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分析

时间:2022-09-21 03:21:45

飞机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分析

【摘 要】航空维修业作为民用航空产业链的基础部分,在保障航空安全、提高运输服务品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航空产业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越来越完善,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飞机维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Abstract】Aircraft maintenance industry as a basic part of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hain, play a key role in aviation safety, and enhance the transport service qua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igi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more perfec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Aircraft maintenance;Production management;The information system

0 引言

伴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业由过去相对落后的状态快速发展为世界民航大国,航空运力连续高速增加、运输总量持续攀升,飞机数量和种类快速增长、飞机结构和设备的构成更加复杂,飞机维修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提升。伴随业务系统的复杂化及管理标准的提高,原有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为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维修公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非常重要。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有效缩短了生产流程,提升了维修效率,受到各航空维修单位的高度重视。

飞机维修生产体系以深度维修管理系统(BMS)为基础,通过维修工作的工作单卡准备、流程建立、工卡分发到工卡完成后的回收统计、工作项目的关闭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闭环控制和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航材管理模块中(MCS)实现航材寄售,降低库存成本和备件数量;多功能软体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有效降低传统沟通环节中的“信息失真”和“噪音”;利用远程终端需求处置功能,工作人员在现场向供应部门远程提交航材需求和“菜单式”订货管理,由航材管理人员进行航材的现场配送和“点对点”直接保障,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经营性分析方面,通过深度维修工作中投入人力成本和消耗成本的数据采集、计算和汇总,以供分析人员对于投入人力成本和单项目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行人力成本的单机核算(JCS),实现项目收益状况的实时性监控和成本控制。

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维修生产活动,具有以下方面的管理特点和优势:

1 维修投入人力的量化分析,实现生产流程的细节化管理

一直以来,民航维修业的维修工时以及工作效率是一个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人力投入多少以及工作量大小的不容易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则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作区域都设有报工机,系统利用报工机对每份工作单卡的维修时间的跨度和参加工作的人员的数据进行采集,从而能够自动计算出每份工卡投入的人力情况。

将工作投入的人力进行量化有非常多的优点。首先,将每一个车间的全月的投入生产的人力情况进行汇总,并与每一个车间的完成的工卡的理论工时总和进行比较,即可以得出每个车间的工时效率,从而对不同的车间进行对比,可以作为车间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次,可以参考人力投入和实际公司可用人力的对比,对于企业人力实际状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判断企业目前人力紧张还是较为宽松;再者,通过对某项工作的实际投入人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与系统设定的理论工时进行对比,可以对理论工时进行校正,避免理论工时与实际需要投入工时误差较大,由于理论工时直接关系到工作收益,从而使收益能够保持合理的水平。

2 构建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提高人力利用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飞机维修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占了整个企业运营成本的很大比例。人力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如何在深度维修工作开始以前就能够对各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合理的人力安排,精简、高效的完成所有的工作,是维修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维修工作准备时,要在系统内建立所有维修工作单卡的数据库,其中包括了每份工作单卡的维修理论工时。根据周期内的工作任务量变化将整个深度维修周期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阶段,每个阶段内的每日工作量相对均衡,系统统计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卡的工时,据此可以计算出每个阶段每个专业的总工作量。利用此方法即可预先实现工作人员的初步规划和调配。

在工作中每一天又会对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剩余工作量进行计算,并提交给人力控制员,人力控制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上做到人力配置的优化调整。

3 实行“链条式”管理手段,实现生产流程的“反馈输入控制”

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最直观的表现则是其“链条式”标准化控制,从维修任务的建立,到维修任务实施、监控与统计,到维修工时与财务结算,生产维修任务复杂繁琐,数据冗长,牵扯到企业的各部门,每一次的维修任务不管大与小都是五脏俱全,如果没有强大的管理控制系统,稍有工作失误就会出现遗漏,导致流程失控。环环相扣的生产管理系统利用其数据平台,围绕项目进行链条式控制,每个控制环节都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实现了标准化的控制模式,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 文件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保障生产环节的闭环控制

工卡完成后,需要由工作人员完成工卡签署并返回流程控制员,控制员利用扫描设备对工卡进行批量扫描,系统将这批卡定义为已经完成,并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系统确定的工作项目进行对比。到工作结束时所有的工卡必须全部返回,否则就不能认为工作全部结束。系统自动统计和分析的环节的实现,提高了维修工作中文件处理的效率。

原来飞机检查发现问题,需要工作者人工填写处理工单,语言风格极不统一,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问题描述不一样,增大了对于问题后续研究的难度。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飞机检查发现问题,只需要填写固定格式的单据,然后进行系统录入,完成后系统打印出工卡,由于单据的格式固定,语言风格也统一。而且固定格式单据的填写也节省了工作人员填写工单的大量工作量。

5 强大的数据库结构和持续完善,奠定维修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基础

飞机维修业的维修依据是各种航空制造厂家的维修单卡及其手册维修方案有效合理控制,和各个航空公司对其机队维修的多样化特殊化控制,因此工作单卡内容多样化,其维修级别差异性,以及新机型的不断加入,组成了最基本的数据库信息;另外,随着飞机飞行时间的增长,飞机的结构方面会出现一些疲劳裂纹或者腐蚀,系统方面的某些功能会出现一些衰退,从而影响飞行安全。深度维修检查是发现这些缺陷和问题的很好的渠道,能够通过深度维修检查工作发现这些问题,并在维修期间进行纠正,对于保障飞机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这一类发现的问题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从中得出规律,从而能够做到对机的预防性维修,在飞机缺陷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以前将缺陷进行纠正,从而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这些数据信息对机维修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则是维修产业数字化管理基础。

6 开发对接程序,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保税寄售方式,实现与客户或外公司等资源共享

开发对接程序,实现与客户或外公司等资源共享。比如,由于航材领用每天有成百上千项次,采用以前的手工模式,需要浪费海关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整理出入库资料,进行海关核销。开发系统对接程序,将系统和海关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无缝隙传输,自动通关。通过系统还可以面向全球进行寄售招标,减少资金占压、消除惰性库存、与国际主流物流管理接轨。

7 总结

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缩短了维修工期,整体物流效率提高80%以上,实现流程管理的精确控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使得维修的生产评估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时间,生产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半时间等。

【参考文献】

[1]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S].(CCAR-145R3).

上一篇: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