2015年末的挂牌公司数会超过3500家,到2016年底会超过5000家、五年内挂牌公司超万家是大概率事件。

新三板的美好时代

新三板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板市场(主板和中小板)、二板市场(创业板)、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区域股权转让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而新三板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其定位是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服务平台。

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越来越多地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万户,同比增长11.8%;个体工商户4564.1万户,同比增长2.43%。小型企业占比30.37%,微型企业占比66.93%,共计占比97.3%;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然而,融资困难却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3年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包含股票和债券的直接融资只有2.02万亿元,占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仅为11.7%。而且,有限的直接融资额度也大都由大中型企业获得,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业务发展往往受限于资金瓶颈。

而新三板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定位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权交易、资产重组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减轻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信证券表示,新三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壮大。与主板、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市场挂牌标准低且政策支持力度大,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有巨大帮助。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有句名言:“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但是时间说明一切。”在挂牌上市方面,新三板市场与纳斯达克市场有相似之处,实行注册制,对盈利、资产、股本等财务指标并无要求;在融资和并购方面,新三板市场采用备案制,股份锁定和发行价格并无要求,发行对象要求也极为宽松。

新三板对挂牌企业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公司经营满两年,二是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三是公司股权明晰,有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

相对之下,一板、二板上市门槛则要高得多。其中,一板上市需要公司经营满3年,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尤其在财务指标上比新三板要高: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等。

二板上市也需要公司经营满3年,要求主营业务突出且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在财务方面: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创业板对企业盈利要求有两个标准,满足其中一个即可,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正是由于宽松的进入门槛,又适逢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新三板进入最美好的时代。

中信证券表示,首先,中国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意味着生产人口正在向消费人口加速转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变革加速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巨大的互联网人口使得中国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同样也能将“巨国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中国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轨的时代,信息经济时代新的商业基础设施加速形成,为附着在信息技术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再次,中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海量的创投资金亟须找到对接的平台。

在中国经济降速换挡的阵痛期,创新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本届政府提高如此的高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且被总理多次强调,“创客”一词也因总理的倾力关注而从小众走进大众视野,总理更是多次走访创新企业,释放出对“互联网+”等的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明确支持信号。

创新也需要资金,钱从哪来?只能靠融资,但传统的信贷间接融资显然不利于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出路就在于股权直接融资,但主板市场高高的门槛又把创新型拒之门外,此时,新三板存在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中信证券表示,从融资角度而言,新三板定位于为创新型、创业型以及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而从投资角度而言,新三板定位为全国市场、公开市场以及集中交易市场,新三板不仅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同样也是应时代而生的新型资本市场。

成长型企业大本营

中信证券认为,新三板是中国新经济形态的写照。

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是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的真实映射。从2002年至2014年,A股的市值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各行业2014年年末的市值占比与2007年年末市值占比的差值计算,石油石化、交通运输、银行、煤炭、钢铁等行业市值占比均出现了显著收缩。与此同时,市值占比不断创出新高的行业则主要集中于建筑、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元器件、传媒,以及电力设备(剔除强周期的非银金融)等行业。截至2014年年末,石油石化、钢铁、电力、房地产和煤炭五大行业的市值占比累计为20.08%,较其最高时下降了近34%;而市值占比快速扩张的国防军工、传媒、计算机、电子设备、电子元器件其2014年末累计市值占比为11.5%,较其最低时仅上升8.31%。

主板市场诞生十倍股的行业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彰显资本市场的时代变局。中信证券统计了所有A股上市以来的表现,发现房地产行业总共诞生了21只十倍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形态的变化,主板市场诞生十倍股的行业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最近十年在医药行业诞生16只十倍股,而最近五年电子元器件行业诞生8只十倍股,最近三年传媒行业诞生了3只十倍股。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经济形态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目前A股市场对新经济的映射远远不够。

中信证券表示,新三板的市值结构更能反应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目前新三板总市值已接近万亿量级,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总市值分别占比26%和11%。这与A股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分别仅占9.2%和5.1%形成了鲜明对照。进一步对照美国市场的市值结构可以看到,罗素3000成份股中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三个板块总市值占比分别为21%、17%、14%,与新三板当前的市值结构非常类似。由于新三板挂牌制度更趋市场化,因此当前新三板的市值结构不仅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国未来新经济形态的写照。

随着信息化对中国经济的不断冲击和重塑,中国经济的生产力特征从集中规模化向分布式多元协同演变,使得中国企业组织形态呈现出资产少、规模小、机制灵活的特点,A股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变化正在验证这种趋势。截至2015年4月30日,新三板2344家挂牌企业中,净资产规模处于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合计1477家(剔除净资产为负),占比达到63%。

“新三板挂牌条件对公司现金流、净资产、股本总额均无要求,只需公司存续期满两年,且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不仅顺应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也使得新三板成为中国股市制度改革的实验田。因此,制度红利是新三板市场与生俱来的一大优势。” 中信证券认为。

增速远超主板

广发证券统计显示,成长能力方面,新三板公司成长性显著优于中小企业板,盈利增速较创业板显优势。

新三板公司2014年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86%、28.80%,显著高于中小企业板的11.55%、10.86%;与创业板相比,虽然新三板公司营收增速低于创业板的28.39%,但是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创业板的25.08%。

盈利能力方面,新三板公司盈利能力较中小板优势明显,其ROE领先创业板。2014年,新三板毛利率、净利率和ROE(整体法)分别为26.81%、7.92%和13.53%,显著高于中小企业板的21.54%、6.58%和9.34%,ROE方面,创业板仅为9.57%,低于新三板的13.53%。总体来看,新三板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均优于中小板、创业板。

广发证券根据2014年年报数据测算,截至2015年4月30日新三板PE值(整体法)为42.75倍,低于中小企业板的58.24倍和创业板的98.18倍,高于全部A股23.39倍的PE值。

但广发证券认为,新三板具有高成长性,以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测算,2016年PE将降到33.19倍,总体估值偏低。

分行业来看,新三板日常消费、材料和工业的PE值较低,分别为24.95倍、31.34倍和33.24倍,根据行业2014年净利润增速测算,电信服务、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由于其高成长性,2016年也将有一个较低的估值,分别为22.25倍、25.06倍和26.62倍。

广发证券测算,新三板PB值(整体法)为5.33倍,低于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5.55倍和8.21倍,高于全部A股的2.91倍,其中能源、材料、工业和日常消费PB值较低,分别为3.66倍、4.29倍、4.31倍和4.32倍。

产业思维主导盛宴

在新三板这场资本市场的盛宴里,嗅觉灵敏的投资者自然不会缺席。

资料显示,新三板投资人队伍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3月末,开通挂牌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总数为79751户,较2014年底的49004户增长63%。其中,合格投资者为37732户,较2014年底14990户增长152%;而同期受限投资者则由34014户增至42019户,增速为23.5%。

那么,新三板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中信证券建议,在中国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三板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包括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受益于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机融合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专注于为传统产业和政府信息化提供支撑的领域。

主线一: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医疗保健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业。

主线二: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的消费服务业。从2000年-2009年,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上升近10个百分点,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带来了制造业和投资品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情况从2009年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投资品和制造业的盈利能力连续下滑,而A股消费品的ROE基本维持14%左右。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GDP比重上升至36%,并且随着中国资深富裕消费人群的扩大,个性化的商品、丰富的品类、无形的优质服务以及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将吸引新的主力消费人群的目光。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消费升级并且相对主板稀缺的细分子行业,如电影娱乐业、中高端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个性化的专业零售企业以及体育消费产业等。

主线三: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过去十年,中国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高速增长,从2004年的7091亿元猛增至2013年的3619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1%,行业的高景气带动相关板块和公司市值快速增长。在2009年,交通运输业迎来景气最高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曾达到48%;与此同时,航运港口、航空机场、公路铁路的总市值纷纷创出新高。随着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换,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正出现快速增长。从2012年开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超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4年该数据上升至36%创历史新高。中信证券建议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角度寻找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细分子行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等。

主线四:受益于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机融合的智能制造业。早在 2012年,《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对全球制造业的演进趋势做了明确判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制造业正发生着巨大转变,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下一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入2015年,随着政府扶持智能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智能制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主导中国特色的“工业4.0”。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包括智慧工厂总包商、智能化设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和传感器、数据领域的云制造+3D打印。

主线五:专注于为传统产业和政府信息化提供支撑的领域。信息技术对广告传媒业以及商贸零售业的改造一度成为最近两年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概念。而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改造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将目光沿着产业链进行逆向搜索,重点跟踪信息技术对能源、金融、制造业的流程再造。

除此以外,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政府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投资将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移动互联等领域的IT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为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提供支撑的新三板挂牌企业。

多层次策略掘金

中信证券根据不同投资者的偏好,根据定量(财务)、定性(产业思维)、股东结构和二级市场比较梳理出六大投资策略的七个股票池。

(1)财务优异:综合考虑2013年和2014年收入和利润成长性、2013年盈利能力,建议关注凯路仕(430759.OC)、信达智能(830937.OC)、润农节水(830964.OC)、维珍创意(430305.OC)等29家公司;

(2)制度红利:参考创业板IPO的财务条件进行筛选: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且持续增长,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的营收增速均在30%以上;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建议关注红豆杉(430383.OC)、有友食品(831377.OC)、中海阳(430065.OC)、蓝山科技(830815.OC)等92家公司;

(3)稀缺标的:目前A股主板/创业板稀缺的6个行业,包括香业、租赁、石墨烯、即时检测(POCT)和生物医药。建议关注古城香业(830837.OC)、融信租赁(831379.OC)等;

(4)估值洼地:比较新三板做市转让板块公司PE和对应A股板块PE,寻找估值折价超过50%的公司,建议关注强盛股份(831184.OC)、扬子地板(430539.OC)、永继电气(430422.OC)、公准股份(830916.OC)等42家公司;

(5)做市商偏好策略,建议关注的核心指标依次是:总股本处于3000-6000万股;总资产处于1亿元-2亿元;毛利率和ROE不低于35%和15%;营收规模不低于1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相关标的如微创光电(430198.OC)、中际联合(831344.OC)、泰诚信(430101.OC)等25家公司;

(6)研发驱动策略:根据研发投入驱动市值增长的逻辑假设,构建了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这一参考指标,并综合考虑收入规模和行业属性。相关标的如纳晶科技(830933.OC)、仁会生物(830931.OC)、一铭软件(831266.OC)等30家公司;

(7)强势股东策略:考虑到知名PE/VC 和强势股东的引入有利于挂牌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加速公司成长、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带来的潜在兼并整合机会,建议关注挂牌企业具有强势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具有国资背景的挂牌企业,如点点客(430177.OC)、昊方机电(831710.OC)、方林科技(430432.OC)等22家公司。

对于掘金新三板的策略,申万宏源则建议,新三板投资介于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之间,不同于A股二级市场传统的盈利模式和投资理念,新三板投资需要引入PE/VC思维和投行思维。

申万宏源认为,新三板投资的盈利机会在于公司成长、估值溢价和做市盈利,需要特别警惕业绩波动、公司治理和流动性三大风险。

采用自上而下策略的,应略偏重估值溢价,建议关注四大方向:商业模式足够新颖和稀缺,行业空间够大,容易并购退出;吸引做市商、PE/VC或上市公司参与;受益于分层、竞价和转板等制度红利;A股或美股映射恩泽所及。采用自下而上策略的,应更偏重公司质地,不要忽视公司治理的考量。

同时,申万宏源提醒,新三板有大量初创期、尚未盈利、尚无可比的公司,需要创新并综合运用多种估值方法。

上一篇:当面对抉择时…… 下一篇:石大胜华“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