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与CT诊断纵隔肿瘤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21 02:09:48

X线平片与CT诊断纵隔肿瘤的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纵隔肿瘤的X线和CT表现和征象。方法:对我院4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X线和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X线诊断正确21例,占52.5%;误诊18例,占45.0%;漏诊1例,占2.5%。CT检查诊断正确33例,占82.5%;误诊7例,占17.5%,无漏诊病例。增强后病变更清晰与周围器官分辨率更高。结论:CT检查可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甚至其组织来源,诊断纵隔肿瘤时,可与X线平片根据其互补性,相互印证,各取所长。

[关键词] X线;CT;纵隔肿瘤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094-02

纵隔肿瘤患者常因胸闷、胸痛、呼吸道症状或重症肌无力来就诊,部分患者无症状。其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X线平片能显示纵隔较大的肿块,但定位定性困难。CT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不但能够发现肿瘤,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可依靠病变的形态、密度等特征对纵隔占位性病变作出定性诊断[1]。我院对40例纵隔肿瘤的X线和CT表现和征象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均经针穿刺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男27例,女13例;年龄14~76岁,平均45.7岁;病程1个月~6年;恶性淋巴瘤23例,畸胎瘤6例(良性5例,恶性1例),胸腺瘤5例(良性4例,恶性1例),神经源性肿瘤2 例,胸内甲状腺瘤、畸胎瘤、脂肪瘤及心包囊肿各1 例。临床表现:胸痛、胸闷、乏力27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咳嗽12例,声音嘶哑9例,吞咽困难8例,重症肌无力6例,气促5例,咯血2例,无症状6例,均经体检偶尔发现。

1.2 仪器与方法

1.2.1 X线所有患者行胸部正侧位片及透视,仪器为日本岛津500 mA X线机。

1.2.2 CT所有患者作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仪器为美国GE Synergy型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自胸廓入口至膈面的胸部。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层厚10 mm,层距10 mm,螺距1.0或1.5,重建层厚5 mm或10 mm,矩阵1 024×1 024,单层扫描时间1.3 s。采用60%泛影葡胺100 ml静脉滴注后扫描。必要时进行薄层扫描。对部分颈胸联合性病变加大扫描范围,并进行扫描后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

2结果

40例患者中X线诊断正确21例,占52.5%;误诊18例,占45.0%;漏诊1例占2.5%。CT检查诊断正确33例,占82.5%;误诊7例,占17.5%,无漏诊病例。增强后病变更清晰与周围器官分辨率更高。见图1~4。

3 讨论

纵隔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一般多在肿瘤生长到相当大时压迫邻近组织器官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就诊检查。X线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为纵隔内部结构复杂且X线片影像重叠,缺乏自然对比,除畸胎瘤钙化特点外,大多数肿块密度相似,不能清晰地显示其密度的差异。CT可鉴别肿瘤是囊性还是实性,并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包膜,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粘连、浸润的情况,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CT检查诊断正确33例,占82.5%,误诊7例,占17.5%,无漏诊病例,明显高于X线检查。

CT扫描不仅能获得X线不能显示的隐蔽部位的较小肿瘤。还能十分精确地辨明肿块在纵隔内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形态及内部结构,也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纵隔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有无周围浸润生长或转移,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还可有助于鉴别囊、实性肿瘤与肿瘤的血供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利用CT值清晰辨别肿块的囊、实性及其内细小的钙化、脂肪[3]。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块对气道或血管等邻近组织结构的侵犯,对于肿块的定性及肿瘤的分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CT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有利于显示肿瘤的上下侵犯范围,对于胸内甲状腺等颈胸联合性占位病变的诊断较有帮助,这些都是X线平片所不及的。

通过对上述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CT检查可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甚至其组织来源,诊断纵隔肿瘤时,可与X线平片根据其互补性,相互印证,各取所长。

[参考文献]

[1]郭彬,赵淮河,张开华,等.原发性纵隔肿瘤CT诊断7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25(4):293-294.

[2]韩孝勉,顾业强,袁令锦.纵隔肿瘤的X线与CT的对照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2,11(4):27-29.

[3]郭彬,赵淮河,张开华,等.原发性纵隔肿瘤CT诊断7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25(4):293-294.

(收稿日期:2008-02-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增生性病变的实用价值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