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算管理与预算考核指标的构建

时间:2022-09-21 12:24:49

论预算管理与预算考核指标的构建

【摘 要】预算考评在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对于预算考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企业内部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就预算标准的建立和预算指标的松弛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预算考评;业绩评价;预算管理

一、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1)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标准成本制度和责任会计系统不能反映和强调产品质量、交货效率、售后服务、顾客满意程度、职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对长远利益带来负面影响,最终妨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业绩评价系统的不适应。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只包括财务方面的业绩,不包括非财务业绩,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资源和实力。(3)业绩评价和企业估值的不协调。价值在本质上是依据历史和当前的表现来预见未来,而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对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潜力给出估计依据,并且给出当前盈利性的侧面验证。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还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业绩,轻整体综合效益。

二、企业内部评价体系的建立

(1)业绩评价中的定量评价。采用定量评价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指标的直观性和可比性。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分析评价都是以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为依据的,通过对量化的数字和数字中包含的趋势以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状况等做出判断。(2)业绩评价中的非财务指标定性评价。某些非财务业绩(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等)是通过企业长期管理实践和无形资产的积累获得的,与企业的整体长远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定性评价是从动态的、开放、综合和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评价的。其作为一种方法,也许更适合当前企业业绩评价的需要。(3)定量定性相结合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实际上无论财务指标的定量评价还是非财务指标的定性评价,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和缺陷,只关注财务指标状况,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过分注重非财务指标,企业又很可能因为在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经营失败。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4)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根据系统管理理论,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其经营既受外部因素影响,又受内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作为对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应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系统。这种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全面考虑各项影响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评价的结论才具有客观性、正确性。

图1 内部价值链示意图

三、企业预算指标松弛问题

(1)协商过程建立的基础。根据威尔逊(Wilson)、斯宾塞、泽克豪森和罗斯(Ross)使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委托一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其中:α—委托人努力的一维变量;θ—自然状态;—θ的取值范围;u—效用函数;G(θ)—θ在的分布函数;g(θ)—在的密度函数;x(α,θ)—生产技术;Π(α,θ)—产出。当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行动a和自然状态e的情况下,在任何激励合同下,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必然选择使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a,因此,任何委托人希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同时满足的条件下,委托——关系才可能建立,预算的协商才能进一步进行。(2)联合确定基数法(HU法)在预算指标制定过程中的运用。联合确定基数法有效地解决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关系下预算指标的确定问题。在预算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委托人制订的规则是:委托人要求数为30,人自报预算基数,合同基数是委托人要求数和人自报数的算术平均数。期末人实际完成数超过合同基数的部分以0.10的比例奖励给人,同时实际数与人自报数的差额以0.08的比例惩罚人,人的自报数大于实际完成数时,人不受惩罚。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自引入中国后就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如果在预算的推行别是预算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引合确定基数法,就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预算指标的松弛性问题,提高指标的精度,使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冯雪莲.企业传统预算的缺陷及修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

[2]李跃军.完善企业战略下预算管理模式[J].企业导报.2010(10)

上一篇:试论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的要点 下一篇:略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其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