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恐惧症 心理干预术

时间:2022-09-21 01:23:55

灾难恐惧症 心理干预术

从5.12到4.20,从汶川到芦山,突如其来的地震摧垮的不仅仅是房屋、桥梁、山体和逝者的生命,还有幸存者的心理。幸运的是,对灾区幸存者的心理干预早就纳入了灾后重建体系,反倒是不远的成都,这座被两次强烈地震摇晃过的城市被忽略了。那么震感强烈的频发余震唤起了多少成都人的恐怖记忆?灾难恐惧症对成都人影响有多大?

灾后心理不适者明显增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创伤与生俱来,生命从创伤开始,也会以创伤结束。与成长相伴的心理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的命运,是所有以生命的形式在世界上走一遭的生物的共同命运。这些创伤本身不一定会制造疾病。但还有一些创伤却是应该被消除和避免的,因为这些创伤会导致疾病,比如经历重大灾难后没有正常的悲痛过程会发展为精神病理。

创伤后的心理危机是指当事人亲眼目睹、听闻或者亲历一些危害自身或者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寻常事件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例如:地震中目击亲人去世,遭遇直接袭击等所出现的反应。这些情绪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成都高新区乐康关爱生命发展中心负责人、心理学硕士汪蓓表示,自芦山地震后,因地震引发心理不适或恐慌而前去中心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明显增多。

心理危机引发的四种可能

汪蓓认为,人们对创伤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冲击期,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应对,最终出现否认等;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成长期,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也有人消极应对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相对应的。心理危机可能引发四种不同的后果:一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三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四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震后心理危机的特点及症状

地震引发的心理危机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或过激行为。同时。危机中潜伏着机会。它带来的痛苦和焦虑迫使当事人自救或积极寻求帮助。换角度思考,在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基础上,有可能打破个体原有的定势或习惯。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带给个体成长的机遇。

个体微观环境与大环境是相互交织的。环境决定危机处理的难度,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和新的平衡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受到危机事件的影响,如:救援人员、志愿者、其他地区群众等,震后,整个系统都会卷入,邻里、社区、地区或国家为单位的整个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干预。

总体来说,震后心理创伤有如下几个显著症状:

急性应激反应:不伴有任何其他明显的对异常躯体或精神应激反应的精神障碍,并常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包含意识氛围缩小,对周围环境的退缩,也可出现逃跑反应或神游,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面红等。

情绪方面:恐惧、自责、内疚、过敏、无助、易紧张、忧虑对环境兴趣下降。

思维方面:过电影般重现灾难景象,精神恍惚、混乱、注意力、分析力弱,消极的自我对话,难以做出决定,记忆力减弱,敏感的联想。

以上症状通常出现在受到应激性刺激或事件的影响后的数分钟内,并在两到三天消失。如果症状持续的话,则应考虑就医或寻求专业帮助。

灾后心理创伤干预计划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暴露疗法。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除了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争取最大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眼动脱敏再处理法,即在音乐中,让大脑里固着的情绪通过眼球跟随音乐的节奏来释放,对情绪加工后,用眼动对创伤来处理;危机干预法,即通过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关键事件应激报告法,比如,鼓励患者揭示、回忆灾难最痛苦的经历。让其情绪充分表达出来。

上一篇:眼疲劳,开往眼科疾病的始发站? 下一篇:夏季护肤美白防晒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