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焦虑心理对外语听写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12:15:44

摆脱焦虑心理对外语听写效果的影响

【摘要】听写是重要的外语综合技能训练和测试手段,研究者发现,除语言知识外,还有多重因素影响着听写的效果。着重讨论焦虑这一负面情绪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教研经验,提出了从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两方面着手,消除焦虑心理对外语听写效果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外语听写 焦虑心理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一、引言

听写作为一种综合性技能的训练和测试手段,已经普遍应用到外语教学当中。听写把听到的与书写形式联系起来,使“听能训练和独立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训练结合”,对提高驾驭外语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工具。学生经过听辨、理解、短时的记忆,把听到的东西按照原有的语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还原原文的过程中,学生更需要调动一切现有的知识来猜测未昕清和记住的部分,句法、拼写等基本技能的运用必不可少。研究认为,将听写作为测验手段可以很好的衡量外语学习这的综合能力。在我国,CET考试和TEM考试,听写都是必不可少的题型。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听写的成绩与试卷的总成绩正相关。然而,负面的心理因素――焦虑却往往严重影响着听写中语言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成为良好听写效果达成的重大障碍。

二、焦虑情绪影响下的听写

外语学习焦虑往往在外语学习或测试过程中产生,学习者因为恐惧担忧无法达到预期的成绩或效果而感受到忧虑、紧张、不安、焦急等负面情绪。研究证明,焦虑情绪可以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负影响。近期,国内一些学者对焦虑和听力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如朱艳华的研究认为,焦虑程度越高,学习者越紧张,难以领会重点或进行信息编码;段红萍及胡鸿雁认为外语听写过程,需要注意和记忆两种重要的心理机制的参与,实验表明“焦虑情感往往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失败”。在标准的听写测试(三遍式,150字)中,很多学生对前半部分的听写内容能够尽量听写,而对后半部分的听写内容往往只写上只言片语。这种现象固然有听写策略不当的原因,即学生在完善前面句子的过程中,占用了过多后半部听写的时间。但经笔者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在听写开始时他们发现很多东西听不懂,尽管尽量去听去记,但由于语速快跟不上或根本拼写不出,他们在坚持写了几句话之后,焦虑的情绪上升,他们潜意识里对听写测验结果开始失去信心,恐惧失败,强烈的自尊使他们放弃了后半程的努力,造成听写内容虎头蛇尾的情况。

虽然人们发现了在听力及听写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但应对此问题的方法,还显得比较薄弱。下文,笔者将针对此问题,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研究和体会,从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两方面提出一套解决方案。

三、双重角度着手摆脱焦虑在听写中的影响

1 教学策略

(1)听写材料的选择及准备

在选择听写材料上,当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外语水平。偏难的材料确实容易给学生带来焦虑,但绝不能因此就一味选择偏易的材料。在听写训练周期开始前,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听写材料按其难度做周到的安排。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听写训练,在众多难度较低的听写文章中,应该偶尔穿插难度稍高的材料。这不仅使学生对下一个级别的听写难度有个心理准备,更使学生有了适当的“负重”练习机会,这样在正常难度的训练中,学生更容易感到放松。在听写稍难的材料之前,首先教师要告知学生这是一篇比较难的材料,降低学生的心理预期,从而减低目标不能达成的挫败恐惧。同时,教师应该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必要的生词学习,文章背景的交代等等。而针对高年级或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应该偶尔提供相对简单的听写练习。此时,则不必提示材料的简单,目的是给学生收获成就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外语课堂上和测验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往往是由于“负评价恐惧”,“是预期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那么如何把这种恐惧降到最低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明示暗示等方法,降低学生的心理预期是第一步。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次练习和测验,不求完美,但求正常发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情况做改革。

传统的听写训练中,教师放录音,学生独自听写,三遍诵读放完学生得到一次性的反馈。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是在最后公布正确答案,学生核对修改。但这其实难以使其听写技能得到进步,学生只会发现他们刚才没有听到什么或者记下什么,挫败感油然而生。因此,应该增加给学生播放录音的次数,对稍难的句子可以播放多遍。反复聆听的机会,使学生得以完善自己的段落。这个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注意修补未写好的部分,因此能够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注意力,同时进一步揣摩听到的音和意,真正提高听写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自己完成一篇比较满意的听写作业,自信心的提高使之在日后的练习中降低了焦虑感。

除传统的听写训练,合作式听写训练更被一些学者提倡,这种方法被认为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和互助,同时给学生们不断对自己的语言假设进行讨论求证的机会。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合作听写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比如,任连萍等的研究中,对照传统的听写训练组,实验组的学生听两遍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合成原文,最后一遍继续和原文比较再修正,小组成绩代表每个人的成绩。学生们在此过程中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听写过程中紧张焦虑感明显低于控制组。小组的讨论结果必然优于个人的听写结果,学生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可以说,合作式听写训练是解决学生听写焦虑的一剂良药。

最后,教师们在听写训练和评价听写测验结果时,应把“正确分析”摆在首位。很多学者在进行听写研究时,倾向于研究讨论学习者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是错误分析的一种。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学习者的错误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信息,错误分析方法一直被普遍接受。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错误分析方法有着它的局限先,其一就是它过分强调学习者的错误,而使人忽略了学习者输出的正确的语言。因此,在听写训练中,教师应该把正确分析和错误分析结合起来,首先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听懂的原因,写对的原因和得分的原因,然后再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听写水平,减少听写焦虑。

2 听力学习策略

听写焦虑本身也应该被学生所重视,从自身的角度调整心态,因此教师需要在此方面对学生做出指导。控制情绪的策略是学习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O’M alley&Chamot的学习策略分类中,社会与情感策略是独立于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第三大类策略。这一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或自己控制情绪,消除不安或焦虑等”。应对听力焦虑问题,Oxford提出可以运用深呼吸、音乐等方式使自己放松,也要经常给予自己肯定的鼓励。比如,“我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或“我的听力在进步,犯些错误是很正常的”;同时学会找同伴倾诉情绪、写日记及在课堂的听写或课后的听写训练结束后,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并奖励自己都是必要的情感策略。学生自主控制焦虑情绪的根本在于,教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焦虑的存在,但并不需要过分的夸大的它的负作用。更多的是教师通过课堂听写活动的过程及评价给学生们以暗示,带动学生自我情绪的调整及在课后听写联系中适当情绪策略的运用。

四、总结

影响听写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讨论了焦虑的副作用及其解决方法,但这些必须与语言知识的提高和其它心理机制的良好运用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提高听力效果的目的。

焦虑来源是多方面的,是心理的预期的达成困境,也是对来自外界的评价的隐形恐惧。因此,解决听写焦虑问题的方法必须是双重的。以教学方式的改变消除焦虑对听写的负作用,并带动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情绪调整,将对听写的训练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本文对其它听力理解训练、阅读、写作及口语练习中的焦虑的消除,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中国古代舞蹈史论...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改进方法