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1 03:16:27

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恰当的游戏活动,既能改变单调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快速高效地学习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活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活动 作用 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逐渐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他们很少能够主动探究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寓教学于游戏中,营造轻松、活跃、欢乐的氛围,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游戏的作用,并通过科学的游戏活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游戏活动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游戏活动,抽象枯燥的数字、计算符号变成了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游戏元素,学生乐于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他们会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正是因为游戏的运用,师生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在新信息的注入中、在新模式的引导下变得更加活跃和谐。 二、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形象、具体的事物。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而这正好是小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的观察和触摸来对事物产生直观的认识,进而对其有深入的理解。将游戏活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刺激,能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时,仅仅依靠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来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是不太可能的,教师需要借助相应的模型来引导学生总结。大部分学生仅凭课本中给出的定义难以想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具体形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中的定义来制作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好。小学生的好胜心强,都希望在游戏中获胜,因此会积极投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对新知识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拉近数学学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从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放下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通过游戏活动自觉地进入到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并运用获得的知识来解答游戏中的问题,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奥妙。可以说在游戏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如行走的路程、购物花费、银行利息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中的例题来讲解这些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或难以理解,如果将这些知识变得生活化,将它们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就能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比如,在教学“认识货币”这一节知识时,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各个面值的货币,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而是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上下两级面值的十进制关系。具体的游戏内容为:教师准备一些学习用品,请几位学生来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扮演顾客的学生拿10元钱购买价钱不同和数量不同的学习用品,之后让买卖双方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不仅对各个面值的货币有了认识,对不同面值的货币换算有了初步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种贴近生活的游戏活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学得轻松又愉快,而且他们也懂得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总而言之,将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够转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游戏活动的设计,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爱玉.游戏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2). [2]王飞.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浅析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新课程:小学,2010(7). [3]陈筱娟.数学课堂中的魔术师――数学游戏教学法浅析[J].小学时代:教师,2011(7). [4]尤晓莺.浅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研,2011(9). [5]程祖刚.“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下一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