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9-21 03:41:59

简析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很重要,正如教育专家关鸿羽所指出:“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教育,是交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本文就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八种方法予以扼要分析,试图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04-01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所开展的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基础教育阶段所开展的养成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和言行训练入手,采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收到明显的效果。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对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处于可塑期,学校对于他们的养成教育不可忽视,抓住学生们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走向成功人生和幸福人生奠基。那么,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说来,应该怎样开张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自己深感所肩负的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责任的沉重,根据个人的学习和思考,结合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的经验,认为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方面可以尝试以下六种方法的综合利用来求取良好的效果。

一、与德育示范校创建的大目标契合

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是中小学教学管理方面的主线活动,要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与这项主线活动相契合,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的目标、方法、考评都设计为这一主线活动的具体内容。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统领地位,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置于其中,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使得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大目标联系起来,可起到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的作用,既可为德育示范校建设充实具体内容,又能够使得养成教育获取更充分的教育资源。

二、用“守则”和“规范”的尺度约束

“守则”对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做事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规范”对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做事提出了具体性要求,“守则”和“规范”教育是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的标准和尺度。作为学校领导者包括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带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守则”和“规范”的落实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守则”和“规范”的达标训练活动,让学生熟知,并能安之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开展养成教育的有益活动能让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教育形式,以活动的开展来增加教育氛围,进行行为方向的指点十分必要,效果也好。且通过不断地开张形式新颖的活动,会让中小学生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在行为上受到激励,不断地受到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影响,校正所存在的不足。实际上学校对于学生所开展的任何内容的教育都离不开活动这种形式,对于养成教育的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要取得最佳效果关键在于怎样设计和怎样组织,设计和组织得好,效果自然会好。

四、将加强师德建设作为养成教育的基础条件

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更主要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教师们承担着向学生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教师们既承担着将学校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安排和要求扎扎实实地践行好的具体责任,又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示范性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说教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说来,自己首先必须做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的楷模。须知,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拥有的为学生所共仰的声威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

五、让校园环境形成有利氛围

校园是学生的大家庭,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打造。从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看,既包括硬件条件的打造,特包括软件条件的打造,而无论杨建条件和软件条件的打造都需要投放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条件的优劣来决定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不要把校园环境的打造只看作为是“门面”的事情。学校杨让校园环境整洁起来、美化起来、亮丽起来、温馨起来,在硬件条件上不能含糊,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到最大可能。在软件条件上可通过师生的共同创意来打扮校园。如“让每一面墙壁都发出声音”,以名人名家的作品、格言警句来装点墙壁,以学校的荣誉或学生的荣誉见诸于荣誉窗,让宣传图画不断地在墙壁和橱窗的展示中不断地更新就是其中的很好的做法,要将校园文化环境努力营造得“以美促德、以美益智”。

六、持制度性规范进行考评和督导

对于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总体方向上有“守则”和“规范”,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学校,会因为校情的不同而涉及到具体问题,而且无论每一所学校所开展的养成教育都需要形成在贯彻落实的具体层面的制度,以更具体的可操作可度量的制度来规范、考评和督导方方面面因素。如建立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机制。学校应明确学生养成教育的职责规范和工作规范,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从学校的上级管理单位说来雅对学校的养成教育进行积极的领导和独到,学校自身也要按制度规范来严格考评自身的履职情况,包括教师的履职情况。如有的学校为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制定《德育考核评定手册》《素质发展报告手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十项要求》等等,都是一些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实行制度性规范的见证。

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为学生学做怎样的人的导引教育和塑型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重要工作和目标,不能疏忽,不能不作为,更不能时紧时松和流于形式。中小学校可以利用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方法很多,只要具有积极效应的方法都应该积极借鉴并努力尝试,目标是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养成教育做得更好,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上一篇:探析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下一篇:浅谈小学计算机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