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诗歌 预测试题走势

时间:2022-09-21 03:43:39

解读高考诗歌 预测试题走势

问:2014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全国18套试卷均涉猎了诗歌鉴赏。能否介绍一下各套试卷的诗歌鉴赏试题,并作一下简要评析?

答:今年全国各地的诗歌鉴赏试题是百花竞放,精彩纷呈。全国17套试卷共涉及到了21位不同作者的22首诗歌,其中唐诗6首,宋诗9首,古体诗1首,宋词3首,清词1首,元曲1首,清散曲1首,体裁可谓之丰富,取材时间跨度已可谓之大,从西周至清,已逾千载。在该考点试题的赋分值上各地试卷均在6分以上(平均约8分)。各地试题一览表格如下:卷别作者朝代及类别组卷方式分值江西卷苏轼宋诗单篇赏析8分新课标Ⅰ卷李清照宋词单篇赏析11分新课标Ⅱ卷韦庄郭震唐宋诗比较阅读11分重庆卷张潮清散曲单篇赏析7分辽宁卷周晋宋词单篇赏析7分广东卷万树清词单篇赏析7分福建卷孙周卿元曲单篇赏析6分浙江卷李端徐照唐南宋诗比较阅读7分安徽卷马子严南宋词单篇赏析8分山东卷陈与义宋诗比较阅读8分四川卷赵执信宋诗单篇赏析8分北京卷杜甫唐诗单篇赏析11分湖南卷古诗单篇赏析6分天津卷黄庚黄公度宋诗比较阅读8分湖北卷罗邺唐诗单篇赏析8分全国大纲卷刘长卿唐诗单篇赏析8分江苏卷韦应物李商隐唐诗比较阅读11分与往年诗歌鉴赏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有这样两点突出变化:

1.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今年的唐诗7首,仅占诗歌鉴赏试题诗歌总量的30%;而相反宋代诗歌却“异军突起”,在今年的试题中出尽了“风头”;大家较为陌生的元曲、清散曲、古体诗绽露了“头角”。这种变化表明了诗歌鉴赏试题已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试题取材面的更加开放性。

2.名家名作已不再是“香饽饽”。今年的诗歌鉴赏试题中已寻觅不到众多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李白、白居易等“大腕”们的影子,即使有些许名家(如苏轼、李清照、韦应物等),但选的诗歌也是大家较为陌生的作品;而相反,一些“小人物”开始“亮相”。这表明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开放性。

问:今年的诗歌鉴赏试题如此多彩,都是从哪些角度设计题目考查的呢?

答:大家都清楚《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一个考点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后一考点是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因此,今年的17套试卷也不外乎考查以上两个方面,或单独考点考查,或综合交叉考查。下面就考查点作一归纳总结:

考查诗歌形象的有:广东卷,试题以简答的形式来考查对形象(景象)的特点解读,具体是根据意象分析其特点;山东卷,是两首诗歌的比较型鉴赏,问题是“诗‘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对这样的问题考生一定要结合诗中有关诗句,从人物的言行中把握人物行象。

考查语言主要有三套试卷,它们是:四川卷、湖北卷、全国大纲卷,所选的考查语言角度也不尽相同。有考查炼字(词)的:如湖北卷(考查“背”字的表达效果),四川卷(简要赏析“常、篇”两字的妙处),全国大纲卷(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还有以考查“诗眼”的方式来考查炼字的,如湖北卷;考查炼字的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考生一定体会该字在诗句中的特定内涵及用意。

考查技巧方面的也较多,可根据表达技巧的种类可分为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考查表达方式的是重庆卷,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天津卷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描写,安徽卷点面结合描写;考查修辞手法的有重庆卷(拟人)、辽宁卷(比拟)、湖南卷(比喻);考查抒情方式的有浙江卷抒情手法差异,一首为借景抒情,一首为用典抒情;考查表现手法的有江苏卷(衬托与想象)、重庆卷(虚实相生)、湖南卷(起兴)。对这样的考点,考生一定要积累一些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能接受未曾奋斗过的自己。考查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的,如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Ⅱ、江西卷、重庆卷、江苏卷、四川卷、重庆卷、安徽卷、等。此点考查多以要求结合诗歌内容(某个字词、某一二句、上下片或全诗)来具体赏析诗歌,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作答此考点一定要结合诗歌内容,恰当准确把握作者情感,不能拔高或降低作者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今年17套试卷中有五套试卷(新课标卷Ⅱ、浙江卷、山东卷、天津卷、江苏卷)是以两首诗歌的比较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的试题考查更加灵活,考查的能力更高,这也意味着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的原则是异中存同,同中见异。

总之,今年的诗歌鉴赏试题考查面可谓是面面俱到,并重点突出了对诗歌语言、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的考查。由此可见,“全面撒网,重点捕鱼”是广大学生备考诗歌鉴赏考点的重要思路和策略。

问:既然今年的诗歌鉴赏试题考查面极广,那我今后该从哪些方面做好诗歌鉴赏的复习呢?

答:诗歌鉴赏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是“鉴”和“赏”的交叉与融合。“鉴”主要是针对诗歌内容;“赏”是针对诗歌技法与情感。对诗歌鉴赏的备考要做到夯实常识,提升能力。夯实常识就是储备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如意象、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的概念、常用语或术语;提升能力就是遵循一定的鉴赏规律与技巧,在训练中提高鉴赏能力。

一、立足课本注重积累提高素养

1.立足课本回归课本

笔者认为在组织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首要任务是夯实课内基础,系统复习课内诗歌作品,尤其是《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牢固掌握鉴赏诗歌的重点。高考题中很多题目都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型如:湖北卷《早发》问题之一:这首诗如何表现“早发”之“早”请简要说明?而我们教材中学过一篇《商山早行》诗众如何体现“早”跟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湖南卷古诗《诗经》中的主要艺术特色,我们在学过的《蒹葭》中都接触过,重章叠唱,比兴手法;新课标Ⅱ卷中虚实相生表现手法,《唐诗宋词选读》中柳永的《雨霖铃》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担忧之情。由此可见,考点设计与教材联系是命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此类命题一贯遵循的原则。

2.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①积累常见意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借助意象表达主观情感,所以才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鉴赏这类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如:全国大纲卷《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作者选取了“白云、静渚、春草、闲门”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广东卷《望江怨送别》作者选取了“渺茫的江水、渐行渐远的扁舟、点点云霞”描绘了一幅悲凉寂寥的送别画面。

②掌握诗词内容分类。如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等,还应了解各类诗歌所表情达意的一般方向。

③了解一些作家的作品风格。如李白的雄奇奔放清新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意境雄阔、王昌龄的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苏轼的气势豪放飘逸旷达、陶渊明的简练含蓄平淡闲适等。了解了作家的作品风格对欣赏诗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欣赏其语言。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诗人的风格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如豪放的苏轼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一首极佳的婉约词。所以,在了解作家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还应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④掌握诗歌技巧鉴赏的术语。

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地开展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丰富多样的早读诵读形式,全体学生按学号轮流,每天一位,或朗诵,或鉴赏一首诗歌,获出示一道鉴赏试题,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们的诗歌“储备”。

再如在早自习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要读出感情、气势。并且最终尝试要背上。

课后经常在班内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鉴赏能力竞赛,效果很好,学生们学习诗歌的激情空前高涨。这样学生广泛地接触课本以外的作者和作品,素养得到提升。

问:能否对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作一下预测?

答:根据2014年全国17套试卷的诗歌鉴赏试题的总体情况和近年来命题中心“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来看,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会在保持稳定中略有创新――命题样式将更加灵活、考查点将更加全面,或许还有可能会有历史性的突破,另外分值上部分省份可能要有所增加(增至11分)。但这些变化都会让大家觉得出乎意料而又情理之中。下面就从诗歌的选择、考查角度与样式上作一预测:

诗歌的选择。从近些年的诗歌试题来看,命题者选择诗歌的标准很显然:思想内容积极健康,文质情理兼具,理解度难易适宜。2015年的诗歌鉴赏试题会继续沿袭这个原则,诗歌选择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譬如魏诗、南北朝诗歌、五代诗歌等,但唐宋诗歌毕竟代表了我国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所选范围的中心还是唐诗、宋诗或宋词,尤其是宋诗,大家应该特别重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唐诗重情(抒感),宋诗重理(阐释哲理)。

考查角度与样式。今年诗歌的考点是形象、思想内容和技法,这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所以2015年的诗歌鉴赏也会在重点考查这些方面的同时并会有所突破,难度会略有加大。考查的样式变化不会太大,但比较性诗歌鉴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文学鉴赏尤其是古诗文鉴赏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今年有五套试卷(新课标卷Ⅱ、浙江卷、山东卷、天津卷、江苏卷)采用了这种形式。明年这类题型可能会有所增加,这类诗歌鉴赏样式主要有两种题型:一、两首(或三首)题材相近或相似的诗歌的比较;二、更换某个词语某个诗句与原诗相应部分的比较或不同版本的比较。

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总之,现在试卷的命题思路越来越理性了,命题的形式越来越灵活与合理了,至于明年的诗歌鉴赏试题的“庐山真面目”怎样,就让我们在积极合理而切实有效的备考中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大豆品质下降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今年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超过1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